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仁义

孔子的仁学思想与孟子的仁学思想有何异同
1个回答2022-11-23 21:15
孔成仁,孟取义
《孟子》----仁者无敌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10:40
本义“仁者无敌”的意思是说,有仁爱之心的人是没有敌人的。这是梁惠王在向孟子请教如何为政时,孟子说的话,见于《孟子》一书的“梁惠王上篇”。

  词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篇》

  【原文】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②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③;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④;南辱于楚⑤。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⑥,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⑦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⑧;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

  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 ②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 ③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公元前341年,魏与齐战于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 ④西丧地于秦七百里: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势渐衰,秦屡败魏国,迫使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个县,约七百里地。 ⑤南辱于楚:公元前324年,魏又被楚将昭阳击败于襄陵,魏国失去八邑。 ⑥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 ⑦地方百里:方圆百里的土地。 ⑧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译文】

  惠王说:“魏国曾一度在天下称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

  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没有敌人的。’大王请不要疑虑!”

  【读解】

  从一般的请教到倾诉苦衷,寻求雪耻图强的良方。梁惠王已经对孟子信任有加了。

  孟子因此也不再卖关子,而是直截了当的提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其实还是不外乎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的问题。

  在物质生产方面,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刑罚,二是薄赋税,三是深耕易耨。虽然省刑罚属于法治,薄赋税属于财政,深耕易耨才属于农业生产。但说穿了,前两项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积极性,发展生产。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主要还是教育问题,不过,在儒家政治的教育中,德育是第一位的,做人是第一位的,而文化知识还是第二位的,所以孟子在这里依然强调的是“孝、悌、忠、信”。

  只要这两手都抓住了,国无论大小都可以发展壮大。而且,其他的国家是不会来侵犯的,根本就不需要打仗。因为,施行仁政的人是没有敌人的。

  孟子当然也不是随便提虚劲,而是具体分析了敌对国的致命弱点,最后才鼓励惠王,请他不要怀疑自己的治国良方。

  其实,莫说梁惠王,就是我们今天听了孟子的一番阐述申说,不也是认为很有道理的吗?
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荀子讲()。
1个回答2024-02-02 00:52

A 、法 B 、术 C 、势 D 、礼 我的答案: D

孟轲讲仁读后感,需要,急急
1个回答2024-01-30 14:39
我知道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理想的人格境界。“仁”的含义相当丰富,兼含礼、义、智、勇、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诸德。
  我从“吾不如老农”里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即使是普通人,他身上也会有你不曾拥有的品质,向他们学习便是弥补这些不足方面的最好办法。
  我从《江革的孝心》里看到了江革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从江革不肯与盗贼为伍中看出他的的高尚人格。从《王览护兄》中看出王览对哥哥的一份友爱,王览反对母亲欺辱哥哥的行为,避免了一次大的家庭纠纷。一份孝悌让社会少了许多不安定的因素,让家庭和社会都多了一份和谐。
  “仁”是仁者,爱人,就是去爱别人、帮助别人、体恤别人,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故其基本含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以后我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爱护别人,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好少年。
孔子的“仁”与孟子的“仁”有何不同?
1个回答2022-10-01 21:46
概念不同,本质不同,思想不同,意义不同,侧重点不同,学派不同,相对而言我个人更喜欢孔子的仁。
孔子的“仁”与孟子的“仁”有何不同?
2个回答2022-11-19 12:55
孟子的老师是孔子的孙子子思,而孔子在临终时把子思托负给曾子。他们对学问都是一以贯之的,所传承的学问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所讲的“仁”都是一样的。因此孟子才会讲“义”。形成了孔子说“仁”,孟子讲“义”。从五行上讲仁属木,孔子比较谦和,义属金,是肃杀之气,所以孟子好辩。这是性格的不同形成的。
孟子思想中的什么与孔子的杀身成仁有异曲同工
1个回答2022-10-20 10:03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青丘狐传说孟安仁向飞月求婚是多少集
1个回答2022-12-08 11:56
第八集那 简单粗暴
孟轲讲仁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1 08:37
人以才显德,凭借自己的才能凸显自己的品德,天下好人不知凡几,名扬天下有几人,修德求名,无异于缘木求鱼,更何况求德之心不纯,也做不了真君子,真理不是巧言,仁义更非口说,学问道德并非吹嘘而来,君子修德,重身教而轻言传,不立善名,修身养性,养一股纯朴敦厚、和蔼的浩然正气而已。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