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拼音版

嗟来之食拼音
1个回答2023-12-01 00:46

jiē lái zhī shí

释义:嗟:不客气的招呼声,相当于“喂”。比喻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处:《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拓展资料:

春秋时候,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不少人饿得奄奄待毙,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有个叫黔敖的富人,想发点“善心”,做点“好事”。于是他在大路旁摆了些吃的东西,准备施舍给那些饥民。有一天,—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他用袖子遮着脸,拖着破鞋子,身上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摇摇晃晃的走了过来。

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汤,没等那人走近,便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嗟!来食!”)他满以为那个饿汉会对他感恩不尽。可是事情不象黔敖所想的那样。只见那饿汉抬起头来,抖了抖衣袖,轻蔑地瞪了黔敖一眼。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收起你那假仁假义的一套吧!”说罢,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黔敖碰了一鼻子灰,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于是三步并作两步地赶上去,向饿汉赔礼道歉,请他吃点东西。那个有骨气的饿汉说什么也不肯吃他的东西,最后还是饿死在路旁。

不食嗟来之食的嗟是什么意思啊?
1个回答2024-01-09 11:56

嗟:不客气的招呼声,相当于“喂”。比喻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成语出处自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粮食奇缺,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这时,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想发点“善心”。每天一早,他便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便可施舍给他们,以显示他的“仁慈”。
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走了过来。他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眯着眼睛,摇摇晃晃地迈着步子,身体十分虚弱。黔敖看到后,认为显示自己“仁慈”的时候到了,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老远地、傲慢地吆喝道: “喂!来吃吧!”

他一心以为那个饿汉会对他感恩不尽,感谢他的好意和慷慨。可出乎意料的是,那个饿汉抬起头抖了抖衣袖,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 “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你以为一个人为了食物,就会抛弃自己的尊严,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吗?你还是收起你那假仁假义的一套吧!” 黔敖听了这番话,惭愧至极,跟在后面向他道歉,可他就是不吃,最终饿死了。

嗟来之食怎么解释 嗟来之食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1-20 14:09
1、嗟来之食的意思: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寓言寓意:这个故事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寓示人都是有骨气的,不能因为一点食物就对别人低声下气慧并的。
2、启示:人格尊帆尺严比生命还重要,要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绝不能态碧高做出辱没骨气和志气的事情。
不食嗟来之食 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21 23:06
翻译:不吃讨来的饭。
可代指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形容人有骨气。
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
3个回答2023-12-02 11:15
嗟来之食:在《礼记·檀弓》里本作“嗟!来食(喂,来吃吧)”,是富人叫饿肚子的人来吃饭时说的,有鄙夷饿者的味道。
这句话出自《礼记·檀弓下》,原句是: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译文: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说:“喂!来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扩展资料
不食嗟来之食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饿死。
贫穷并不可怕,但心不能穷。如果心穷了,那就真穷了。
选文中的“饿者”不吃“嗟来之食”,表现的就是他做人应有的骨气、志气,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一种精神。
不食嗟来之食的简介或典故?
1个回答2024-02-12 16:58

含义: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那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黔敖的食物,是因为黔敖一副傲气,视穷人为猪狗,他的施舍带有侮辱性。 中国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是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 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比如人穷志不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要脸,树要皮……都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对人的尊严的强调,对人的精神的重视。 即使是在今天,这一传统观念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在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在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之间,在人的尊严和卑躬屈膝之间,前者高于、重于后者。 在二者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宁可舍弃后者,牺牲后者,不使自己成为行尸走肉,衣冠禽兽。人之所以为人,而非行尸走肉,区别大概正在这里。

不食嗟来之食 成语
1个回答2024-03-03 01:51
嗟来之食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这个成语来源于《礼记·檀弓》: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屡,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解释
"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

不为五斗米折腰
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解释】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出处】《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结构】复句式成语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人有骨气
【近义词】不为斗米折腰
【反义词】趋炎附势
【例句】古人~,这个助教官儿,也不是我终身养老之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
不食嗟来之食是谁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3-03 11:35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一个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路边准备好饭食,提供给路边饥饿的人食用。有一个饥饿之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花无神的走过来。这个时候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就说:“喂!来吃吧”。

然后那名饥饿的人抬头看着黔敖,说:“我正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了这个地步”。之后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后还是没有接受食物,最终饿死了。曾子在听了这件事之后表示“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对于不食嗟来之食的历史典故,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是一种有气节的行为,黔敖傲气的施舍带有侮辱性。许多有志气的人,都觉得不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是一种精神和气节。但也有一些人不认同这种观念,觉得黔敖并没有侮辱的意思。

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嗟相当于“喂”,是一种不礼貌的招呼声。有些人认为,黔敖与饥饿之人素不相识,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名字,说“嗟,来食”或许有些不礼貌,但是并没有侮辱不当之处。就连曾子在听了这件事之后,都觉得那人不用这样。而且虽然黔敖无礼的呼唤了饥者,但是之后还特意去道歉了,并没有侵害侮辱那人骨气。
不食嗟来之食的简介或典故……
1个回答2024-03-18 07:40
语出《礼记·檀弓上》: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译: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因为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终不肯吃,最后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 成语
1个回答2024-02-29 03:18
类似的有:不为五斗米折腰
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解释】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出处】《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结构】复句式成语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人有骨气
【近义词】不为斗米折腰
【反义词】趋炎附势
【例句】古人~,这个助教官儿,也不是我终身养老之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