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六年级500字

六字成语大全集500个
1个回答2024-02-07 07:15
英雄所见略同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恭敬不如从命
[gōng jìng bù rú cóng mìng]
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真金不怕火炼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
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不可同日而语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打肿脸充胖子
[dǎ zhǒng liǎn chōng pàng zi]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死无葬身之地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一动不如一静
[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
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神不知,鬼不觉
[shén bù zhī,guǐ bù jué]
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求大同,存小异
[qiú dà tóng ,cún xiǎo yì]
一致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 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
五十步笑百步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九牛二虎之力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不知天高地厚
[bù zhī tiān gāo dì hòu]
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 形容骄狂无知。
百星不如一月
[bǎi xīng bù rú yī yuè]
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一不做,二不休
[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八竿子打不着
眼不见,心不烦
闻名不如见面
出淤泥而不染
哀莫大于心死
吉人自有天相
六字成语大全集500个
1个回答2024-01-26 19:52
英雄所见略同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恭敬不如从命
[gōng jìng bù rú cóng mìng]
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真金不怕火炼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
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不可同日而语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打肿脸充胖子
[dǎ zhǒng liǎn chōng pàng zi]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死无葬身之地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一动不如一静
[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
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神不知,鬼不觉
[shén bù zhī,guǐ bù jué]
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求大同,存小异
[qiú dà tóng ,cún xiǎo yì]
一致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 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
五十步笑百步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九牛二虎之力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不知天高地厚
[bù zhī tiān gāo dì hòu]
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 形容骄狂无知。
百星不如一月
[bǎi xīng bù rú yī yuè]
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一不做,二不休
[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八竿子打不着
眼不见,心不烦
闻名不如见面
出淤泥而不染
哀莫大于心死
吉人自有天相
六国论论证思路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8 05:48

思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开篇承题,明确“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中心思路。先否定后肯定的句式,有力地突出中心论点的同时,又满足了文采方面的要求。

继而对论点进行简要的分析与阐释,并以此总领全文。作者将六国的灭亡归为两类,一类是“赂秦”直接导致的灭亡一“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另一类是“赂秦”间接导致的灭亡一“不赂者以赂者丧”。最后又以“故曰‘弊在赂秦也’”加以总结和点扣,一遍遍地强化中心论点。

内容分析:

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

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纲目分明,脉胳清晰,结构严整。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联系,而且首尾照应,古今相映。文中运用例证、引证、假设,特别是对比的论证方法。如“赂者”与“不赂者”对比。

秦与诸侯双方土地得失对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夕安寝”对比;以六国与北宋对比。通过对比增强了“弊在赂秦”这一论点的鲜明性、深刻性。

六国论论证方法
1个回答2024-02-08 22:54


论证方法有:
1、例证法
列举六国灭亡的史实,证明观点。
2、引论证
引用苏代的话,证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对比论证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先人得土地之难与子孙失土地之易;六国割地之繁与所得平安之短;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
六部论理诗经打一成语
1个回答2024-01-23 15:36

四书五经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六国论主要说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4-22 21:10
论六国的灭亡的原因
出自六国论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8 05:16

抱薪救火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日削月割释义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出处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读(《论语》六则),回答问题。1.课文(《论语》六则)里有些词语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2
1个回答2024-02-07 07:00
试题答案:1.不耻下问,敏而好学。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略”。
4.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六国论原文
1个回答2024-02-07 11:56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急!六国论
1个回答2024-02-11 02:14
1。(1)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

3。他的意图是点明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以此警告宋朝统治者,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契丹和西夏,要用武力,要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