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沙湾的地理位置

响沙湾心得体会作文
1个回答2024-01-18 15:32
假期时,我们全家去了期盼已久的响沙湾。
刚一下车,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沙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金色的光芒。偶尔能看见沙漠里有一些绿色,那是一株株矮小的植物顽强地生长,给沙漠带来了生机。
坐着缆车,越过一条小河,我们来到了山顶放眼望去,沙山一座连着一座,一直到了天边。沙子像被风吹过的水面有一层层的波纹。我迫不及待的脱掉袜子,光着脚丫,踩在软软的,暖暖的沙子上,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我在沙子上尽情奔跑,一会像猎豹一样四脚着地,一会像个偷懒的小猫卧在沙里……不一会我就满身是沙,大汗淋漓。滑沙是沙漠中最有趣的一项运动。我决定体验一下,当站在几十米高的滑道旁,我有些恐惧。但我很快鼓足勇气,坐着滑板滑了下来。耳边传来了呼呼的风声,身旁扬起许多沙子。哗的一下,就已经到了山下,这滑沙真刺激!
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响沙湾,响沙湾真是一个美丽又好玩的旅游胜地,相信明年,响沙湾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更急富饶。
响沙湾一响和二响的区别
1个回答2023-10-20 20:40
声音大小不同,时间长短不同等。
一亮皮响是指沙丘向下一击,锋友声音频率约为440Hz左右,人耳可以听见,二响是指沙丘向下一击后,产生的回弹声,频率约为130Hz左右;
一响声音持续时间约为1秒左右,二响声音持续时银键槐间约为0.2-0.3秒。
白沙湾的具体地理位置在哪里?
2个回答2022-12-14 06:52
白沙湾位于营口市南部仙人岛新区的白沙湾海滨公园境内,以海域风光为主,被誉为“辽东第一滩”。并且盛产白沙湾仙桃,故又被誉为“东北第一桃乡”。白沙湾位于营口市南部仙人岛新区的归州街道,西靠渤海辽东湾、北依九垄地街道、东与二台乡和九寨镇相连,南隔浮渡河与大连瓦房店市李官镇相望,北距营口城区76公里,距沈阳260公里,南距大连200公里。
沙湾往事的内容介绍
1个回答2024-03-01 11:41

《沙湾往事》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沙湾古镇为背景,以“何氏三杰”等众多广东音乐人为创作原型,以广东音乐人创作传世名曲《赛龙夺锦》的故事为主线,展示了广东音乐人传承发展民族音乐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艺术呈现了广东音乐气节高尚、催人奋进的独特魅力,高度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气概。作为一部为广东音乐树碑立传、讴歌民族气节、提振理想信念的舞剧,主题健康向上,故事生动感人,人物形象鲜明,舞台形式丰富,音乐旋律优美,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响沙湾 赛汗塔拉 五当召
1个回答2024-03-03 22:33
先去响沙湾,玩半天,回来去赛罕塔拉,第二天再去五当召,比较合理
响沙湾鄂尔多斯婚礼中的歌曲
3个回答2023-10-31 08:14
我也想知道 很好听!!鄂尔多斯婚礼!!响沙湾
沙湾镇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7 21:54

沙湾镇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古称南陵镇,是沙湾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四川乐山城西南37公里,东经103°33'40″北纬29°25'12″。东临大渡河,西枕二峨山,南接轸溪乡,北与嘉农镇交界。境内有郭沫若旧居、美女峰石林,素有“沫水钟灵,绥山毓秀”之称誉。沙湾镇有10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80个村民组,6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3120人。

