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露尾诗表白

成语藏头露尾的意思和解释,用藏头露尾造句及其故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2-03 14:59
故事典故:元·张可久《点绛唇·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藏头露尾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0 17:23

成语 藏头露尾 拼音 cáng tōu lù wěi 解释 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出处 元·张可久《点绛唇·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示例 况一挂上人家的假招牌,便有许多面子来拘束你,使你不得不~;寻欢作乐,如何能称心适意!(《孽海花》第三十回) 近义词 转弯抹角、旁敲侧击、藏形匿影 反义词 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直言不讳 歇后语 狗戴箩筐;火鸡躲猎人 灯迷面 鸵鸟遇敌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做事和说话躲躲闪闪 英文 gire a partial account of

有没有藏头露尾这个成语
1个回答2024-01-24 13:17

藏头露尾

【拼音】:cáng tóu lù wěi

【释义】: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出处】:元·张可久《点绛唇·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例句】:况一挂上人家的假招牌,便有许多面子来拘束你,使你不得不~;寻欢作乐,如何能称心适意!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

藏头露尾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1-27 10:03

藏头露尾的意思是遮遮掩掩,不愿意暴露。

解释:头藏起来,却把尾巴露出来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也作“露尾藏头”。

出处:元代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劝周公莫便生嗔,将酒礼强勒成亲,不争我藏头露尾,可甚的知恩报恩。”

藏头露尾的造句

1、她非常胆小,说话经常藏头露尾。

2、他说话老是不痛快,常常藏头露尾,让人摸不透。

3、请你有话直说,不要藏头露尾,免得让人起疑。

4、对不正之风提出批评,这是名正言顺的事,你不要藏头露尾的。

5、有话你就快说,不必藏头露尾。

6、我们必须活得像个大丈夫而不要像藏头露尾的鸵鸟。

7、你那位朋友说话藏头露尾,看来不大正派。

8、他办了坏事,见了人总是藏头露尾,怕被领导察觉后受处分。

9、你做事老是这样藏头露尾的,难怪别人会怀疑你。

10、他这样藏头露尾的做法,让我们对他产生了很多很多的猜想。

11、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所以它必须到处躲藏。所以藏头露尾的动物应该是“鼠”!

藏头露尾成语由来?
1个回答2024-01-23 07:30

藏头露尾,中国成语,是指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语出元朝张可久的《点绛唇·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灯谜的面底扣合,首忌字眼相犯,所以制谜人为以面纳底,有时将面上与底相同的字删改,避同扣合亦是情理中事,孙笃山在《惜今轩说谜》中说:“谜面宜增损成语,以求合拍,亦是一法,但不得与原文事理相背。以上四例,为了避犯扣底,将成句典实或改或删,被改删后的面句已失去成句本意,更与所执典实脱离,所扣的谜底便因此与新的面意风马牛而不相及。

基本信息

中文名:藏头露尾

性质:中国成语

意思:藏起了头,露出了尾

解释: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拼音:cáng tóu lù wěi

出处:元·无名氏《桃花女》

况一挂上人家的假招牌,便有许多面子来拘束你,使你不得不~;寻欢作乐,如何能称心适意!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

制谜拟面,将成句诗文中个别字眼,或删或改,以回避谜底,这就叫“藏头露尾”。

灯谜的面底扣合,首忌字眼相犯,所以制谜人为以面纳底,有时将面上与底相同的字删改,避同扣合亦是情理中事,孙笃山在《惜今轩说谜》中说:“谜面宜增损成语,以求合拍,亦是一法,但不得与原文事理相背。”可知前人对于删改原文亦不以为非的。为回避底字,有些作者干脆将面句相犯字眼挖删挂出,徐枕亚《谈虎偶录》称此种制法为“缩脚句法”,举例中有:

例1 萧何韩信(射人名) 张继

评释:向来萧何、韩信、张良,并称汉代三杰,今以萧韩挂面,使人“略加思索,便可脱口而出。”徐先生以为此种“最为易猜”。

例2 政事冉有(射四书句) 子路共之

评释:《论语·先进》:“政事冉有季路”,季路就是子路,子路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他与冉有同在孔子门下学习有关施政事务。这里只挂出“政事冉有”,读经的人一眼就看出漏去了“季路”,能即找到谜底来猜射它。

以上二例就是明显的为避犯而删缩原句,这种谜之所以“最为易猜”就是因为有所藏匿,反而露出它所藏的东西来,知道原句的人可从它露出的尾巴揪出它的头来。

藏头露尾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1个回答2024-02-17 07:16

cáng tóu lù wěi

成语释义 头藏起来;却把尾巴露出来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也作“露尾藏头”。

成语出处 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劝周公莫便生嗔,将酒礼强勒成亲,不争我藏头露尾,可甚的知恩报恩。”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做事和说话躲躲闪闪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转弯抹角,旁敲侧击

反义词 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成语例句

况一挂上人家的假招牌,便有许多面子来拘束你,使你不得不藏头露尾;寻欢作乐,如何能称心适意!(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

藏头露尾形容什么动物
1个回答2024-04-14 02:03
藏头露尾,中国成语,是指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语出元朝张可久的《点绛唇·翻归去来辞》套曲:“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

例1 萧何韩信(射人名) 张继
评释:向来萧何、韩信、张良,并称汉代三杰,今以萧韩挂面,使人“略加思索,便可脱口而出。”徐先生以为此种“最为易猜”。
例2 政事冉有(射四书句) 子路共之
评释:《论语·先进》:“政事冉有季路”,季路就是子路,子路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他与冉有同在孔子门下学习有关施政事务。这里只挂出“政事冉有”,读经的人一眼就看出漏去了“季路”,能即找到谜底来猜射它。
拜求十个成语,有对联暗藏,或藏头露尾!
1个回答2024-02-24 03:39
三心二意

光明磊落

日薄西山

月白风清

星驰电掣





四通五达

诗肠鼓吹

风兵草甲

雅俗共赏

颂古非今



藏头~~~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宋神宗年间,辽国派遣使者来中原。翰林学士苏东坡奉命招待。辽使者出一联:“三光日月星”,要苏东坡来对辽使者认为,这是副绝对。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不应重复。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来对,下面跟着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谁知,苏东坡略一思索,就对出下联:“四诗风雅颂。”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雅”这一部分,又可分为“大雅”和 “小雅”。
什么是藏头露尾诗?
1个回答2023-01-13 10:52
藏头露尾诗是一种泛指,除了首字和末字之外的“连”以外, 只要同序异句的字能连出意思,都叫作藏头露尾诗。
藏头露尾诗
1个回答2023-01-04 02:02
“藏头匿尾(eeliao)”原创——

《生日快乐》

祝 辞初成情随 生
愿 与佳人庆此 日
颜 丹鬓绿感时 快
嫣 然相对同欢 乐

藏头露尾,望笑纳。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