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原文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个回答2022-10-24 11:29
这应该是诗名吧,李白的,和夏十二一起登岳阳楼,
省略主语,夏十二是姓夏的排行十二的人,排行是家里的包括堂兄堂弟等,杜甫就排行第二,可以称为杜二
登岳阳楼
2个回答2022-12-21 02:26
我看过《登岳阳楼》这首美诗,虽然不过区区而已,但是气势雄伟豪放,意思深奥,能与《洞庭》比较一番。。。 。。。
后面我忘了。。。 。。。
对不起奥
登岳阳楼
1个回答2022-04-22 08:10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①,今上岳阳楼②。   吴楚东南坼③,乾坤日夜浮④。   亲朋无一字⑤,老病有孤舟⑥。   戎马关山北⑦,凭轩涕泗流⑧。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登岳阳楼>比较,两首诗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1个回答2022-09-10 10:19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功。
登岳阳楼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
觉得作业可以不用答那么多啊
才疏学浅,疏漏之处,还请见谅:)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的主旨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12 23:12
主旨是: 作者流放途中遇赦后忧愁苦闷全去,无比喜悦的心情,以及作者的超脱的豪情逸志。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自如,情调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
登岳阳楼是谁写的?
3个回答2023-02-22 02:49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是什么题材的诗
1个回答2022-12-02 07:23
是七言律诗吧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题目是甚意思
2个回答2022-10-28 04:40
夏十二,是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唐乾元二年(759年),李白于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五言律诗: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中首联写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3-24 08:22
【此诗意义如下】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第一句写的是诗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辽阔景象。“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洞庭浩邈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