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采莲曲》赏析

采莲曲 王昌龄的拼音版
1个回答2024-03-24 04:50

《采莲曲》

唐代:王昌龄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ruò yē xī biān cǎi lián nǚ ,xiào gé hé huā gòng rén yǔ 。)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rì zhào xīn zhuāng shuǐ dǐ míng ,fēng piāo xiāng mèi kōng zhōng jǔ 。)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àn shàng shuí jiā yóu yě láng ,sān sān wǔ wǔ yìng chuí yáng 。)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zǐ liú sī rù luò huā qù ,jiàn cǐ chí chú kōng duàn cháng 。)

释义: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采莲曲 王昌龄的名句
1个回答2022-09-09 13:46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的采莲曲的翻译
1个回答2023-04-12 09:35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采莲曲 王昌龄改写
1个回答2022-09-10 11:25
早上,太阳冉冉从东方升起,露珠在荷叶上伸了个懒腰,在雨露的滋润下和也是路油油的,粉嫩的荷花含苞待放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和也和财两女的以上好像是有同样的颜色剪裁的
采莲词 张潮 赏析
2个回答2022-08-13 14:18
赖;依靠;依赖;依恃、凭藉凭藉邻里伙伴精诚团结,相互信任战胜了狂风险浪 张潮的这首《采莲词》独辟蹊径,生动刻划了一群采莲女与风浪搏击的形象,展现了她们朝出暮归,遇到险情互相依靠,比肩拼搏而战胜困难的风姿。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诗开首写采莲女们晨起采莲,红日初露已来到滩头登舟出发。而她们如何采莲,如何经受风吹日晒并未描写。但仅从首句中的“朝出”与下句中的“晚来”,可以想象过程的艰苦。第二句写船归至半路,风云突变,江面上顿起风浪,小小的莲舟在狂风恶浪中颠簸摇晃,随时有翻船的危险,她们怎么办?人们不禁为之担心起来。“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船头不畏风。”后两句解答了这种担心。任凭风浪骤起,她们并不畏惧,也不慌张,她们邻里伙伴之间迅速靠拢,并着船头在风浪中共进。一个“赖”字,写出了她们之间的精诚团结,相互信任;一个“并”字,又表达出她们的机智,果敢;“不畏风”三字,更充分地体现出她们的坚毅,沉着,对战胜狂风险浪充满信心。可以想象,这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恶浪,对一群仅驾小莲舟的女人来说是何等的凶险,其搏风击浪的场面又是何等的艰难与激烈。妙在诗人并未详细描写,而是通过“赖”,“并”,“不畏风”等关键字眼,将她们在这场生死搏斗中的飒爽英姿以及勇敢顽强的性格形象刻划出来,读之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觉到个个都英气勃勃,鲜活俏丽,可敬可佩。
采莲曲王昌龄翻译字义
1个回答2022-06-01 02:11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爱莲说的赏析成语?
1个回答2024-02-26 09:1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常建的(宿王昌龄隐居)赏析
1个回答2023-01-15 19:54
宿王昌龄隐居 赏析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解】  1、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2、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3、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4、群:与……为伍。   【韵译】  清溪之水深不可测, 隐居之处只有孤云。  松林中间明月微露, 洒下清辉似为郎君。  茅亭花影睡意正浓, 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我也想要谢绝世俗, 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评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开头两句写王昌龄隐居之所在、乃隐居佳境,别有洞 天。中间四句写夜宿此地之后,顿生常住之情,即景生情,一目了然。最后两句写自 己的归志,决心跃然。   全诗善于在平易的写景中,蕴含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 显豁,发人联想。“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可见炼字功深,又可作对仗效法。
王昌龄 采莲曲 中的“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妙处.
1个回答2022-12-14 04:52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爷爷和孙女的私下激情到底是怎么一会事
1个回答2024-09-07 22:12
爷孙关系,指的是父亲上一辈与下一辈的关系,无论男女都统称为爷孙关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