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的注释

滁州西涧的注释译文
1个回答2024-03-11 21:51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凯含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盯兄笑。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尘含《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滁州西涧的注释及诗意
1个回答2023-10-12 21:06

原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注释:独怜: 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安静,高雅。涧:小河,小溪。生:生长的,长成的。深树: 丛林深处。册键深:深处,远处。

译文:唯独喜爱小溪边生长的幽幽野草,丛林深处传来黄鹂鸟婉转的鸣叫声。

原文: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春潮:春天磨姿敬的潮汐。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漂浮。

译文:春潮不断上涨,瞎慎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滁州西涧 解释
1个回答2024-02-13 14:23
滁 州 西 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
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得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

诗的前两句,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后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他的诗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过元并称为“韦柳”。
滁州西涧 解释
2个回答2022-11-09 15:33
我只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但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1.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2.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3.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4.春潮:春雨。
5.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6.横:指随意飘浮。
【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滁州西涧的故事来历?
1个回答2024-01-25 15:23

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作者非常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小诗。

什么说滁州西涧?
1个回答2024-02-23 21:00

《滁州西涧》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滁洲西涧

作者

韦应物

创作时期

唐代

目录

作品原文

滁州西涧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译文

词句译文

1.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2.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城西水库)。

3.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4.春潮:春雨。

5.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6.横:指随意飘浮。

7.上有黄鹂深树鸣:树荫深处的黄鹂发出诱人的叫声。黄鹂,黄莺。深树,树荫深处。

8.野渡无人舟自横: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野渡,野外的渡口。自横,

自由自在的漂浮着。

滁州西涧是一首什么诗
1个回答2024-02-24 05:15

《滁州西涧》是一首写景七绝。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的诗情浓郁的小诗。

原文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如下:

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词句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滁州西涧的诗意
1个回答2024-02-27 17:20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滁州西涧这首诗
1个回答2024-03-08 08:48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

全诗如下: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全诗的意思:(我)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迹键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谈含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姿侍巧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

《滁州西涧》
1个回答2024-06-19 09:27
滁州西涧作者:韦应物【唐代】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原文注释《滁州西涧》[1]滁[chú]州①西涧 ②唐·韦应物独怜幽草③涧边生,上有黄鹂④深树⑤鸣。春潮带雨⑥晚来急,野渡⑦无人舟自横⑧。注释①滁(chú)州:州名,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椒三市县地。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③独怜:独爱,有偏爱之意。④黄鹂:黄莺,一种鸟类,叫声婉转动听。⑤深树:树荫深处。⑥春潮:春天的潮汐。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⑧横:指随意漂浮。滁州①西涧②独 怜③ 幽 草 涧 边 生,上 有 黄 鹂④ 深 树 鸣。春 潮 ⑥带 雨 晚 来 急,野 渡⑦ 无 人 舟 自 横⑧。带韵译文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树阴深处黄鹂诱人的叫声。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那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通俗译文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莺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了,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