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明就是喜欢我

《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个回答2024-06-24 05:43

诗人陈子昂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寂寞悲愤、怀才不遇的内心情感。这首诗情感浓郁,是唐诗中的名篇,被历代人们所传诵。诗人因远大抱负无法实现,因而在诗中表达了孤独压抑的心情。诗作反映了古代有识之士无法施展才华的真实境遇,在众多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广泛共鸣。《登幽州台歌》意境壮阔,诗人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描绘出宏大的背景画面,将诗人的情感和形象充分突显。

一、诗人因生不逢时而内心苦闷

诗人得不到赏识,无法实现报国理想是这首诗的创作缘由,其心中积压的苦闷心情无处排解,因而独自一人登上幽州台极目远眺,却不能见到以前和未来的贤明君主。诗人因自己当时的际遇而羡慕能够遇到贤明君主的古时人士,进而将这种心情呈现在诗作中。

二、开阔的背景画面使诗人形神俱备

诗作前二句描绘出诗人远眺时所见到的广阔场景,加之诗人联想古今的思绪,使第四句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愈加明显。诗人虽然能够看到无际的天地,畅想古代与未来,却无法找到志同道合的英杰,于是内心凄楚而悲凉。因诗作是诗人在登上幽州台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所以诗作不必对幽州台作具体描写,便能够展现诗人的万千感慨。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在长久不得志的境遇下产生的悲愤心情,诗人的写作技巧使诗作呈现出极强的感染力,读者可领略宏大的历史空间,从而对诗作主题拥有真切体会。虽然诗人怀才不遇,但依然呈现出古代知识分子积极入世的志向与热情,所以使诗作具有深刻的精神激励作用。在诗作前三句的衬托下,第四句尤其悲壮感人,诗人的孤寂形象即刻跃然纸上。

名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6-24 05:40
刘邦记仇

汉高祖刘邦向以豁达大度、虚怀若谷、知人善任而著称于世。刘邦共有兄弟四人,大哥刘伯早年亡故。当初刘邦身为平民时,终日游手好闲,贪杯好色,结交了一群地痞混混儿。刘邦时常带这些人到大嫂家吃饭。大嫂非常讨厌这个小叔子。一次,小叔子又带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前来蹭饭,大嫂就故意用勺子把锅边刮得很响,假装羹汤吃完了。刘邦的那些哥们儿因而都离去了。刘邦偷偷去查看,发现锅里原来还有羹汤,从此就怨恨上了大嫂。等到刘邦终于做了皇帝,分封众兄弟亲族,却唯独不封大哥的儿子,太上皇询问原因,这位开国之君振振有词地道:“我并不是忘记封他,因为他的母亲太不像个长辈了。”太上皇一再讲情,刘邦才封大哥之子为“羹颉”侯(颉,就是‘刮’的意思。
天之骄阳泰剧剧情介绍
1个回答2024-06-24 05:36

泰剧《天之娇阳》(又名:你是我心中的太阳)讲述的是男主在找继母复仇的路上爱上了继母养女的故事。

Paul(帕他勒彭·德浦沃拉侬 Phattharapon Dejpongwaranon 饰)原本是幸福家庭出生的孩子,可这一切却被父亲的新欢击碎,他被赶了出家门,母亲也接连去世。20十年后,Paul改名换姓决定向父亲和后母复仇。他决定接近后母让她彻底爱上自己,接着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并毁掉父亲的家业。

在和后母的养女Naynapa(蓝米达·缇拉帕 Prapye Ramida Theerapat 饰)相遇后,Paul本来计划把她也拉进地狱里。但是在两个人相处的过程中,Paul对Naynapa的感情渐渐发生了变化。

这部剧在人人(多多)视频可以看全集。

马拉多纳
1个回答2024-06-24 05:32

俱乐部
1976-1981 阿根廷青年人队(Argentinos Juniors) (出场166次,116个进球)
1981-1982 1995-1997 博卡青年队(Boca Juniors) (出场71次,35个进球)
1982-1984 巴塞罗那队(Barcelona)(出场58次,38个进球)
1984-1991 那不勒斯队(Napoli)(出场259次,115个进球)
1992-1993 塞维利亚队(Seville)(出场29 次,7个进球)
1993-1994 纽维尔斯老人队(Newell's Old Boys)(出场5次,0个进球) 
国家队
1977-94 阿根廷队(出场91次,34个进球)
在四届FIFA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中出场21次
在历届阿根廷队中是进球数排名第二
共计345球

特立独行的名言事列
1个回答2024-06-24 05:31
1.懂得兜圈子,绕道而行的人,往往是第一个登上山顶的人。——佚名
2.不会从失败中寻找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拿破仑
3.最有把握的希望,往往结果归于失望;最少希望的事情,反而会出人意料的成功。——莎士比亚
4.成功的秘诀,在于随时变通既定的目的。一只船永远走逆风,那么他很难成功。如果乌鸦不叼来石头,那么他永远也喝不到水。 ——谚语
5.不懂变通的人永远只能失败。 ——马洛
小孩得心脏病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6-24 05:30
抓紧治疗呀,这种病是越早治疗成功率越高,不能耽误的。

我看到昨天的报纸上登出来的一个18天的早产儿成功的做了心脏病手术,很成功的。
名人12-14岁的故事+评论
1个回答2024-06-24 05:27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12岁的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评论:勤奋,是步入成功之门的通行证。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历史上敏而好学,不懂不耻下问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6-24 05:26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明白了。
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在离他逝世两个星期前的一天里,当他得知外孙女婿来到他家,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讲授高能物理基本粒子的基本知识。老伴劝他:“你连坐都支持不住,还问这些干什么?”竺老听了老伴的话儿,一边咳嗽一边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 好一个“我知道得太少”!这种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正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竺可桢在气象学上辛勤耕耘,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长期观察研究,一生硕果累累。谁能想到,一个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竟还在84岁的高龄,在生命处于垂危之际,先后五次向晚辈求教"补课",孜孜不倦。不能不说这正是我国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这一传统美德在一个大科学家身上的生动体现,正是他能走向人生光辉顶点的基本要素。怎能不令人深深敬 佩呢?
有个小老头四十打光棍
1个回答2024-06-24 05:25
不打不相识 有缘人呀 天造地设挺合适的他们两
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先进人物的事迹?
1个回答2024-06-24 05:23

林则徐 虎门销烟

钟南山勇挑重担,抗击疫情

焦裕禄 周恩来 李兰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