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东丽区属于辽宁抚顺的西南方向。
东丽区,隶属于天津市,位于天津市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区境介于北纬39°-39°14’,东经117°13’-117°33’之间,全境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东丽区辖十个街道,共有109个村,61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477.34平方公里。
东丽区辖区内的东丽湖温泉度假旅游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国温泉之乡。
抚顺市,素有“煤都”之称,位于辽宁省东部,东与吉林省接壤,西距省会沈阳市45公里,北与铁岭毗邻,南与本溪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23°55',北纬41°52',抚顺境内平均海拔80米,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市区位于浑河冲积平原上,三面环山,是一座美丽的带状城市。
抚顺市辖顺城区、新抚区、望花区、东洲区四个市辖区,抚顺县以及新宾、清原两个满族自治县,抚顺经济开发区、抚顺胜利经济开发区2个经济开发区和抚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陈吉余教授于1921年9月17日出生,1935年至1938年在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初中部读书。1941年8月考入浙江大学历史地理系。1945年毕业。同年在该校攻读地貌学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地理学家叶良辅教授。1947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助教、讲师。1952年院系调整。他调入华东师范大学任教至今。在校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河口海岸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陈吉余是中国将河口海岸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开拓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长期从事与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设有关的地学研究,开拓了以动力、沉积、地貌相结合为特色的河口海岸学科体系.对河口海岸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预测。在理论上多有创新。早在民国三十七年(即公元1948年)他发表的《杭州之地文》,就对钱塘江通航和乍浦港进行过探讨。50年来,他坚持从事与工程建设紧密相关的地学研究工作。重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发展了中国河口海岸学科体系。解决了国家经济建设中许多重大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国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和工程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20世纪40年代末,他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河口研究机构.以长江口和钱塘江口为研究基地。兼及黄河口和辽河口等。1980年,他发表的《2000年来长江发育模式》和1985年发表的《长江河口及其三角洲的发育》,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为长江口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陈吉余总结出长江河口的发育模式,提出长江河口治理需要抓住南北支分汉口、南北港分汉口和南北槽分汉口。用以稳定河势的论点,提出“围垦明沙,固定阴沙,减少活动沙,用以稳定航槽”的治理思想和“整治、疏浚和围垦相结合”的治理原则。
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他从河口演变的角度,指出南北槽水道的不同特点.为航道选槽和治理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1969年,他对深达55米的施翘河深潭危及崇明县城江岸的问题通过研究提出对策,使护岸工程措施节约200万元。陈吉余总结了钱塘江河口演变的历史过程和河口沙坎发育的理论。提出“结合围垦、整治江槽”的治理方针。制定出钱塘江和杭州湾衔接的方案,在具体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