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浅说

浅析《孟子》和《庄子》寓言的不同?
1个回答2024-02-06 17:30

孟子和庄子的存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孟、庄同为战国时期思想界文学界的巨擘,对中国文人性格和文学传统的形成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孟子》和《庄子》都喜欢运用寓言,他们的寓言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比如:运用这些寓言都为行文服务,也为了宣传他们的学说和政治主张

浅析《孟子》和《庄子》寓言的不同?
1个回答2024-02-10 21:24

孟子和庄子的存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孟、庄同为战国时期思想界文学界的巨擘,对中国文人性格和文学传统的形成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孟子》和《庄子》都喜欢运用寓言,他们的寓言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比如:运用这些寓言都为行文服务,也为了宣传他们的学说和政治主张

浅谈《呼啸山庄》
1个回答2024-01-08 19:27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看完此书,最先在心里冒出的一句话竟然是陈奕迅的《白玫瑰》。心下不禁一阵哑然。西兹克里夫仗着老恩肖的宠爱而盛气凌人,凯瑟琳仗着埃德加对她的宠爱而随心所欲。可惜一切都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只是当事人不知道罢了。而这也是恰恰是悲剧的开始。

有人说童年所处的环境影响着人的一生,剧中的人物,对于希刺克厉夫,对于凯瑟琳,对于辛德勒,到底是应该怀着一颗怎样的心来读他呢?是可怜,可恶,还是可气?我说不上来。我觉得,造成他们那种阴险、古怪,冷峻性格的原因,和他们从小所处的畸形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辛德勒觉得西兹克里夫夺去了原本应属于他的父爱,所以在老恩肖死后对他百般刁难,甚至可以说得上是迫害。凯瑟琳.恩肖因为那可悲的虚荣心背弃了自己的爱情成为了埃德加的妻子,却又把心全部交付给了西兹克里夫,看着这个女子短暂的一生,也只能令人长叹一口气。能说什么呢?太阳的背面是阴影,有光明就有黑暗。人性也是如此。万物皆有裂痕,更何况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呢?年少轻狂的年岁啊!谁又能说自己年轻时没做过那么一两件错事呢?只是有些错一旦铸成就再也无法更改了。于是我们终其一生都要背负着这过错的锥心刺骨来度过这漫漫余生,直到生命的终结。一如文中的凯瑟琳,如伊莎贝拉,如凯蒂。她们都为自己的任性无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文中主要讲述的是当西兹克里夫再次回到山庄时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因为失去,他对周围的人开展了一连串的报复,其手段可谓令人不寒而栗。他将对凯瑟琳极端的爱转变为对埃德加极端的恨,他想尽一切办法去令他们感受痛苦,甚至于连最最无辜的凯蒂也要卷入这场可怕的敬埋无休止的复仇中来,成为西兹克里夫复仇的工具。如果说他恨林贝一家还勉强算是有理由的话,那么他对自己的儿子的所作所为就更是令人费解且愤怒的了。所谓父爱如山,但他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却没有尽到一丝做父亲的责任。他只是把这个孩子当成自己豢养的小兽,一件报复的工具。他利用自己的儿子得到了画眉山庄,然后就像对待一只破旧的玩偶一样扔弃了他。

有时候我在想,在西兹克里夫的内心,他最爱的到底是谁?诚然,文中对于他对凯瑟琳之间的感情做了大篇幅的描写,也的确很是感人至深。但这种爱却始终令人费解且窒息。爱一个人不是希望TA过得好么?事已至此,只能接受自己与TA缘份不够,除了祝她幸福之外还能做什么呢?实在不行就将她放在心里,假装老死不相往来不就好了么?可他不,他要报复,他让自己的一生都活在了无休止的仇恨当中。自然,他的残酷与畸形的执着换来的只能是孤独终老的结果。他爱谁呢?凯瑟琳?我倒觉得未必。或许,他最爱的人还是他自己,又或许,他连自己也不爱。他只是这畸形发展中的一个产物。因为不了解追求不可得只是徒然,所以他才会不停地追逐,去愤怒,去报复,去得到。他用尽全力让自己成为这场游戏中的赢家。一直想拥有比现在更多的东西,不停追逐,就像一只在转轮上跑个不停的仓鼠,越发偏离幸福的轨道。

作为小说的女主人公,在凯瑟琳的身上,我看到了她的踌躇和疯狂。面对西兹克里夫和埃德加,我觉得凯瑟琳最终的选择是对的,西兹克里夫的性格过于阴险冷酷,他极强的自尊心下面掩盖的是可怕的自卑。而埃德加却性格平和,最重要的是他能包容凯瑟琳飞扬跋扈的性格。我想,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吧。好的婚姻不就是要有一方愿意无休止的付出与包容么?

