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父母责须顺承的意思

品读《弟子规》004: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1个回答2024-04-15 17:26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训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恭恭敬敬的聆听,绝对不能一言九「顶」。假如父亲他在训斥我们的时候,讲了十件事,其中只有两件事是真的,八件事你觉得是他误会你了,你要不要马上就把他顶回去?要不要?不要!因为在训斥我们的时候正是气头上,这个时候你只要说「是」,可能你父亲本来火气很大,慢慢就消下去了。等他骂完你,他的情绪已经平和许多,突然又想想,我好像骂儿子骂怎么样?骂过头了。他可能就会很主动的削一点水果,「来,一起吃水果」,打打圆场。这个时候你也要很自然的走过来,当作若无其事。你可不能马上又说:爸爸,怎么样?要跟我和解了吗?不要这么死脑筋,我们要顺势而为。

  当父母对你的责备,你都没有回嘴,对你的误会,你都能够平心静气去接受,你父母对你的尊敬,对你的佩服会怎么样?提升。当父母愈尊敬你,以后你跟父母就很好沟通,他慢慢会觉得谁最值得我信任?就是我的儿子,就是我的女儿。所以父母教,须敬听。假如你的父亲有心脏病,你也要视状况而定。比方说他看到你,骂得很凶,已经心脏病要发作了,你还要站在那里「父母教,须敬听」,要不要?所以,求学问要学得很灵活,是念念为父母着想,你就知道当下应该怎么样进退才得当。

  下一句「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有责罚,甚至有打,我们也应该欣然接受。想想为什么父母这么生气,我们的过失到底在哪里?有一次曾子的父亲,因为曾子犯了一个错,他很生气,拿起一根大的木棍打曾子。曾子因为说「父母责,须顺承」,所以动都不动给爸爸打,结果爸爸出力过猛,把他打晕了。这件事传到孔夫子的耳中,他就跟学生讲,曾子这样做不孝。为什么?孔夫子就说,父母在生气的时候,情绪比较控制不了,假如失手,刚好一棒打到你的头上去。那儿子死了,谁最伤心?父母,对!所以孔夫子说,「小杖则受」,拿小棍子可以乖乖的接受处罚;大杖用跑的,以前的人比较斯文,「大杖则走」。所以,看父亲拿起来的棍子可能会打死你,赶快跑!不能陷父母于不义。诸位朋友,学圣贤学问要能灵活运用。

  所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会问学生,我说:你每次被妈妈爸爸骂完之后,你的内心有什么想法?孩子的答案是什么?好衰!被爸爸看到,被妈妈看到,下一次不被看到。我们观察到孩子在接受父母教诲的时候,他的心态不对,所以你要适时替父母讲话,把他的态度扭转过来。我们会跟学生讲,我说当你的父母在责罚你的时候,当他在生气的时候,其实他的身体已经受伤了。发一次脾气要几天身体才会恢复正常?要三天左右。你看,有没有人喜欢骂人?骂人对身体这么不好。你的父母是因为要让你记住这个教训,以后不要再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所以他宁可发脾气伤害自己的身体,也不愿意你学坏。你要能体恤父母这一分存心,为了让你的道德、学问能提升,不会堕落,他才要教训你,责罚你,你要对得起父母的这一分关怀、爱护。

   父母爱你的方式,有时候是对你轻声细语,有时候却是对你非常的凶,同样都是对你的这一分爱心,你要体会 。我们要对得起父母的教诲,这个脾气不能白发,不能白让父母身体受伤害,所以我们记住这次错误,要懂得挨骂要能换得什么?进步, 要学习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渊的德行,要能「不二过」 。这次被父母骂完了,一定要记住,下次不能再做让父母生气、伤心的事。当孩子有这样的心态,他就不会觉得很衰,他所 记住的就是下一次不能再犯 。

1、 教育孩子要做好以身作则 。孟子讲: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要让孩子做到敬听,顺承,为人父母自己要先做到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俗话说的好:大的做样,小的学样。身教的效果好于言教,只要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断的做出各种孝顺的举动,孩子潜移默化的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地也能把这些孝行内化,从而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

2、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当孩子犯了一些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好,不能一上来就劈头盖脸的批评孩子。比如孩子不作业,不爱看书,整天就知道迷恋看电视,就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时不时地在玩手机呢? 只有自己先做到了,再要求孩子去做,这样才更有说服力 !

