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诊器心脏

孩子10岁,感冒了在滴水,我用听诊器听到他的心脏1分钟...
1个回答2024-03-11 21:02
您好,您孩子的情况已经知道了,您孩子心跳130次每分钟,是有点快。但是,这个心律加快可能不是心脏本身的疾病引起的,而是由孩子感冒发烧引起的。因为孩子目前正在感冒,体温升高必然伴随着心律加快。再有就是看看输水的时候液体的滴速是不是较快。 建议您给孩子测量一下体温,如果发烧,建议给予退烧,看看孩子液体的滴速是不是过快,如果过快,应当减慢滴速。
用听诊器贴心脏外皮肤,听老年人爸爸的心脏,我听见听...
1个回答2024-03-03 05:29
指导意见:是你不会用听诊器,毕竟你不是专业医生。一个正常的人不可能没有心脏跳动的。如果心脏有疾病,也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只是节律改变或有杂者。
心脏听诊音
1个回答2023-08-07 09:05
相对及绝对卓音届
听诊器谁发明的
1个回答2023-05-19 17:30
林奈克听诊器的发明者
听诊器的原理
1个回答2024-02-15 09:16
听诊器的工作原理:改变现有听诊器听诊原理,通过一种结构如话筒或声电晶体将由人体内发出的声波信号转变为电波信号,再通过一集成放大电路,将电波信号大幅度放大,最后通过耳机或扬声器将放大了的电波还原为声波,从而得到一放大了的人体内声波信号。

听诊器的材质在音效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声音通过空气或物质传播,最终转化为热能消失。声波的传送,在重金属中几乎没有衰减,在较轻的金属或塑料中容易出现衰减,因而,高等级的听诊器须使用不锈钢甚至钛等重金属。

听诊器是内外妇儿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发明。听诊器自从1817年3月8日应用于临床以来,外形及传音方式有不断的改进,但其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

通常由听诊头、导音管、耳挂组成。对收集的声音进行(频率)非线性放大。听诊器的核心装置主要包括4部分,拾音器、放大及滤波电路、处理芯片以及蓝牙模块。
听诊器知道别人的思想吗
1个回答2024-02-17 10:51
听诊器只能听到心血管波动的声音、浆膜层摩擦的声音,呼吸道气体进出的声音、浆膜摩擦的声音和消化道肠蠕动的声音、气过水声。别的什么都听不到。
人的思想是大脑细胞产生的活动,目前为止,还无法检测到人的思想。
听诊器的原理
1个回答2024-02-29 22:23
【】 ,是通过一种结构如话筒或声电晶体将由人体内发出的声波信号转变为电波信号,再通过一集成放大电路,将电波信号大幅度放大,最后通过耳机或扬声器将放大了的电波还原为声波,从而得到一放大了的人体内声波信号。对人体任何部位发出的声音,无论是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均可更加清晰、真实地听到,提高了听诊的准确性。另外,可根据本发明原理制成心音监听仪器。 听诊器是根据声音传播原理制成。 人听到声音的原因是所谓“声音”就是物质间相互振动传导例如空气振动人耳中鼓膜等,转化为脑山余橡电流,人就“听”到了声音。其中人耳朵能感受的振动频率为20-20KHZ。 人对声音的感受标准还有一个是音量,和波长有关,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为0dB—140dB。 换句话说:音频范围内声音太响太弱都听不到,音量范围内音频逗旁太小(低频波)或太大(高频波)也听不到毁谈。 人能听到声音还和环境有关,人耳有屏蔽效应,就是强声可以遮盖弱声。 人体内部的声音如心跳声、肠鸣音、湿罗音等甚至血液流动的声音不大能让人“听”到的原因是音频过低或音量太小了,或被嘈杂环境遮蔽掉了。就是物质间振动传导参与了听诊器中的铝膜,而单非空气,改变了声音的频率、波长,达到了人耳“舒适”的范围,同时遮蔽了其它声音,“听”得更清楚。
听诊器的变化这篇作文主要讲什么
1个回答2024-03-03 23:02
1听诊器的变化过程2起解释说明3传统的听诊器无法是医生做出准确判断,电子听诊器使医生不会错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4(1)旧貌指不容易做出准确判断的听诊器,新颜指能够做出准确判断的听诊器。旧貌换新颜意思是旧的面貌换成新的面貌。1.联系文听诊器,文章,古今谈概1听诊器的变化过程2起解释说明3传统的听诊器无法是医生做出准确判断,电子听诊器使医生不会错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4(1)旧貌指不容易做出准确判断的听诊器,新颜指能够做出准确判断的听诊器。旧貌换新颜意思是旧的面貌换成新的面貌。1.联系文
听诊器原理
1个回答2024-03-11 20:59
听诊器原理:
耳塞线或者单元处受外界碰撞或者空气摩擦,产生的 振动通过耳塞线直接(入耳的线一般硬度大些,有利于传导振动)传递到耳道内,产生让人很不愉快的声音。
后挂式耳机能极大改善听诊器效应。个人建议,用线夹将耳机线夹在衣服上,几乎能完全消除听诊器效应。
听诊器(stéthoscope),是内外妇儿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发明。听诊器自从1817年3月8日应用于临床以来,外形及传音方式有不断的改进,但其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
法国医生雷奈克(Laennec 1781 – 1826) 于1816年第一个发明了听诊器,1817年3月8日开始用于临床诊断使用。
听诊器类型目前有单用听诊器、双用听诊器、三用听诊器、立式听诊器、多用听诊器以及最新出现的电子听诊器;颜色也有多种颜色可选。一般由听头的不同组合分成多种类型。扁形听诊头常用于听诊高音调杂音大小双功能扁形听头用于探测低频心音,扩张音和第三音以及第一,第二心音,已经能听到小儿的心音。钟形听诊头常用于听诊低音条高杂音,可以听到腹中的婴儿心跳。表式听诊头,常用于听诊手腕的脉搏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