牧童捉小狼文言文翻译

牧童捉小狼的作者
1个回答2023-12-16 19:30

薛福成(1838.4.12-1894.7.21)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宾雁里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近代散文家﹑外交家。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不做诗赋﹐不习小楷﹐对八股尤为轻视。薛福成一生撰述甚丰,著有《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十四卷、《出使四国日记》六卷、《续刻》、《庸庵笔记》、《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书。 薛福成的著作基本上均已编入《庸庵全集》。其《出使日记》及续刻﹐近年又被编入《走向世界丛书》。

两牧童用什么办法成功地捉住了小狼?
1个回答2024-02-13 14:24
原文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翻译

有两个牧童进山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打算分别捉它们,两人各自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爪、耳朵,特意让它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抬头看,愤怒地跑到树下又叫又抓。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小狼;于是离开这棵树,快速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嚎叫,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小了;然后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下来看,它已经断气了。

带点词解释
杨振中 《牧童捉小狼》
1个回答2024-03-16 11:34
原文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翻译



有两个牧童进山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打算分别捉它们,两人分别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爪、耳朵,特意让它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抬头看,愤怒地跑到树下又叫又抓。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小狼;于是离开这棵树,快速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嚎叫,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小了;然后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下来看,它已经断气了。



带点词解释



(1)去:距离。

(2)少顷:一会儿。

(3)故:特意。

(4)彼:另一个。

(5)致:让,令。

(6)顾:张望。

(7)趋:快速跑。

(8)绝:断。

(9)仓皇:惊慌的样子。

(10)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1)状:样子。
牧童捉小狼的翻译
1个回答2022-11-03 14:11
牧童逮狼  原文: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
  翻译:
  有两个牧童进山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牧童把小狼捉住,分别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来了,进窝发现丢失了小狼,非常惊慌失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爪、耳朵,特意让它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后,愤怒地跑到树下一边大叫一边用爪抓树。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嚎叫,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小了;然后大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下来看,它气已经没了。
  带点词解释:
  去:距离
  少顷:一会儿
  故:特意
  彼:另一个
  致:让,令
  顾:张望
  趋:快速跑
  绝:没
  仓皇:惊慌的样子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状:样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启示】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而且不要轻易被别人欺骗

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
牧童捉小狼翻译
2个回答2022-09-13 14:22
牧童逮狼  原文: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  翻译:   有两个牧童进山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牧童把小狼捉住,分别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来了,进窝发现丢失了小狼,非常惊慌失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爪、耳朵,特意让它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后,愤怒地跑到树下一边大叫一边用爪抓树。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嚎叫,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小了;然后大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下来看,它气已经没了。   带点词解释:  去:距离  少顷:一会儿  故:特意  彼:另一个  致:让,令  顾:张望  趋:快速跑  绝:没  仓皇:惊慌的样子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状:样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启示】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而且不要轻易被别人欺骗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
牧竖捉狼中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个回答2024-01-09 11:35
母狼是一个空有一身力量,但不会是用智慧最后导致自己死亡的野兽的形象。
寓意是要用智慧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来自 大科学 团队
阅读《牧竖①》一文,完成小题。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各登一树...
1个回答2024-03-05 21:31


【小题1】⑴①神情 ②听到 ③看 ④断 (每个1分,4分)   ⑵D(2分)
【小题2】其 一 竖  / 又 在 彼 树 致  / 小 狼 鸣 急 (2分)
【小题3】⑴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大意对即可,2分)
⑵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2分)
【小题4】更赞同《狼》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牧竖》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言之成理即可,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意”在古文一般当“神情”、“心意”、“内容”来讲;“闻”“顾”都是古今异义词,“闻”古义是“听”,“顾”古义是“看”。在古文中,形容词之后的“之”一般是不译的,起舒缓语气作用。
考点:文言字词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几个字词都不生僻,古文中常见。掌握古文的词汇,关键还是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学一篇古文,就应该记住一些字词,并在学习过程中,反复记忆,温故而知新。
【小题2】
试题分析:可先根据语境,把句子翻译一下,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哪地方应该停顿,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
考点:文言句子节奏划分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不了解句子的意思就划分不好节奏。学习古文首先要读顺,读顺,一要读准字音,二要掌握句子节奏,知道如何停顿,划分好节奏,也便于理解句意。
【小题3】
试题分析:注意关键字的意思,第一句中,“乃”在古文中大多当连词“于是”和副词“才”,要根据句意判断;“舍”是多义的,作动词有“舍弃”,“趋”为“跑”,“号”为“叫”,“状”是“样子”的意思。第二句是反问句,要译出语气,“知”为“了解”,“愠”为“恼恨”,“君子”指有品德的人。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的意思基本能看出来,把关键词译准确即可。翻译文言句子,最大的障碍,是字词含义的变化莫测,要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差异,这需要在学习中对古文字词有一定的积累,对古汉语的语言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目的是让学生思考人的行为,对人的本性有所认识。对比两个故事在人与狼的关系,人之行为的原因,理解作答。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此类问题基本上都能表明观点,并一般性的说明理由。本题其实不是考题,是“教育题”,教育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人的行为要有节制,教育学生正确的认识自然界中的一切。

两牧童捉小狼中表现出大狼怎样的特性?
1个回答2023-12-12 16:12

表现了大狼爱惜小狼的特点。

动作描写:”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翻译: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

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


扩展资料:

启示:

这篇小说堪称精炼与生动的典范。不到二百字的篇幅,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出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童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本文记叙了两个牧童捉小狼除大狼的故事,表现了两牧竖的机智和勇敢。

牧童和狼 的故事中牧童是个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2-02 01:22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两牧童用什么办法成功地捉住了小狼?
1个回答2023-12-27 17:10
原文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翻译
有两个牧童进山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打算分别捉它们,两人各自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爪、耳朵,特意让它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抬头看,愤怒地跑到树下又叫又抓。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小狼;于是离开这棵树,快速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嚎叫,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小了;然后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下来看,它已经断气了。
带点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