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出塞二首唐王昌龄

唐,王昌龄,出塞
1个回答2024-01-26 21:56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唐代诗人王昌龄为何被杀?
1个回答2022-09-29 09:42
多棒的诗人,可怜。
唐,王昌龄诗出塞的全文
1个回答2022-12-01 01:54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唐】王昌龄 写的是哪里的风景?
4个回答2023-06-15 05:25
边塞的大漠风光,带有一种凄凉的景象!
王昌龄《出塞》中的“秦”和“汉”与唐朝有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3-08-04 16:56
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答宏并美绝兄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
着得先从着句诗的诗意来分析:“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秦汉清迹时期的边关。”大家知道,秦、汉是比较昌盛的时期。作者写下这首诗时,正是唐朝逐渐衰退之时,而这句诗正是表达诗人对秦汉时期昌盛的向往。
出塞 王昌龄
1个回答2024-01-26 20:20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写到边关,明月和边关已经成了戍边将士生活中的两个典型景物。大概守卫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没有时间想家,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低下头不免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全诗的大意是: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江宁(今南京)人。一说太原人,又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考取进士,虽升至校书郎,但后来一再被贬,终竟被刺史闾丘晓忌才杀害。存诗一百八十多首,多写边塞和妇女生活。情深意切,语言精练。作品有《王昌龄集》。
出塞 王昌龄
1个回答2024-02-18 08:24
(七言绝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教胡马渡阴山)(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人渴望有龙城虎将能抵御外辱。)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看在我辛苦做的份上,给个最佳好吗,最后那个诗是4首,可供你参考的,答案我光写的是括号里的O(∩_∩)O~

最佳最佳最佳!!!
王昌龄的出塞是在什么时候写的
1个回答2023-10-28 18:58
去边塞慰问时写的。
王昌龄 出塞
1个回答2024-02-23 14:38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王昌龄边塞诗的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3-04 12:54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是用乐府旧体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以入乐的七绝,与高适岑参多用古体诗不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