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这样的观点。
每一个孩子在出生的那一刻都是宝贝,可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却开始出现变化,有的孩子越来越好,有的孩子开始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孩子生活的环境,而在孩子生活的环境中,最主要的是他们的父母。
没有孩子是坏孩子,没有孩子不聪明,没有孩子不具备某些特殊的才能,没有孩子从小不是心怀梦想,但是家长是否发掘孩子特殊的才能,是否尊重孩子,是否和孩子一起努力去追求更好的未来,是否帮助孩子去实现梦想,是否在孩子困惑困顿中给孩子力量和勇气,是否在孩子失败或者挫折时给他们拥抱和安慰。
这一切都是和父母息息相关,孩子在学校能够学习到的知识、做人的道理、与人相处的技巧和方法,但是来自孩子内心深处的能量,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父母给予孩子的信任、爱、帮助、宽容和提供的舞台,是孩子成长路上乃至一辈子的财富。
都说这孩子一看就是谁谁家的孩子,这只是基因的遗传吗?远远不止这些,孩子的言行举止、孩子的谈吐、孩子待人接物、孩子为人处世的各种态度,都和他们的父母息息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孩子在模仿家长,很多年很多年一直在模仿家长的所作所为。
所以,要想你的孩子从出生开始直到老去持续是好孩子,家长首先得是个好家长才行。
有人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之一是我们的父母根本不需要考核就已经上岗,合格不合格的父母带给孩子的是不一样的世界和未来,你不合格,自己还不想法设法去调整和改变自己,那么你就真的在祸害你的孩子。
我们经常会惊叹:“别人家的孩子”为啥这么厉害,我家那熊孩子,怎么每天就知道胡闹,感觉啥都不会。”
殊不知我们羡慕别人家的娃,娃也羡慕别人家的妈。
不得不说,其实孩子给过我们机会,但是这个时间非常短暂和特殊,经不起我们做爸妈的挥霍。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通过对幼儿自然行为的观察指出:
孩子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
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们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
这种能力与“印刻现象”十分相似,蒙氏 将其 称为“敏感期”。
如果我们将这种敏感期利用得当,孩子的成长就会事半功倍。
“妈妈为什么是这样的啊?”
“天为什么黑了?”
“为什么会下雨?”
“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
保护好孩子这份珍贵的好奇心,如果感觉有些问题自己也没法回答,最好是在家里备一本百科全书,或者及时的上网搜索资料。
孩子这个阶段的认知能力是非常强的,抓好这个教育的时机。
这个阶段,我们就可以 适当的给孩子讲一些男孩女孩不同的东西,开始一些简单的两性教育 ,为日后做个铺垫。
越在意,孩子就越爱“讲脏话”,不要过度反应,更不必苦口婆心给他讲道理、劝阻。
他感受过语言的力量后,一段时间后,会慢慢对“讲脏话”失去兴趣。
我们也可以趁机给孩子从小灌输一种不说脏话的意识。
这个阶段,我们没必要对孩子的审美评头论足,只要小心呵护孩子的热情就好,这样,孩子从小就在培养审美,长大自然不会差的。
# 育儿 经##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