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观看

弟子规 的观后感
1个回答2022-10-12 13:10
没观过,所以没感
中华弟子规全集的观后感八百字
1个回答2024-01-26 06:40
  中华弟子规全集的观后感八百字,观后感如下:
  比如《中华弟子规动画片》是动画片,非常容易吸引孩子,孩子也看得懂其中的孝、悌、忠、信等道理。可是,孩子因为喜欢、入迷,看了一集又一集,当我们告诉孩子时间太长了,不能再看时,孩子便不愿意了,不愿意听父母的话,接下来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闹情绪、闹别扭。而此时她们似乎完全忘记了刚才的动画片中刚教她孝敬父母,现在她却因为看不了《中华弟子规动画片》而不愿听从父母教诲,违反了《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责,须顺承”的教诲。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件事情。上学期,学校曾经组织过一次“孝道演讲”的现场会,一位老师用孝的道理和故事打如庆动了全场,孩子们抱着爸爸、妈妈呜呜痛苦,孩子们完全被感动了。可是演讲结束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主持人向大家推荐一本讲孝道的书籍,这时孩子们便开始向父母索要,要求父母给自己买,不少父母因为各种原因不想买这本书,可孩子消橡戚们的表现是什么呢?不少孩子一听到父母不给买这本书,便哭着闹着也要买,一副不给买就不依不挠的样子。许多父母无奈之下,只好掏钱买了。这个有意思的细节当时并没有引起众人的注意,但这里面却包含着很大的问题。孩子们刚听了一场孝道演讲,而且被感动的史无前例的痛哭,按说这场演讲对人的教化应该非常有效,可是孩子们接着便用哭闹的方式逼父母达成自己的意愿,马上做个违反孝道之事,而演讲者此时也并没有发现这有什么问题。试问:孝道难道只是用来感动的吗,孝道难道只是挂在嘴上讲的吗?

前面的两个例子,其实都反映了我们学习《弟子规》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只说不做!正如《弟子规》中最终告诫的:但学文、不力行、长浮华、成何人!如果只说不做,那书是会白读的,圣贤教育再好,做不到那也是没用的空理。所以,为什么传统文化在今天这个社会如此衰落,为什么传统文化今天会有那么多人不认可,人们也体会不到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妙用?因为传统文化讲的拿陵道理,根本没有人真实的应用到生活中去,既然没有真正落实,再好的道理也不会产生效用,这样许多人便错误的认为传统文化讲的道理是没有用的、甚至是错误的。其实不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圣贤教诲有问题,而是读书人出了问题:只说不做,严重败坏了圣贤教诲的名声。就如同老师教给我们如何种果树,我们也把方法背的滚瓜烂熟,可种树的时候呢我们就是不按这个方法去种,结果树栽不活、果实也结不出来,最后我们便气愤的说老师讲的道理都是错的,方法我明明背过了,只是我没按照那个做,结不出果实 却怨老师。这个人蠢到家了吧,但愿我们不再去做这样的事。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如果希望运用《弟子规》培养孩子成才,那么首先父母应该切实学习、落实《弟子规》,父母如果都做不到,那孩子看到父母说一套、做一套,怎么可能还按《弟子规》上的做呢。另一方面,人都是有坏习气的,圣贤的教诲往往便是教我们弃恶扬善、修身改过的,如果我们一遇事情,不是用圣贤道理来处理,而是被以往的坏习气支配着做事,圣贤教诲毫不起作用,那读书又有何用?圣贤教诲只所以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问题和灾祸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成就我们的人生。如果学了不做,问题依然存在,发展下去便是以后人生的问题和灾祸。

所以,学习《弟子规》的根本在于落实,就是切实能做得到。即使现在还做不好或做不到,最起码也要入脑入心,有这些圣贤教诲的意识在脑子里。遇到事情,我们先要有能力辨别、认识,做到见微知著,从表面看到问题的本质。从孩子哭闹、逼迫父母,看到孝道教育并未成功,看到嘴上讲、受感动,距离真正的“做得到”还很远。如果我们天天如此对待生活、对待事物,因循怠惰,结果便是看清事情的好坏,结果便是糊里糊涂的处理人生,这样怎么能期盼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呢?如此只会被命运牵着鼻子走罢了。

落实《弟子规》应该就在当下,就像一位老师讲的“当下就是考试”,每一件事情都在考验我们的智慧和德行。我们不用讲太多的豪言壮语,更不要虚荣傲慢,我们只需要用心的观察我们自己、观察孩子的行为,多想想我们的一言一行,倒底有没有偏离《弟子规》,我们有没有宽容自己的怠惰和错误,我们有没有“自欺欺人”,我们有没有拿着弟子规权当摆设装饰,我们有没有让弟子规成为我们和孩子的日常行为准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每个人遇到问题、烦恼和困境,都应该想到自己有没有偏离《弟子规》?自己当下的言行,有没有依照《弟子规》来做?若离开了当下落实,《弟子规》也不过是一纸空文,又有何用?

  来源:YSD
弟子规改变命运第15集观后感主要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16 22:23
南无阿弥陀佛
中华弟子规观后感200
1个回答2023-07-01 04:5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总叙全文
1个回答2022-06-15 05:45
弟子规 圣人训
弟子规的规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09-12 05:26
规范,规矩啊,作为孔夫子的弟子应该懂得的行为规范。非常不错,港台地区非常重视,对于孩子的礼仪形成很有帮助,值得大力推广。
弟子规二十传中的传怎么读
1个回答2024-01-18 16:10
1. 传 [chuán]2. 传 [zhuàn]
传 [chuán]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zhuàn]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弟子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6:10
11

解释: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 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 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 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 ,我们在父母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 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 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 金汤堡垒。



22故事:



郯子鹿乳奉亲(亲所好力为具)

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在取得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解:家里有好吃的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满足,更应该考虑到长辈。水果或菜肴也都要和长辈一起分享,不能吃“独食”。(推而广之: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不喜欢的东西,或者我们自身而不好的习惯,都要把它去除掉。



33。

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

时间: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一年级的学生是读弟子规好还是三字经?
1个回答2024-01-26 04:18
读弟子规吧,而且要帮助解释是什么意思,使其能够理解
关于弟子规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05:37
〈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说: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 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 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 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 ,我们在父母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 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 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 金汤堡垒。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