《呼啸山庄》升稿脊果然不愧是“呼啸山庄”啊!外忠内奸的约瑟夫,暴虐成性的辛德勒,因爱生恨最后含恨而死的伊莎贝拉,外表狂暴内心柔和的哈里敦,还有善良纯朴吵渗的见证者奈丽小姐。作者用细腻的手笔将他们一个个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似乎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在他们身上,有着人性的光亮与生活悲凉的底色。也正因为此,得以成就了震撼人心的篇章。

最终,故事在女仆的回忆中开始,又在回忆中落下帷幕。一切都已结束。
男主楚铭,女主庄浅浅的小说
2个回答2023-04-12 02:27
《 婚途漫漫 》
庄浅浅追了楚铭三年,最终得偿所愿嫁给了他。婚后三年,庄浅浅提出离婚,楚铭只说了一句,你会后悔的。离婚半年,楚铭抱着庄浅浅的大腿:我后悔了,老婆回来吧。
庄子:一个人的浅薄,就是随意拿表象评价他人
1个回答2024-01-18 18:54


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就不要随意评价。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矛盾根源,就是在于很多人习惯性的拿外相的片面去判断事情的整个真相。

当你在不了解一个人的情况下,仅凭一个人呈现在外的片面信息就轻易判定本质,这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残忍。

不管在任何状态下,一个人、一件事情,都不可能完全把本质展示在外面,而且任何事情都存在着信息差,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哪怕你是带着心去感悟的,也未必是事情的本质,因为你的“心”也是由眼睛、耳朵摄取信息,更何况在组织信息的过程中,还掺杂着主观情绪。

在鲁迅的《阿q正传》之中,阿q因为被诬陷抢劫了赵家,所以被抓去枪毙了,当枪毙完之后,未庄的人总在议论,统一口径都是说阿q坏,因为被枪毙就是证据。

对于人性来说,他们有时是因为没有察觉到事情的本质,轻易的拿表象去判断内在,但是在更多时候,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去探寻本质。

总之,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够抓住表象去指责一个人,满足自己内心的优越感,在自己茶余饭后能够找到与人聊天的谈资,这就够了。

佛家有这样一个故事:

婆罗门的教徒们都说大梵天王是世间之父,是造万物的主人。

这个时候下面有一个弟子就不服气的说:“我也能造万物。”

这个弟子其实很愚笨,却自以为很聪明,还跑到大梵天王面前说:“我也想造万物。”

大梵天王回答说:“你不要有这个想法了,你是不能造万物的。”

弟子不听大梵天王的话,就动手造万物了,大梵天王见了这个弟子所造的物,就对他说:“你造的这个东西头太大,脖子太小,手做的太大,胳膊太小,脚做的太小,脚后跟做的太大,就像个恶鬼一样。”

在这个故事中,大梵天王被称为“世间之父”,也就是“造物主”的意思,他其中的一个弟子不服气,觉得自己也可以去造万物,结果造出来的“物”极其不平衡,不仅毫无美感而言,甚至连正常都算不上,实在是令人可笑。

如同世俗之人常犯的错误一样,一个人看到一件事情的片面,就以片面判定本质,不仅让自己犯了愚蠢的错误,也给别人带来痛苦的结果。

一个人生,哪怕是一件事情,所显露的都不可能是完全的本质,当你拿着一个片面的东西去定论本质的时候,这也是人性之中的愚昧。

这句话虽然充满斗志,但是存在错误的因果问题,别人能做是因为别人具备了相应的条件,你只是具备了和别人相等的作为“人”的条件,除了这一个条件满足之外,其他的条件都不存在,那么你凭什么可以做别人能做到的事情呢。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叫:

北海神说:“不可以和井底之蛙说大海的事情,因为他被井底这个狭小的空间所局限了;不能和只活在夏天的虫谈论冬天的冰,因为夏天的虫被时间所局限了;不可以和孤陋寡闻的乡下人谈论大道,因为他被所受的教育局限了。现在你摆脱了河流的局限,看到了大海,于是认识到你的鄙陋,可以和你谈论大道了。

人由见识决定认知,当一个人见识的不够全面的时候,必然会出现浅薄的判断,这就是悲剧根源。

所以,当一个人没有全面客观的去审视一个事物,也就是没有经历过一个人的人生,就不要随意的评价,因为片刻的认识,只会将你带向浅薄的深渊。

千万不要被片刻的、一时之间的小范围信息所局限。

在没有了解客观的情况下,要么闭嘴,要么继续了解实质再去发言,这样才能不被人性的卑劣所禁锢,更避免了因为自己的愚蠢而伤害了他人。

浅谈庄子的智慧——《浑沌之死》
1个回答2024-01-13 13:18
《庄子•应帝篇》中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这则寓言就是《浑沌之死》,翻译后可能容易理解一点:

即使看了翻译文,也许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

浑沌是谁?倏、忽又是谁?

