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有没有著述
1个回答2022-05-05 10:51
苏格拉底没有著作,苏格拉底的思想绝大多数是由于他的弟子柏拉图的《对话录》,《对话录》是以苏格拉底和别人的对话为内容展开的,但也因此很难分清哪些思想是苏格拉底的,哪些是柏拉图的.
简述一下苏三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9 09:52
因话本和戏剧闻名的苏三,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苏三蒙难,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确实发生在山西洪洞县。直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
苏三,原名周玉洁,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庄人。五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其时妓院已有两妓女,她排行第三,遂改名为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 苏三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官宦子弟王景隆相遇苏三,一见钟情,过往甚密,并立下山盟海誓。在那里不到一年, 王景隆床头金尽, 被老鸨赶了出门。 苏三要王景隆发奋上进,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发奋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第八名进士。老鸨偷偷以1,200两银子为身价把苏三卖给山西马贩子沈洪为妾。沈洪就准备带苏三回故里。 沈洪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与赵昂合谋毒死沈洪,诬陷苏三。并以一千两银子行贿,知县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只得屈忍画押,被判死刑,禁于死牢之中,适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知苏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到太原。
王景隆为避嫌疑,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知县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终成眷属。
苏三有幸,传奇般地同王景隆团聚。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写了《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京剧和许多地方戏曲又编为苏三起解、玉堂春等,广为演出。
(若要看详细的故事情节请阅冯梦龙的警世通言。)
有关苏格拉底的故事,一群年轻人请叫苏格拉底快乐在哪里
1个回答2024-02-16 03:40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简述《马拉之死》内容?
1个回答2024-06-06 20:45

他描写的是一位政党的领袖被刺死在浴盆中的情景。

简述《马拉之死》内容?
1个回答2024-02-27 04:59


他描写的是一位政党的领袖被刺死在浴盆中的情景。

《马拉之死》讲述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3-05 15:22

法国古典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所作的《马拉之死》,集中体现着和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相联系的古典主义风范。作品以肖像和历史画相结合的巨大真实感,表现了马拉崇高的革命者形象。

马拉被保皇势力所暗杀,死在他自己秘密住所的浴盆里。这一事件本身就充满非同寻常的、悲剧式的英雄主义。画家大卫与马拉交谊深厚,听到凶讯后立即赶来,悲愤地把马拉殉难的情景画了下来。这幅画并无复杂的场面和繁琐的道具,仅仅摄取了马拉被刺死在浴缸里的特写镜头,单纯的情节、庄重而深沉的色彩近乎冷酷,但正是这种不一般的处理,庄严地升华起一种崇高的悲剧氛围,好像是一座雕塑纪念碑,静穆地凝缩了“人民之友”马拉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令观者肃然起敬。画的上半部留有大片空间,画面集中于马拉,人物神情安详。鲜血从马拉的胸膛流淌下来,染红了雪白的浴巾;头颅无力地垂下,但手里仍紧握着鹅毛笔;浴缸旁是凶手匆匆忙忙扔下的匕首……整幅画渗透着庄严的理性精神和炽烈的革命激情。

《马拉之死》

意大利评论家奥奈洛·文杜里认为,视觉的幻象、友情的激动、事件的戏剧性以及充分熟练的绘画技巧,是完成这幅真正的艺术作品的有利条件。他不但称赞《马拉之死》是反映法兰西革命流血和死亡余辉的唯一绘画作品,而且还肯定它用笔的结实有力,不受任何偏见拘束,从而超出了古典主义范围,预告了现实主义胜利的信息。

苏格拉底爱情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4:02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麽是爱情?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於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著双手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怎麽空手回来了?

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著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於是就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后什麽都没有摘到。。。

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苏格拉底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1-30 09:16

有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无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看见他没有任何的反应,好奇的问他:你挨打,为什麼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堂堂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 —前399年)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有关苏格拉底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6:40
最大的麦穗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陆续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为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苏格拉底和他的房子
  从前,在希腊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名叫苏格拉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来投奔他,向他学习聪明智慧。他讲了许多开心的事情。他讲述的方式非常生动,所以听的人都不感到厌烦。
  一个夏天,他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房子。房子非常小,他的邻居都很纳闷,这房子怎么会使他满意呢?   
“您这么一个大人物,却把自己的房子盖成这么一个小盒子,有什么道理吗?”  
 “确实没有什么道理。”他说,“不过这个地方虽小,但是如果我能使它容下真正的朋友,我将会认为自己是快乐的。”  
苏格拉底学唱新歌
  苏格拉底坐牢时,听见隔壁牢房里有个新来的犯人在哼歌,那是一首新歌,他以前从未听过。苏格拉底急忙请求唱歌的狱友教他那首新歌。   
监牢里的人都知道苏格拉底是死囚,行刑日期迫近。听了他的请求,唱歌的囚犯很吃惊:“您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处决了吗?”   
“我当然知道。”苏格拉底轻松地回答。   
“那您为什么还要学新歌呢?”狱友不解地问。   
这位伟人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一首歌。”
苏格拉底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0:22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原先和几个朋友住在一间只有7、8平方的房子,有人认为他居住的条件太差了,他说:“朋友们住在一起,随时可以和他们交流感情,是值得高兴的事啊。”几年后,他一个人住,又有人说他太寂寞了,他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我和那么多老师在一起,怎么不高兴呢?”之后,他住进楼房的一楼,有人认为一楼的环境差,“你不知道,一楼方便啊,进门就到家,朋友来方便,还可以在空地上种花、种菜什么的。”后来,他又搬到顶楼,有人说住顶楼没好处,“好处多啊,每天爬楼锻炼身体,光线也好。头顶上没干扰,白天晚上都安静。”

苏格拉底这样的阳光心态,随遇而安的心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