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岳母真难当

岳飞的母亲根本不识字,岳母在岳飞背上刺字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1个回答2024-02-12 20:49

岳飞的母亲不识字,岳母在岳飞背上刺字只是人们以讹传讹罢了,不过都是为了突出岳飞精忠报国的形象。

岳飞背上刺的字其实年代非常久远,而且岳母并不认识字。岳母在当时只是一个务农的妇人,没有学过字,不知道字是怎么写。而且刺字也是一项技术活,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刺字的,需要有熟练的技巧,一般人刚上手是不会拿人练习的。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刺字是有专人来干的,是手艺活,而且刺字的人还要识字。所以说岳飞背上的刺字不是岳母所为。

岳飞为什么要在背上刺字呢?刺字是当时去当兵必须要走的程序,有利于管理军队。宋朝的时候招兵都是要专门刺字的,不过可以不刺在脸上,刺在身上别的地方也可以,所以岳飞背上的字可能是当时边关的管理统一给士兵刺上的。刺字也算是军队管理制度的一种,可以防止有小兵逃跑。

岳母在岳飞背上刺字,可能是因为当时的话剧改编,为了让岳飞的故事更加生动饱满,所以想出来这么一出。后人以讹传讹,便信以为真,其实不然。岳飞在被人抓押审讯时,曾经把自己背上的精忠报国露出来,只为了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心耿耿。但这并没有什么用,奸臣当道,像岳飞这样的忠良之臣只能沦为牺牲品。

岳母刺字只是传说,不能信以为真。后代的话剧还有电视剧出现岳母刺字这个情节其实也无伤大雅,只是为了使岳飞的形象更加高大。

岳飞,岳母在岳飞背上刻的是什么?
3个回答2022-09-12 15:56
精忠报国,不过这应该是假的,
岳飞的母亲是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2-21 07:14
岳母刺字 编辑
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 但是专岳母刺字的故事,属历史上却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其实岳母刺的字是尽忠报国。
岳母刺字中,岳飞的母亲是怎样教育岳飞的?
4个回答2023-12-03 03:58
岳飞的母亲把“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岳飞的后背,教育岳飞忠于祖国、报效祖国。
谁知道岳母刺字和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05:34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

岳母刺字
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岳飞母亲为什么要在岳飞后背刺字
1个回答2023-11-24 21:24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岳飞的事迹可是在全国都非常出名的,他在南宋可是非常著名的将领,更是一位民族英雄。而且关于他的那个岳母刺字的故事可是很早就有听过了。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由,岳飞的母亲为什么在他的后背刺字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岳飞母亲为什么要再岳飞后背刺字

作为杰出女性的旷世楷模,岳飞母亲为激励儿子报效国家刺字的故事流传古今。只是很少有人去琢磨,岳母为什么要为儿子背上刺字,一个普通农妇会刺字吗?她就忍心拿儿子练手啊?

按宋代军制,岳飞身上有刺字是情理之事,但按照规定应该是刺在脸上的。战友们脸上刺字,岳飞一个没背景的农家子弟搞特殊化背上刺字?这个,道理上似乎讲不通啊。

岳飞参军时身上刺字是宋代一种刺字为兵的传统,一般由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刺字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刺青,也算是技术活,因此在儿子背后刺字对于岳母来说这个任务有点过于艰巨了。

另外在《宋史》中仅提到了岳飞背上有刺字,只字未提是岳母所刺。而岳母刺字被广为流传是从明清杂剧、小说等开始的,可见设计岳母刺字这一故事是一种艺术创作,为了提升故事的艺术性,并不一定是史实。

还有,岳飞背后所刺之字,在早期的史书中记载为尽忠报国,而精忠二字的由来是因为当时宋高宗曾赐给岳飞精忠岳飞四字的大旗,也许是后人在转述时出了差错,又或许是后人为了体现皇权至高无上,把尽忠变为了精忠,才有了今天最为熟悉的精忠报国。

2、岳母刺字的真实性

在以前的史料中,并没有记载有岳母刺字的信息,只有《宋史》中有记载,岳飞背后刺有精忠报国四字,但也不能证明是岳母刺的字,只有在清初的《说岳全传》中提到岳母刺字。所以,关于岳母刺字的故事是从清朝开始的。

在宋朝,为了防止士兵逃跑经常给他们背后刺字,让他们好好服兵役,报效国家,刺这四个字也正常,所以证明不了是岳母刺的字。

《说岳全传》是一本小说,为了增加情节的精彩,都会编纂一些东西,不能作为史料来考。且不说,在古代妇女的地位很低,会读书认字更是少,就说刺字也是个技术活,就像纹身一样需要功底的。

所以,关于岳母刺字是一种精神的渲染,为了突出岳飞的英雄形象和爱国精神,而进行的一种艺术手法,弘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

岳飞的一些小故事,关于岳飞的诗
1个回答2024-01-29 19:19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为“敢战士”,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绍兴十年(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朝廷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集》,为后人所编。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满江红



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路!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名将岳飞问路的故事 关于岳飞对对联的故事
1个回答2023-01-22 05:35
茄一天,岳飞河路
岳飞的一些小故事,关于岳飞的诗
1个回答2024-01-29 09:13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为“敢战士”,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绍兴十年(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朝廷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集》,为后人所编。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满江红



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路!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岳飞母亲刺字的成语叫什么
1个回答2024-02-25 15:12
岳母刺字
【解释】:岳飞母亲为促岳飞回营抗敌,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

精忠报国jīng zhōng bào guó
[释义] 精心忠诚;报效祖国。
[语出] 《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正音] 国;不能读作“ɡuǒ”。
[辨形] 忠;不能写作“中”。
[近义] 尽忠报国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