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语禅心

慧开禅师最有名的诗
1个回答2024-02-02 02:33

无门关。

“慧开禅师最有名的诗是:《无门关》 原文为: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其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此句中写一年四季的美,春天的花、秋天的月、夏天的风、冬天的雪。很多人常讲“一年之计在于春”是指春天是最美好的,这样说就有些偏颇。

夏天虽热,遇到凉风也是非常惬意的;秋天的月光如水,被诗人所喜爱;冬天的雪景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特别是冬天在雪中盛开的梅花,也是一种欣赏。

慧什么禅心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5 14:13
带禅的成语 详细
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详细»
佛性禅心:谓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详细»
禅絮沾泥:比喻禅寂之心受到尘世烦恼的沾染。 详细»
鬓丝禅榻:鬓丝:指年老的人;禅榻:僧床。形容老人过的像僧人一样的清静生活 详细»
禅世雕龙:指文章世代相传。
禅宗智慧
3个回答2022-04-23 21:35
三祖僧灿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爱憎 洞然明白
什么叫慧灯禅修?
1个回答2022-05-11 09:15
慧灯:真实慧观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慧灯禅修:念念为利益众生,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别人,并且利益众生的同时自己的心里清清静静没有丝毫沾染。
禅宗智慧
1个回答2024-02-05 14:10
三祖僧灿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爱憎 洞然明白
求关于佛语禅说的一本书,里面有一个个的智慧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0:15
提供信息太笼统 无法找到 请查证。。。。。
仰山慧寂禅师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3-01 05:12

一日,耽源和尚告诉慧寂禅师:“国师(南阳慧忠)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九十七个,授与老僧。乃曰:‘吾灭后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受,无令断绝。’我今付汝,汝当奉持。”说完便将记有九十七个圆相的本子交给慧寂禅师。
慧寂禅师接过后,看了一遍,便将本子烧掉了。
后来,耽源和尚有一天问慧寂禅师:“前来诸相,甚宜秘惜。”
慧寂禅师道:“当时看了便烧却也。”
耽源和尚道:“吾此法门无人能会,唯先师及诸祖师、诸大圣人方可委悉(洞悉、看破),子何得焚之?”
慧寂禅师道:“慧寂一览,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执本也。”
耽源和尚道:“然虽如此,于子即得,后人信之不及。”
慧寂禅师道:“和尚若要重录不难,即重集一本呈上,更无遗失。”
耽源和尚道:“然。”
第二天,耽源和尚上堂,慧寂禅师走出大众,作此○相,接着以双手托给耽源和尚上看,然后退步叉手而立。耽源和尚以两手相交,作拳示之。慧寂禅师便进前三步,作女人拜。耽源和尚见此,遂点头称可,慧寂禅师于是礼拜而退。
一日,慧寂禅师正在洗衲衣,耽源和尚走上跟前,问道:“正恁么时作么生?”
慧寂禅师道:“正恁么时向甚么处见?”
耽源和尚知道慧寂禅师已经悟旨,不再勘验,便走开了。
慧寂禅师悟道后不久即离开耽源,往参沩山灵祐和尚。 沩山和尚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
慧寂禅师道:“有主。”
沩山和尚又问:“主在甚么处?”
慧寂禅师于便从西边过到东边站立。沩山和尚一见,便知道他不同凡响。
慧寂禅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
沩山和尚道:“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慧寂禅师一听,言下彻悟,从此以后,他便留在沩山和尚座下,执侍前后,盘桓十五年之久。后住仰山开法化众,道誉天下。其接机利物,被后人视为宗门标准。 “圆相”即字相,类似符号哲学,主要在表征心佛众生的微妙关系,这正是一种解脱知见,完全通于义路,寻思即得。此种示教,流弊甚大,不可以之持论宗乘,仰山亦不经常提此,亦未以此为极则,后遂断绝。后来虽间有一二拈圆相以表见者,也不过适应时机方便,非仗圆相以为究竟要道。耽源传圆相,仰山便将火烧却,已卓卓然有出躔之见;但真正宗门寻思功行,还须看仰山参沩山的悟道因缘。
后参沩山。沩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曰:“主在什么处?”师从西过东立,沩异之。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沩曰:“以思无思之妙,反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原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师于言下顿悟。自此执侍,前后盘桓十五载。(《僧传》云:“后参大沩山禅师,提诱哀之,栖泊十四五载,而足跛,时号跛脚驱乌”云云。)
“从西过东立”虽有主亦推迁,虽推迁亦不变,此即知有主的自在处。仰山在耽源处的寻思功行,齐此为限。但他却于寻思极处的空慧,尚有一间地,故发问沩山“如何是真佛住处”,沩山即很郑重的将从上以来禅宗传统的寻思功行,和盘托出当场直指。仰山此际意乐清净,一历耳根当即打彻。此即随于“寻思”的言说,创入顿悟极境。沩山说的“以思无思之妙,反思露焰之无穷”,此正开示寻思当极空慧之境,这与临济说的“是你目前历历的勿一个形段孤明”,实无二致。寻思得力即在一念返照,顿悟,即于此际跃如也。“思尽还原”,极指不遗一法原来如是尔,即“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之极则语。悟到原来如是的极则,自然动即合辙,故沩仰禅学其于执劳作务日用生活,总是安乐行道。优游华瞻,无矜持蹐局之态;洒脱自在,具廓落爽朗之姿。 仰山将顺寂时,在东平,数僧侍立,仰示偈曰:“一二二三子,平目复仰视,两口一无舌,此是吾宗旨。”至日午,升坐辞众,复说偈曰:“年满七十七,无常在今日,日轮正当午,两手攀屈膝。”言讫,以两手抱膝而终。南塔光涌禅师(仰山弟子)迁灵骨归仰山,塔于集云峰下。谥智通禅师,塔号妙光。
以上据《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卷及宋·赞《僧宁》传诸书,编写成此沩仰行状,并略加评述。其他关于史实考订之处,只一提及,无暇具论。

生活中的哪些事物体现出了“禅宗”智慧
1个回答2022-06-01 22:46
言行举止一切皆是
品佛言禅道,悟智慧人生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4-26 12:13
就是读佛经开发智慧
禅思 智慧 哲学
2个回答2022-05-31 05:23
多放些哲学、哲理的东西。
推荐几本杂志:《世界发明》(前沿的智慧),《哲思》,《科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