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咏

王安石 咏竹
5个回答2022-05-19 22:10

《咏竹》

宋代:王安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译文:人们爱竹直而有节,且生来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最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

扩展资料

诗的头两句赞扬了竹的不可毁其节的刚正,后二句又指竹勇于同大自然的各种考验相抗,不怕风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这首诗作将作者百折不挠的气概与宏伟博大的抱负跃然纸上。

自古以来,竹子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历代文豪也为竹子留下了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等千古名篇。

关于竹子的习性,有“蛰伏五年,一月而生”的。意指竹子要在地下蛰伏数年来形成广大的根茎网络,汲取足够的营养,蓄势待发,一旦露头,变以每天几十厘米的速度成长,在一个月内便可以长成。这一习性一直在鼓励人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咏竹的诗
1个回答2022-06-10 02:11
【题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读咏竹感受
1个回答2024-03-06 00:40

我喜欢竹子,所以她就叫竹子。生日是自己的节日,人人都有,生日在年龄上意味着成长。小朋友都喜欢过生日,最简单的是因为可以收到礼物,能吃到蛋糕。老年人也喜欢过生日,最简单的是因为全家可以欢聚一堂,其乐融融。恋人之间喜欢过生日,最简单的是因为能收到心爱的人送来的甜蜜,你侬我侬。到了我这个年龄,确实不是很喜欢这样数着日子过生日了,不知是真因为数着数着就老去了,还是因为既不是孩子了,也没有能成为老人,更因为没有了热恋的礼物,所以,总是酸酸的。自己告诉自己,就永远18吧,永远做个年轻的阿Q老妖,也挺好的。

 竹子,因为翠绿而总有一种积极蓬勃向上的感觉,给人以希望。竹子,因为一节一节一步一个脚印,总让人能感觉到她奋斗的足迹。这是我所希望的,我的竹子。很多时候,我总是满怀期望,再从竹子的寓意中看到所有的我想要的完美,事实上更多的时候,她总是能把我气的要死,还能让我留下伤心的眼泪。也许这也是所有作父母都经历过也正在享受的痛并快乐着。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子刚劲顽强,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


王安石的咏竹表达了作者什么志向?
1个回答2023-02-11 11:13
《咏竹》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诗歌作品,这是一首咏物诗,表现了竹子的高洁品行,比如“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就是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
咏竹的诗词
1个回答2023-05-05 03:10
咏竹诗词如:立根原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松。
最经典的咏竹诗是?
4个回答2023-01-08 23:20

(南北朝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咏竹火笼诗
作者
南北朝
沈约
结根终南下。防露复披云。虽为九华扇。聊可涤炎氛。安能偶狐白。鹤夘织成文。覆持鸳鸯被。百和吐氛氲。忽为纤手用。岁暮待罗裙。
最经典的咏竹诗是?
1个回答2023-08-26 12:14
竹子好似一根葱,
挺立在那风雨中。
雷霆万丈都不怕,
一倒红尘一梦中。
写一首咏物诗。( 如:咏春 咏梅 咏雪 咏竹等)
1个回答2022-09-20 09:52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咏梅 王安石
1个回答2024-06-07 16:11

王安石《咏梅》

原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幽静的墙角,有几枝梅花,  

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远远望去,知道那洁白的一片,不是雪花,  

因为一阵阵幽香扑鼻而来。

拓展资料

这首诗脱胎於南朝苏子卿《梅花落》一诗。原诗是:“中庭一树梅,多叶尚未开。只言花是雪,悟有暗香来。”王诗对原作加以点化提炼,使全诗语句更为精练,意境更为深远。

这首咏梅诗形象地刻画了梅花的神韵和香色。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寒冬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梅花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前句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与诉诸人们嗅觉形象的下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飘来,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此诗中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魅力。诗人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境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咏石榴的诗
1个回答2022-11-30 10:44
请朗诵咏石榴。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