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古诗七步诗

小学生七步诗一般背哪个版本
1个回答2024-01-28 02:50
小学生七步诗一般背曹植的版本。根据爱问教育网查询得知七步诗确实有两个版本,应该以曹植的原版为主,课本上学的是缩减版。《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七步诗原文的背景
1个回答2024-03-16 04:16

创作背景(原文):

     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

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

⑻泣:小声哭

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七步诗》的背景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04 23:57
简单点说就是两个亲兄弟,弟弟要杀哥哥。
典故七步成诗的典故七步成诗
1个回答2024-02-16 17:05
七步成诗
成语解释

七步之内能完成一首诗,比喻人的才思敏捷,知识渊博。

成语典故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译文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典故七步成诗的典故七步成诗?
1个回答2024-02-19 19:15

七步成诗

成语解释

七步之内能完成一首诗,比喻人的才思敏捷,知识渊博。

成语典故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译文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七步之才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七步之才?
1个回答2024-03-04 00:50

七步之才是著名文人曹植因对当时社会不满以及对心仪女人的恋情,激怒了皇上曹丕,被打入牢狱。在牢中,亲兄皇上曹丕要杀他,给他一次放生的机会,曹丕让曹植从牢房床边到门口,只有七步,作一首诗,作出就可以放出牢宠,作不出就处于死刑。曹植作诗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刚好七步,到牢门,曹植作完诗。

曹植写七步诗的背景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04 06:23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
七年级散步,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和孩子走过那条小路的?
1个回答2024-02-16 02:53

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那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跤的,这种形象,象征着中年人既要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又要抚养下一代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这是对生活的使命感,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好像是这样

步步高点读机人教版七年英语
1个回答2024-04-30 01:10
亲爱的网友,您好!感谢关注,请您详细描述一下问题,以便为您解答哦。
为什么老师觉得有必要背字典背成语
1个回答2024-02-11 03:21
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应付考试,大可不必,没必要为了那么几分那么拼,平时慢慢积累就好~ 如果你是有很有兴趣,很喜欢的话~那就背吧不过,要是我的话,我绝对没办法很高兴的去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