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编写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14 18:25
这里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编个段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与我师母焉!仔细一端详,师母原来竟自己当年暗恋的师妹。于是斗胆相问,为什么对老师跟的这么紧。师母回答:“后生可畏。焉知后来的师妹们之不如今也?当然,后来的师妹到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第七和第八章的原文和翻译
1个回答2024-02-26 22:41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原文: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原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论语第七章原文?
1个回答2022-07-19 10:28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西方文化概论樊葳葳第七章讲什么
1个回答2024-05-21 22:37

西方文化概论,樊葳葳,《大学英语选修课/学科课程系列教材》项目组

第七章讲的是西方的建筑文化。Chapter 7 Architecture


《西方文化概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西方文化的源头讲起,介绍古希腊文化和圣经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深远影响。在教授西方文化课程的时候,编者深刻地感受到,仅讲解一些文化的具体形式和表现是不够的,必须要深入地理解其源头和思想的传统。西方文化传统上又被称为“两希文化”,因此在具体介绍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之前,有必要从其源头开始探索。第二部分对西方文化在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发展进行了介绍,由于文化包括的领域众多,无法逐一详解,因此有选择地介绍了部分内容。与传统教材不同的是,本教材着眼于从更加生活化的角度,讲解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而非纯学术性的介绍。
Part Ⅰ Systems of Thought
Chapter 1 Ancient Greek Culture
Chapter 2 Christianity
Part Ⅱ Art, Daily Life and Customs Through History
Chapter 3 Food
Chapter 4 Customs
Chapter 5 Festivals
Chapter 6 Superstition
Chapter 7 Architecture
Chapter 8 Medicine
Chapter 9 Oratory
Part Ⅲ Culture in Perspectiue
Chapter 10 Intellectual Movement
Chapter 11 The Great Books
Chapter 12 Popular Music
Chapter 13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hapter 14 Web Communication Culture

论语是谁编写的
1个回答2024-03-14 07:56
论语作者: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我们来看《论语》的纂辑者,由谁编辑的,以及它成书的时代。
  清代的一位学者章学诚,他说《论语》里最晚记录的是曾子逝世时的事情,所以决定不是曾子自己记录的。曾子是孔老夫子的学生,而且是夫子最年轻的学生,所以认为是曾子的弟子们记录的。曾子逝世于春秋战国初年,所以《论语》的成书应该是在战国时期。这样的推断很有道理。
  《论语》这部书里,我们从对人的称呼上看,很多的话估计都是孔子的弟子所记录的。譬如“宪问章第十四”里的“宪问耻”,宪是原宪,夫子的弟子,字子思,他自称名,所以肯定是他自己写的。如果是别人写的,应该称他的字,不可能称他名。在古代,谁有资格称自己的名?只有自己的父母、老师才有资格称名。其他的朋友,乃至国君,也只能称自己的字。从“宪问”这里看到,“宪”是他的名字,自己可以称自己的名,这是表示谦卑,所以这是他自己写的。《论语》中有很多的语录都是夫子的弟子们的笔墨。
  当然也有夫子的再传弟子的笔墨。譬如《论语》第八篇“泰伯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这句话称呼曾子,曾参是夫子的弟子,称曾子这是非常尊重的称呼,像我们称孔子,用子字在他的姓之后,这是非常尊重。只有曾子的门人,就是曾子的学生们对老师是这样称呼的。可见这里面有曾子的弟子的记录,也就是孔老夫子的再传弟子。
  《论语》里有这么多门人、再传弟子的记录,当然这些记录的年代肯定有先后,所以这部书也是成于多人之手。而最后的编定者,有的说是孔老夫子的弟子,这当然不正确,因为这里面有夫子的再传弟子的语录,所以最有道理的,是唐代柳宗元的说法,他说这是曾子的门人最后编定的书。宋朝的二程(程颐、程颢)他们也赞同这个说法。主要有两个原因,《论语》中对曾子的称呼都用曾子,而不称他的字,曾子是夫子最年轻的弟子,如果是夫子的其他弟子,曾子的师兄们编定的,那肯定不会称他曾子,所以《论语》应该是曾子的弟子最后编定的。再者,《论语》里记载着曾参曾子去世之前跟孟敬子的一段对话,也就是曾参去世时的事情,所以也应该是曾参的学生所记录的。
  因此,《论语》我们可以基本断定是曾子的学生所记载的,它成书于战国初期。
论语是谁编写的啊?
1个回答2024-03-01 21:31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所以就误认为《论语》的编纂者就是孔子,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论语》是在孔子去世多年后才编纂成书的,所以编者不是孔子本人。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夫子既卒,门人相与揖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意思是:孔夫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根据他们平时所记的课堂笔记,相互印证,最后编辑而成这本书,称之为《论语》。


孔子的弟子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中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孔门七十二贤之中,子贡素来被列为最前茅的几位之一。首先,他被列言语科优异者,孔子曾称其“瑚琏之器”;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之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为孔门弟子中首臣。又善于经商之道,曾行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亦为孔门弟子中首富,甚至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富豪之一”。相传孔子病危时他未赶回,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3年离去,他却守了6年。

论语十二章的论语简介
1个回答2024-02-01 23:59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典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

论语十二章的第十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5-03 08:28

主要讲时间

夜的第七章中第七章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6-15 23:21
夜的第七章→爷的第七张,就是指杰伦的第七张专辑😏
编儿歌!以放风筝为题,编一首七言八句的儿歌
1个回答2023-09-27 15:05
七言八句,你这是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