沙湾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4-06 12:11
  沙湾镇有着800多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先后被广东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有何氏大宗祠、安宁西街、三稔厅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古街巷和古镇区。该地是广东音乐的发祥地,著名的广东音乐家“何氏三杰”都出自沙湾;沙湾飘色、沙坑醒狮等民间艺术也极为丰富。山慎尘沙湾镇内至今还保留着大片基本完整的岭南特色古建筑群,其中以中心镇区安宁西街为核心的历史街区面积达7万平方米。这在经济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少见的。其典型的岭南建筑特色,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民间艺术
  飘色醒狮领风骚
  沙湾飘色:三岁小儿凌空独立
  按照百年来的习惯,沙湾飘色巡游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至今,2002年10月1日那次最隆重的“出色”还为村民们津津乐道。当天大早,沙湾东、南、西、北四大村的“一竹三坊十三里”这17个有飘色表演传统的地方便热闹起来。整个巡游队伍连绵二三公里,浩浩荡荡,鼓乐齐鸣;所到之处,观众水泄不通。
  制作飘色的工艺水平,以东村的一板色“青云直上”为例,可见一条色梗锻造的难度和精致程度。从表面看,这板色的“屏”是一个站着的男童演员(实际是坐逗禅在一个钢兜里,用长裤遮挡着),男童右手前伸,抓着一张小椅子,上面是一个小梯子(仅十多厘米长),而连接椅子和梯子的竟是一只酒盅大的、活生生的小鸟,梯子上站着另一个两岁大的儿童演员(即“飘”)。这条色梗便要从色柜底板上,连接到屏的坐兜里,再从坐兜连到屏的手上,再从手上连到梯子,孝悉经过小鸟的翅膀下再连接到飘的坐兜上,支撑着上面的儿童。可见,这条色梗有多细,钢度有多强,韧度有多大,伪装有多巧妙,构思又有多奇特。
  广东音乐:老少妇孺皆能唱曲
  “错把宋室荒野树,认作唐宫柳。念故都俏江南,正值绿肥红瘦。”
  沙湾是粤剧的发源地之一。清末民初,沙湾这块广东音乐故土培养了不少粤剧名伶,如勾鼻章、桂花芹、小生新、生鬼洪、何世杞(新马师曾的师父)等,在沙湾转上一圈,足够拉上一个戏班所有的角色,“广东音乐何氏三杰”就出自这里。如今在沙湾,老少妇孺,无不能哼上几句,“私伙局”给人们的业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沙坑醒狮:威风不亚于黄飞鸿
  在珠三角一带,沙坑醒狮可谓久负盛名。村里从在校青少年学生到上点年纪的村民,轻易就能拿起个狮子头舞上一回。
  沙坑村民基本上原来都是佛山南海人。1953年,因当地兴建机场,南海县沙堤乡上坑村部分村民由政府安排迁移至沙湾东村之东建村落户。南海是黄飞鸿的故乡,乡人爱习武舞狮,沙坑村民把这一传统带到了沙湾,并将其发扬光大,成立了龙狮团,现拥有醒狮50多头,龙4条,在国际、国内各类大赛中夺奖无数,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龙狮文化”品牌。1998年,沙坑村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5月,沙坑龙狮团被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定为中国国家醒狮集训队。特别是沙坑女子舞龙队,一班三四十岁的阿婶阿姨,原来家里外一把手,在村妇委的指引下舞起了国际比赛规定的龙,什么盘、游、翻、滚、缠、穿、腾、戏等技术动作一气呵成,还掌握了龙在运动中的形神意韵和高低快慢的起伏,直让人看得目不暇给大呼过瘾。还有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沙坑村都会举行“沙坑醒狮生菜会”。
  雕塑绝艺:壁画灰塑个个精彩
  富裕的沙湾人对建筑十分讲究。清代沙湾雕塑、壁画大家以黎文源最负盛名,他曾被召入京城装饰颐和园,封为“内廷供奉”之职,他的技艺后来传给了紫坭的杨瑞石和同村的黎普生兄弟。民国时,古坝村的韩作轩亦颇有名气。沙湾的雕塑,主要是砖雕、木雕和石雕,其技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使用之普及,可以说闻名遐迩,早年的作品在沙湾至今仍举目皆是。
  古老景观
  西街古庙传神韵
  安宁西街:街如其名安逸悠闲