为何称浑沌可为中央之帝?称南海之帝为倏?为何称北海之帝为忽?

我们先来说说”浑沌“。

传说,盘古开天避地之前,天地形如鸡蛋,叫做”鸡子“,那模糊的一团,便被称为浑沌。可以理解浑沌其实就是存在的初始状态。古书《神异经》中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熊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曰浑沌。”浑沌的外表,有头无窍,也就是没有一般感知外界的器官,无法和外界交流;有足无爪,行走不便,却有翅可以飞翔。

这样一种形象,仔细分析,很像庄子心目中至高无上的道。道之本者,自然也。道即自然的根源、自然的归宿、自然的规律。“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浑沌甚善”说明混沌是“有心人”。庄子特别强调为道者首先要学会“斋心”。所谓“斋心”,就是不要有妄念,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至极,以致坐忘。坐忘之时则无外无内,即万物相通为一体,即道。

《庄子·人间世》中有这样一段话:

庄子认为,斋心之法可分七步:一曰外天地,二曰外物,三曰外生(超越生命),四曰朝彻(内心豁然大亮),五曰见独(见到整体——物我为一),六曰无古今(超越时间),七曰不生不死。没有七窍却有心的浑沌正合于斋心。所以可认为浑沌就是道的化身,与天地并生,与万物同一。道永恒,天地永恒,则浑沌永恒。

再来谈谈“倏忽”。

倏、忽,可理解为恍惚。庄子是宋国蒙人,秦以前各国字不同义同,在老子的楚国为 “恍惚”二字,在宋国就为“倏忽” 二字,恍为观念,惚为意念。倏忽可以理解观念、意念相驳杂。心念驳杂,就无法专心之极,使“虚室生白”,就无法接于天地万物,也就背离于道了。“倏忽”还有一种解释,即顷刻, 瞬间。寓言中,倏忽有七窍,而感官是区分物我的一道道门窗,有七窍就有了区分的能力,就有了物我区分,物物区分。有了区分,无论“物”还是“我”便都成了一种有限。有限无法把握整体,整体却知道有限就属于无限。这就像大海和浪花,浪花千变万化,随起随落,犹如万物之生死,而大海却静静地呆在那里。大海,比之浪花则是一种恒在,大海“永恒”。而且有限无论大小,即无论是潮,是浪花,在永恒面前都相当于“瞬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生就有死,出生入死,生既是死;阴阳育化,比之永恒,皆属瞬间。这也许就是在庄子笔下,南海之帝,北海之帝分别叫倏、忽的主要原因吧。

再分析下混沌为何能为中央之帝。

庄子的笔下,“中央之帝”应理解为自然至高至大的统领者,实为道的化身,道即一切万象的本源,关乎整体,即永恒。浑沌就是道,是本源,是整体,是永恒,以自己永恒之翱翔,“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独能如天地万物的镜子,天地万物皆在于“我”,所以至高至大的权力便属于了浑沌。

但倏忽二帝,却给浑沌开了窍了,浑沌一旦被开窍,当然就有了物我的区分能力,就由“整体”而成了“有限”,由“永恒”成了“瞬间”。瞬间,生即死,所以当浑沌不再是浑沌时,浑沌就死了。

庄子这个寓言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也许是想告诉我们,赖以生存的天性失去了,结果往往是悲惨的。

也许是想告诉我们,纯粹精神境界对于生命有何等的重要。

触动你的心弦没有?有,就动动小手指点赞吧~
女主原名风浅浅后叫白浅浅男主莫玖
1个回答2024-03-11 04:59
展开全部 《惹上腹黑坏老公》
作者:我爱逃
简介:上一世,她是完美化身,手拿国际金奖,受万人追慕,可却误信奸人,含恨而终。醒来时,她成为了完全不相干的莫家大少奶奶。她只是想报个仇的,但为何总有一个不要脸的男人,将她圈进怀中,“老婆,你最近似乎有点忙诶,什么时候才能和我一起睡觉觉。”“等我灭了这个渣男再说。”男人立马电话:“对,收拾了,渣渣都不要剩。”“我还要重登红毯。”男人继续通话:“对,这些戏的主演,都写上夫人的名字”“我还要思考人生!”男人甩掉手机:“嗯,老婆大人,有孩子的人生才算圆满,为夫这就帮你!”
(云浅浅)云浅浅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09 02:07
形容云很淡的意思,半透明的漂浮
浅浅过来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3-01 10:16
是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名句
浅浅的( )
3个回答2023-10-12 18:31
浅浅的(海滩 )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