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诗怎么背?

清明节背后的精神意义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5 04:29

清明节的本意在于“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尽哀”,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催生新的社会风尚,才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然之举。移风易俗,不仅意味着要用鲜花果品替代纸钱鞭炮,也要增加一些文化韵味。

近年来,有人选择用植树献花、读写家书的方式来传递哀思,在抽放的新芽下凝思生命,在文字的温度中感知过往,何尝不是一种缅怀逝者生平、传承清明文化的新风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用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不断涌现的祭扫形式,用更加虔诚的态度表达真挚的追思情感,才能窥探到清明节的全貌。

扩展资料:

斗转星移,清明渐渐成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浓厚的文化符号之外,也有了指导农耕的现实意义。“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甚至“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包括清明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又添了一抹文化色彩。

参考资料:人民网-人民网评:用心感受清明背后的文化韵味

清明节背后有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6:00
清明节的故事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绵山景区景点之一:母子石像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所在地原叫“定阳”,被晋文公更名为“介休”,意为介子推休息之地。现绵山已由当地人民开发为著名旅游景区,其中一重要景点就是高大的介子推母子石像,介子推成为当地人民效忠两全的人物的代表。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关于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及传说
清明节的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动漫女背影生头像可爱清新
1个回答2024-01-07 13:55

朱自清的春怎么背好背
5个回答2022-09-17 01:51
1.一段一段分着背,我们也在背,这样挺好的。
2.要不就多读几遍,读熟以后就很好背了。
3.或者记关键词,把最关键的词语写在本子上,写完以后看着它们背,然后慢慢的不用看他们就能背下来。
4.如果还不行,就一句一句背,最后把这些句子的居首的那个字写下来,看着背,慢慢就背下来了。
5.关键是要用心,我就是这么背下来的,试试看!
6.如果没有秩序的死记硬背,是不会有结果的,还要理解意思,老师应该讲了吧。
7.……好像再没有了吧,我那时也背不下来呢,现在都背下来了,我想你也背下来了吧?
加油吧!用心背!谁让朱自清写这么深刻呢?
春风图、春草图……我都糊涂了……,不废话了,只要以上几条用到了,你肯定肯定能背下来(但一定要用心)!
我已经改了N遍了,把我会的全告诉你了,一定好好看看阿
朱自清的《背影》·写作背景。
1个回答2023-02-28 17:58
家境十分落魄之时
朱自清《背影》全文
1个回答2023-08-08 07:49
哭佩弦友人情重下联是
朱自清 背影
1个回答2024-02-26 21:27
作者已开始没有体会到。
刚开始,父亲为儿子向脚夫还价的时候儿子嫌父亲说话不够漂亮,说自己“太聪明”是反语,对自己当时没能够理解父亲的爱而内疚。
从父亲为作者买橘子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父亲虽然有身体不便、情绪不好等原因,但还是艰难得为儿子爬铁道买橘子,做了自己体力不能胜任的活,这使儿子很感动。买完后还作出无所谓皮册的样燃兄宏子,使儿子不为他担心。
作者对背影的描写更能体现儿子对父亲尘辩的爱,那背影寄托了父亲的爱。
每个清纯的女孩背后都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2-01 17:42
应该都是去饱读诗书吧,因为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的气质看起来跟别人的气质是非常不一样的,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往往还是需要学会对待好自己,这样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朱自清背影名句
1个回答2024-02-09 22:55

朱自清《背影》名句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2)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3)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讲述了父子之间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其中“背影”这一形象成为了著名的诗句,“背影已在身前过,身似浮云,心如飞絮”。这句诗句意境深刻,表达了人生百态和情感丰富。

首先,这句诗句形象地描绘出了主人公的身影。主人公背影已经走在他的身前,这就暗示着父亲早已离开了儿子。同时,作者用“背影”来形容父亲,在字面上有点反义,因为“背”表示看不到正面,但却突出了父子之间的关系。“背影”形象鲜明,令读者一下子想起主人公与父亲分别时那一幕。

其次,在这句诗句中,作者用“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来形容主人公的心态。这两个比喻各具特色。从字面上理解,“浮云”本来就是漂浮在天空中的云朵,它随风漂流在空中,没有固定的方向。正如主人公的身体一样,他可以随意地去任何地方。而“飞絮”则一般是指飘动的细小物体,像棉絮或羽毛之类,可以用来形容轻飘飘的感觉。

朱自清的背影主要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3-08 15:05

朱自清的《背影》主要讲的是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

作者的父亲在车站的月台为儿子送行,并不辞辛苦的为儿子翻车道买橘子,并对儿子的细心叮呤。表达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父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不舍与慈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所做所为感到感激之情。

段落大意: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

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

2.第二部分(从“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泪又来了”):

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皮洞圆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第一层(从“燃塌那年冬天”到“我们便同行”):

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从到南京时”到“……太聪明了”):

写父亲送行前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颤汪三层(从“我说道”到“……又来了”):

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真挚的感情。

3.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直接抒发深切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