3、 批评教育孩子的时机也很讲究 。清人陈继儒认为“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他认为以下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第一:“ 对众不责 ”,即不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第二:“ 愧悔不责 ”,即孩子惭愧后悔时不责备他。

第三:“ 暮夜不责 ”,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第四:“ 正饮食不责 ”,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第五:“ 正欢庆不责 ”,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第六:“ 正悲忧不责 ”,即孩子正在忧伤时不责备他。

第七:“ 疾病不责 ”,即孩子正在患病时不责备他。
《弟子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含义
1个回答2024-03-31 02:35
大家好,我是谭永零答肆。

今天我们学习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意思就是父母在教育、指导我们时,必须恭恭敬敬的。做错事情时,应当顺从教诲,不可忤逆。有同学会问,那这样我们是不是变得奴性,毫无主见的人呢?我想并不是,这是培养我们的谦卑心和恭敬心。如果一个人凡事都是一意孤行,知错不改,父母的所有教育和教诲都当耳旁风,仅凭一腔热血,做事傲慢,即使小有成就,也是半途而清御轿废,铩羽而归。

同时,我们在培养下一代时,小孩子傲不可长的学习心态一定得养成。但是也不能过多扼杀小孩对待事物的好奇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确定边界,激发小孩子的学习热情。

读书可拆渣以让我们更优秀,一起加油吧!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此句出自 三字经 诫子书 弟子规 千字文 哪一本
1个回答2024-03-17 15:06
出自《弟子规》
【解】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父母的责备大部分都是出自于爱心,所以即使是父母说错了,我们心里明白,也不必跟父母顶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们要深深感念父母不厌其烦的教导和成就我们的苦心,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而为人子女者,却很少能体会父母这至深至爱之情。犯了错,不但不能接受父母的教诲,反而阳奉阴违,甚至起厌烦心说出冒犯父母的话,让父母伤心至极。故孔夫子说:“色难。”侍奉父母,难在永远保持和颜悦色。仔细想想,我们是否父母说一句而顶了好多句呢?深信每个人都希望能做一个孝子,因为自古以来孝子是最有福的人,那么就让我们先从事亲、悦亲、让父母心生欢喜开始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
《弟子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0-13 23:55
父母教导你的时候,你要以尊敬的心态去听,责备你的时候,你要顺着父母意思去承受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2-04 12:44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2-04 22:25

父母的谆谆教导,应该恭恭敬敬地听;父母的责备,应该顺从承受。这句话教导人们孝敬父母。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1个回答2024-02-12 11:53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出自《弟子规》
【解】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父母的责备大部分都是出自于爱心,所以即使是父母说错了,我们心里明白,也不必跟父母顶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们要深深感念父母不厌其烦的教导和成就我们的苦心,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而为人子女者,却很少能体会父母这至深至爱之情。犯了错,不但不能接受父母的教诲,反而阳奉阴违,甚至起厌烦心说出冒犯父母的话,让父母伤心至极。故孔夫子说:“色难。”侍奉父母,难在永远保持和颜悦色。仔细想想,我们是否父母说一句而顶了好多句呢?深信每个人都希望能做一个孝子,因为自古以来孝子是最有福的人,那么就让我们先从事亲、悦亲、让父母心生欢喜开始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2-15 08:10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出自《弟子规》。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5个回答2023-11-18 16:42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出自《弟子规》
【解】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父母的责备大部分都是出自于爱心,所以即使是父母说错了,我们心里明白,也不必跟父母顶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我们要深深感念父母不厌其烦的教导和成就我们的苦心,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而为人子女者,却很少能体会父母这至深至爱之情。犯了错,不但不能接受父母的教诲,反而阳奉阴违,甚至起厌烦心说出冒犯父母的话,让父母伤心至极。故孔夫子说:“色难。”侍奉父母,难在永远保持和颜悦色。仔细想想,我们是否父母说一句而顶了好多句呢?深信每个人都希望能做一个孝子,因为自古以来孝子是最有福的人,那么就让我们先从事亲、悦亲、让父母心生欢喜开始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你有哪些疑惑
1个回答2024-02-10 01:43

这是对的,这是对于长辈的尊重。这并不是某些人所误解的是一种奴性,不是的。这是对于长辈的尊敬,这是一种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