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断琴

伯牙断琴中伯牙用的是什么琴
1个回答2024-02-12 08:19

俞伯牙断琴谢知音摔的是:瑶琴(用玉装饰的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瑶琴简介】

  用玉装饰的琴。 南朝 宋鲍照《拟古》诗之七:"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网罗。" 唐王昌龄《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诗:"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古琴品说》:" 秦 汉 之间所制琴品,多饰以犀玉金彩,故有瑶琴、绿绮之号。" 清方文《石臼访韩元长》诗之四:"珠树秋先折,瑶琴我独伤。"

【瑶琴由来】

  据史载,雹唤琴本为伏羲氏所琢。有一次伏羲看到凤凰来仪,飞坠在一株梧桐树上。那梧桐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按天、地、人三才,截为三段;取中间一段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制成乐器。

  琴长三尺六寸六分,按三百六十六日;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

  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最开始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旅肆兆、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 伏羲制琴之时既然完全是依照宇宙之数,琴在另外空间体现出来的生命也就自然可以沟通高于常人的层次。古人认为琴所奏出的音乐乃天上瑶池之乐,所以把琴称拆租作"瑶琴"。

  瑶琴原本五弦,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羡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天、地、君、亲、师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

  瑶琴有六忌,七不弹。六忌是指: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七不弹是指: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

  从瑶琴的"六忌七不弹"来看,无论是焚香、净身还是整衣冠,无非是使人通过做这些事保持一个谦恭的心态和纯净的思想,不为世俗外物所干扰,而人进入这样的思虑空明状态,才可以和瑶琴背后更高境界的生命融而为一。这种微妙的融合不仅表现在弹奏的手法娴熟而自如,更可将人的思想融贯于琴声之中。之后瑶琴最动人的故事还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类似伯牙断琴
1个回答2022-11-26 04:51
庄子和惠子算不算?就那么互相欣赏,争吵到最后的两个人,应该是知音吧!呵呵!
伯牙断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3个回答2023-10-27 05:43
伯牙绝弦,他悔无知音
伯牙断琴给人什么启发?
4个回答2022-11-29 04:17
伯牙断琴给人的启示是知己难寻,知音难觅。由解琴、解音而推衍鸡解人、解心,这就是“知音”一词的双关含义。烘托了挚友、至交之弥足珍贵。
伯牙断琴绝弦的原因是什么
2个回答2023-10-25 05:32
伯牙断琴绝弦的原因: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配册像唯绝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培山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琴弦自断,有人偷听-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二)
1个回答2024-02-02 02:28
不一会儿,风平浪静,雨过云开,露出了明亮的月亮。这雨后的月亮比平时更亮。俞伯牙在船舱里面,干坐着无聊。让书童点上香炉,“我来弹弹琴,抒发抒发感情”。书童点好香炉后,抱来琴囊放到桌子上。俞伯牙拿出琴,调调弦,试试音,弹上一曲。

曲子快要谈完,手底下“刮喇”一声,断了根琴弦。俞伯牙大吃一惊,让书童去问船长“现在船是停在了什么地方”,船长回答“咱们突然遇到风雨,停在山脚下,虽然这有些树木,但没有住人的房子”。俞伯牙非常吃惊,想着“这应该是个荒山,如果是城市或村庄,可能有聪明好学的,偷听我弹琴,所以琴声突然变化,才有这断弦的现象。这荒山底下,怎么会有听琴的人?哦,我知道了,估计是有仇家派的刺客,要不然就是盗贼藏得隐蔽,想登船抢我的东西。”

吩咐大家“跟我一块上山搜一搜,要不就在树阴深处,要不就在芦苇丛中”。大家听了,互相招呼,就准备搭船板登山崖。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喊道“船上的大哥,不要害怕。我不是坏人,只是个砍柴的。只因为砍柴回来的有点晚,赶上狂风大雨,雨衣不顶用,我只好躲在这山石底下,听到您优美的琴声,在这待会欣赏欣赏”。俞伯牙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山中砍柴的,也好意思说欣赏二字!谁知道你说的真假,我也不计较了。你们别管了,让他走吧”。

那人不走,在山崖上喊道“大哥你这话说的就不爱听了,没听说过‘十户人家,就会有一家好人’,‘家里有君子,才会招来君子’。你要是看不起人,觉得山沟里没有懂琴的,那这夜深人静的地方,你也不该在山崖下弹琴啊”。

俞伯牙听他说的头头是道,或许真是个懂音乐的,也有可能。让船上人不要稍安勿躁,走到舱门处,由生气转为喜欢的问道“山上的那位兄弟,既然你说懂,那你在那听了半天,知道我刚才弹得是什么曲子吗?”
伯牙鼓琴的伯牙简介
1个回答2024-03-11 12:47

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所以将妻故再娶称“续弦”。
伯牙善鼓琴,他的妻子很赞赏他的琴技,常让俞伯牙弹给她听。后来伯牙的妻子得了重病,伯牙请医熬药精心地侍奉,可总不见效。伯牙常为此焦急忧虑,便无心思弹琴了。妻子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可有一天,妻子突然感到身体好多了,精神也好了,就让丈夫给她弹琴。伯牙忙取琴调弦,“铮铮淙淙”地弹奏起来,好让病中的妻子从美妙的琴声中得到欢快和慰藉。他不顾劳累,弹了一曲又一曲,当他弹得雅兴正浓时,突然“崩”一声,琴弦断为两截。就在这当儿,妻子也不呻吟了。伯牙丢下拔子,急忙到床前一看,妻子已经咽气了。伯牙抱头痛哭了一阵后,就招呼家人料理后事。从此再不弹琴了。一年后,有个亲戚从外地给伯牙说了一个女人。因俞伯牙与其妻感情很深,本不打算再娶了,竖厅可经不住众人的劝说,只好勉强答应先去女方家相看后再定。因伯牙人品好有才气,家境也不错,女方一看就相中了。但她提出一个条件,要亲耳聆听俞伯牙鼓琴,而后再定亲。伯牙也看中了女方,虽还在怀念故妻,但他又一想:人死不能复生,便回家把搁放了一年多的琴取来,拆去一直没心思接的断弦,续了一根新弦后,在众人面前弹奏起来。一曲曲悠扬动听的雅韵,一会儿如高山流水,一会儿如碧空飞云颤尺,真是出神入化,一派仙乐。大家听得似痴如呆,琴声停后好一阵才醒转,接着就是一阵喝彩声,就连一向拘谨的闺秀也情不自禁地拍起了巴掌。当下就答应了这门婚事。这个故事很快在民间传开了,后来人们便把妻死后再娶比作“续弦”。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千古,“知音”一词因此传诵。据载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茄纤高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伯牙的琴是什么琴?
1个回答2024-02-27 03:51

俞伯牙的琴是瑶琴,用玉装饰的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绝弦的民间故事。

伯牙断琴说明了什么道理
2个回答2022-09-12 08:34
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