  长度不过205米的安宁西街原来是古沙湾乡“安宁市”的西段,集中展现了岭南珠三角富裕乡村市街从前的模样。安宁市始建于宋、元之间,自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开始铺石建街,成为真正的市街,1791年又进行了重修。家里在老街上生活了三代人的何汉老人说,安宁西街上住户与店铺混合,自明代以后逐渐形成古民居群落。南北共有古巷14条之多,巷内有不少住户,大多是沙湾望族子孙的庭院。记者徜徉在古街上,随处可见砖雕、灰雕以及屋顶镬耳的留痕。
  三稔厅:方寸之地孕育粤曲
  安宁西街一间古祠堂外200米处,就是早年在广东音乐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著名“私伙局”——三稔厅。其厅内梁阁下共有30余幅壁画,其中多是以“何氏三杰”所作名曲为意境绘成的画,何柳堂的《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鸟惊喧》、《渔樵问答》,何与年的《月影寒梅》,何少霞的《陌头柳色》。老人们感慨说,三稔厅不过方寸之地,但对广东音乐发展的影响却非常深远,早年是“私伙局”中较有影响的三家之一。如今在沙湾,老老少少还是喜欢顺口哼上几句粤曲或广东音乐小调,口拙者则未免要被人笑话“忘本”。
  留耕堂:望族祠堂古镇象征
  沙湾望族主要是何氏一家,始建于元朝(公元1275年)的这间何氏祠堂如今也是沙湾的重要一景。留耕堂由青砖、石、木、蚝壳构成,村民坚叔感慨地说,从公元1275年开始,这个祠堂足足历时40年才建成。沙湾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留耕堂可谓广州地区年代久远、布局严谨、规模宏大、造工精巧、轩敞雄伟、格调高雅的岭南古建筑,清代最后一次重修比广州陈家祠还早170年。
  宝墨园:包公文化绵延不绝
  位于沙湾镇西端紫坭村的宝墨园集清宫文化、岭南园艺、岭南古建筑、珠三角水乡特色和古今艺术精品于一体。走在园中,有关包公的清官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据传,早在嘉庆年间,紫坭河边浮来一块木头,有人捞来一看,原来是包公的神像,村人对包拯的清廉刚毅十分敬仰,即供奉起来,并在村内筹款建成包公庙,题名“名相府”。后来,更在庙旁建“施舍亭”,利用香火节余周济贫寒,与包公庙相呼应。
  宝墨园建于清末明初,毁于20世纪50年代,1995年重建,历时八载,由当时占地仅3亩扩展到160多亩。记者发现,一道经特别处理的活水围绕各主要建筑,兜兜转转,肥美锦鲤成群嬉戏争食,使整个园林显得格外生动活泼,仿造于实物的三十多座石拱桥横跨澄湖流水之上,使人倍感亲切。据悉,景点设置除了突出包公文化主题外,还有许多岭南文化的内容,建筑物的装饰也大量地应用了绘画、砖雕、石雕、灰塑、泥塑等手法,使其散发出浓郁的南粤文化气息。
  鳌山古庙:古庙群落最具特色
  鳌山古建筑群位于沙湾镇三善村鳌山脚,由报恩祠、鳌山古庙、社稷神庙、先师古庙、神龙古庙、观音庙等组成,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古庙群,属清代建筑,保存完好。记者看到,其中的先师古庙俗称“鲁班庙”,有许多鲁班手握规、矩、斧、尺的塑像,反映当地村民多从事建筑行业。其它建筑亦各具特色,整座建筑布局极有岭南地方色彩,其中的壁画艺术,无论是花鸟、山水还是人物画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文化名人
  看龙舟竞赛 谱广东名曲
  何柳堂,1874-1933年,字与香,号柳堂,沙湾北村人。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幼年时在祖父何博众的教育指导下,学会演奏琵琶,其后,同其亲属何与年、何少霞均成为著名音乐、作曲家。
沙湾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26 10:36
沙湾镇有着800多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先后被广东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有何氏大宗祠、安宁西街、三稔厅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古街巷和古镇区。该地是广东音乐的发祥地,著名的广东音乐家“何氏三杰”都出自沙湾;沙湾飘色、沙坑醒狮等民间艺术也极为丰富。沙湾镇内至今还保留着大片基本完整的岭南特色古建筑群,其中以中心镇区安宁西街为核心的历史街区面积达7万平方米。这在经济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少见的。其典型的岭南建筑特色,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民间艺术

飘色醒狮领风骚

沙湾飘色:三岁小儿凌空独立

按照百年来的习惯,沙湾飘色巡游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至今,2002年10月1日那次最隆重的“出色”还为村民们津津乐道。当天大早,沙湾东、南、西、北四大村的“一竹三坊十三里”这17个有飘色表演传统的地方便热闹起来。整个巡游队伍连绵二三公里,浩浩荡荡,鼓乐齐鸣;所到之处,观众水泄不通。

制作飘色的工艺水平,以东村的一板色“青云直上”为例,可见一条色梗锻造的难度和精致程度。从表面看,这板色的“屏”是一个站着的男童演员(实际是坐在一个钢兜里,用长裤遮挡着),男童右手前伸,抓着一张小椅子,上面是一个小梯子(仅十多厘米长),而连接椅子和梯子的竟是一只酒盅大的、活生生的小鸟,梯子上站着另一个两岁大的儿童演员(即“飘”)。这条色梗便要从色柜底板上,连接到屏的坐兜里,再从坐兜连到屏的手上,再从手上连到梯子,经过小鸟的翅膀下再连接到飘的坐兜上,支撑着上面的儿童。可见,这条色梗有多细,钢度有多强,韧度有多大,伪装有多巧妙,构思又有多奇特。

广东音乐:老少妇孺皆能唱曲

“错把宋室荒野树,认作唐宫柳。念故都俏江南,正值绿肥红瘦。”

沙湾是粤剧的发源地之一。清末民初,沙湾这块广东音乐故土培养了不少粤剧名伶,如勾鼻章、桂花芹、小生新、生鬼洪、何世杞(新马师曾的师父)等,在沙湾转上一圈,足够拉上一个戏班所有的角色,“广东音乐何氏三杰”就出自这里。如今在沙湾,老少妇孺,无不能哼上几句,“私伙局”给人们的业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沙坑醒狮:威风不亚于黄飞鸿

在珠三角一带,沙坑醒狮可谓久负盛名。村里从在校青少年学生到上点年纪的村民,轻易就能拿起个狮子头舞上一回。

沙坑村民基本上原来都是佛山南海人。1953年,因当地兴建机场,南海县沙堤乡上坑村部分村民由政府安排迁移至沙湾东村之东建村落户。南海是黄飞鸿的故乡,乡人爱习武舞狮,沙坑村民把这一传统带到了沙湾,并将其发扬光大,成立了龙狮团,现拥有醒狮50多头,龙4条,在国际、国内各类大赛中夺奖无数,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龙狮文化”品牌。1998年,沙坑村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5月,沙坑龙狮团被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定为中国国家醒狮集训队。特别是沙坑女子舞龙队,一班三四十岁的阿婶阿姨,原来家里外一把手,在村妇委的指引下舞起了国际比赛规定的龙,什么盘、游、翻、滚、缠、穿、腾、戏等技术动作一气呵成,还掌握了龙在运动中的形神意韵和高低快慢的起伏,直让人看得目不暇给大呼过瘾。还有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沙坑村都会举行“沙坑醒狮生菜会”。

雕塑绝艺:壁画灰塑个个精彩

富裕的沙湾人对建筑十分讲究。清代沙湾雕塑、壁画大家以黎文源最负盛名,他曾被召入京城装饰颐和园,封为“内廷供奉”之职,他的技艺后来传给了紫坭的杨瑞石和同村的黎普生兄弟。民国时,古坝村的韩作轩亦颇有名气。沙湾的雕塑,主要是砖雕、木雕和石雕,其技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使用之普及,可以说闻名遐迩,早年的作品在沙湾至今仍举目皆是。

古老景观

西街古庙传神韵

安宁西街:街如其名安逸悠闲

长度不过205米的安宁西街原来是古沙湾乡“安宁市”的西段,集中展现了岭南珠三角富裕乡村市街从前的模样。安宁市始建于宋、元之间,自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开始铺石建街,成为真正的市街,1791年又进行了重修。家里在老街上生活了三代人的何汉老人说,安宁西街上住户与店铺混合,自明代以后逐渐形成古民居群落。南北共有古巷14条之多,巷内有不少住户,大多是沙湾望族子孙的庭院。记者徜徉在古街上,随处可见砖雕、灰雕以及屋顶镬耳的留痕。

三稔厅:方寸之地孕育粤曲

安宁西街一间古祠堂外200米处,就是早年在广东音乐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著名“私伙局”--三稔厅。其厅内梁阁下共有30余幅壁画,其中多是以“何氏三杰”所作名曲为意境绘成的画,何柳堂的《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鸟惊喧》、《渔樵问答》,何与年的《月影寒梅》,何少霞的《陌头柳色》。老人们感慨说,三稔厅不过方寸之地,但对广东音乐发展的影响却非常深远,早年是“私伙局”中较有影响的三家之一。如今在沙湾,老老少少还是喜欢顺口哼上几句粤曲或广东音乐小调,口拙者则未免要被人笑话“忘本”。

留耕堂:望族祠堂古镇象征

沙湾望族主要是何氏一家,始建于元朝(公元1275年)的这间何氏祠堂如今也是沙湾的重要一景。留耕堂由青砖、石、木、蚝壳构成,村民坚叔感慨地说,从公元1275年开始,这个祠堂足足历时40年才建成。沙湾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留耕堂可谓广州地区年代久远、布局严谨、规模宏大、造工精巧、轩敞雄伟、格调高雅的岭南古建筑,清代最后一次重修比广州陈家祠还早170年。

宝墨园:包公文化绵延不绝

位于沙湾镇西端紫坭村的宝墨园集清宫文化、岭南园艺、岭南古建筑、珠三角水乡特色和古今艺术精品于一体。走在园中,有关包公的清官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据传,早在嘉庆年间,紫坭河边浮来一块木头,有人捞来一看,原来是包公的神像,村人对包拯的清廉刚毅十分敬仰,即供奉起来,并在村内筹款建成包公庙,题名“名相府”。后来,更在庙旁建“施舍亭”,利用香火节余周济贫寒,与包公庙相呼应。

宝墨园建于清末明初,毁于20世纪50年代,1995年重建,历时八载,由当时占地仅3亩扩展到160多亩。记者发现,一道经特别处理的活水围绕各主要建筑,兜兜转转,肥美锦鲤成群嬉戏争食,使整个园林显得格外生动活泼,仿造于实物的三十多座石拱桥横跨澄湖流水之上,使人倍感亲切。据悉,景点设置除了突出包公文化主题外,还有许多岭南文化的内容,建筑物的装饰也大量地应用了绘画、砖雕、石雕、灰塑、泥塑等手法,使其散发出浓郁的南粤文化气息。

鳌山古庙:古庙群落最具特色

鳌山古建筑群位于沙湾镇三善村鳌山脚,由报恩祠、鳌山古庙、社稷神庙、先师古庙、神龙古庙、观音庙等组成,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古庙群,属清代建筑,保存完好。记者看到,其中的先师古庙俗称“鲁班庙”,有许多鲁班手握规、矩、斧、尺的塑像,反映当地村民多从事建筑行业。其它建筑亦各具特色,整座建筑布局极有岭南地方色彩,其中的壁画艺术,无论是花鸟、山水还是人物画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文化名人

看龙舟竞赛 谱广东名曲

何柳堂,1874-1933年,字与香,号柳堂,沙湾北村人。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幼年时在祖父何博众的教育指导下,学会演奏琵琶,其后,同其亲属何与年、何少霞均成为著名音乐、作曲家。
金沙湾的雕像是谁?
1个回答2024-03-08 09:24

金沙湾海滨浴场的《水之花》雕塑。从赤坎金沙湾海滨浴场看到,沙滩上新立起了一座造型新颖、吸引眼球的《水之花》雕塑,为港城增添又一道亮丽风景。《水之花》雕塑下面是象征波浪的蓝色底座,上面则是8名花样游泳运动员雕像共同组成的花状环形。据湛江市旅游局介绍,《水之花》雕塑用不锈钢制成,大小为3.8米×3.8米,创作灵感来自于曾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大赛上屡次赢得荣誉的湛江籍花样游泳运动员。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