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六一儿童节有声书朗读

六年级书声朗朗所有意思
1个回答2022-11-29 23:40
形容读书声清朗而响亮
初中生大声朗读的好处?
1个回答2024-02-15 10:03

初中生大声朗读对自己的口语,还有普通话是否标准都有帮助的,很不错!我以前初中时候都会经常大声朗读的

朗读者关于初心的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13 17:0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内容概要:真正有气质的人,从不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告诉别人自己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多少低调华丽的奢饰品,因为TA没有自卑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读后感,来自沪江网友:凌茜对婚姻中双方情绪的分析是到位的,人是情绪的动物,在婚姻中,也许平常可以有条有理地承认对错,但当情绪以来,理智常被抛到九霄云外,很难客观看待事实。这样也就会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会翻出来指责对方。恰如我批评闺女时顺带着把之前的事找出来,她说“以前的事是以前的,就说这一刻的!”没有看过如此哲理性书的女儿都尚且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难道我这所谓读了三十多年书的人都做不到吗?如今看到凌茜的书让我再次重新审视情绪在婚姻中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人生是不可重复的,婚姻也是不可重复的,所以我们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听从别人正确的建议才能够将之走得更好!婚姻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坦途,必然会遇到无数令人无奈的困境。比如物质方面、人际方面。沉溺在对婚姻的绝望中自怨自艾很容易,但却无法解决问题,唯有将困难转化为力量,因为婚姻中的很多事情无非就是一个门槛,跨过去就是一个门,跨不过去就是一道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婚姻中学会做一个温暖的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读后感,来自新华文轩网上书店的网友:凌茜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大多以一个“情”字为主线,爱情婚姻,原本就是这世界上最平常却又最复杂的事情,它有千般形态,它有万种风情。爱或不爱,都是幸福,也是苦恼,即便已拥有了爱或婚姻,如何进行又绝非一劳永逸。所以爱情也是课堂,让我们在人生中不得不思索与学习。其实爱情的面貌都非常相似,可是相似之外总还有它们自己的模样,所以我们读文章时,常常会觉得这些爱情故事似乎在哪里见过,但是真正的好文章却是,总能写出不一样的况味,凌茜的爱情随笔正是如此。她的书,我是一口气地读完,但是读完却又久久不愿放下,放在手边连续又读了几遍,就像是一遍并不能吃透它的滋味,非要再细细地品才得真味。以前也曾读过许多类似的随笔感悟书籍,读时也觉得很有道理,可是却怎么也提不起兴致再读。我把她的书与别人的书比较了一下,大约明白了其中的分别。也许是因为女性视角的差异与女性文字特有的婉约,凌莤的文字不罗嗦,这便让故事读起来多了一丝流畅,她女性的视角分析,却又有难得的理性,感悟心得又总是恰到好处,留给读者自己思考的余地,我想也许就是这几点,让我决定把这本书放在显眼处愿意细品的缘故吧……
朗读者陪伴六位朗读者分别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21 06:04

第一位朗读者:郑渊洁,作家,《童话大王》作者。

自爆上学时,因改老师作文题目为《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而被开除。

朗读了一篇自己写的《父与子》。

第二位朗读者:杨乃斌。

从小失去听力,母亲陪伴一起上学十六年。

朗读了一篇冰心写的《不为什么》。

第三位朗读者:蒋雯丽,演视演员。

做艾滋病知识宣传十五年,朗读了一篇林清玄写的《百合花开》。

献给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

第四位朗读者:林兆铭,广州一动物园饲养员。

朗读了一篇梭罗写的《瓦尔登湖》,献给他养的动物们。

第五位朗读者:乔榛,译制片配音。

自述7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感恩老伴一路陪伴。

朗读了一篇裴多菲写的《我愿是激流》。


请问一个五六十岁的男人总喜欢在空间发表诗歌朗诵,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
1个回答2024-02-09 11:44
大度,富有诗情画意,现代浪漫主义
六一诗朗诵的内容
1个回答2024-02-23 02:27
挑一个吧

《战斗(童趣)》



夏天的热情感染了我们

我们也热血沸腾、磨拳擦掌

我们组成了突击队----

我们吹响号角、搜寻战场



我们得意洋洋

把得胜歌儿唱

在林子里,我们打了一个漂亮仗

----一个巴掌大的蚂蜂窝

已挂在我们的长枪(竹杆)上

而我们却安然无恙

我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我们要与强敌较量



我们狼狈而逃、丢下了刀枪

在邻居的屋檐下,我们吃了败仗

在向日葵般的堡垒里

数百个敌人把暗箭儿放

我和两个先锋

都已负了箭伤



《捕蝉(童趣)》



我顶着阳光披着汗

在林子里东游西转

我侧着耳朵听,我睁大眼睛看

呵呵,我发现了一只蝉



我摄着脚,腰儿弯

我慢慢举起了竹杆

该死的竹杆啊

你为什么这么颤

弄得我心里打鼓一般



歌唱家呀不要慌

我不是要吃你

我是要让你变得喷喷香----

到我的肚子里歌唱



我把竹杆摔到地上

嘴里还在不停嘟啷----

如果不是你发抖

我就不会空喜一场

还有这个坏家伙----

飞就飞了吧

干嘛还撒泡尿在我脸上



《明天》(童趣)



我和几个小伙伴--

提着心,吊着胆

来到长满芦苇的池塘边--

那里流萤飞舞,萤灯盏盏



我们打开手电筒

--一闪,一闪

哪些没有头脑的笨蛋

竟以为是同伴的召唤

我蓝色的玻璃瓶儿

一会就已星光灿烂



我把瓶儿放在我的枕边

今夜我要枕着星光入眠

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昨晚,我做了一个美丽的星天

我还要告诉,那个我喜欢的女孩

希望她能和我一起玩



《钓鱼》(童趣)



鱼竽举了大半天

鱼符却趴在水面睡得香

今天的鱼儿怎么了

难道他们也背起了书包

难道他们也进了学堂

只盼着,它们早点把学儿放

就像我在学堂时

盼着早点儿放学一样



鱼线也闷得紧

它把鱼符来叫醒

我也摒住了呼吸

睁圆了我的小眼睛

我听见我的心在咚咚地跳



钓到了小鱼儿

我是心花又怒放

难道鱼儿同学也和我一样

一奔出了学堂

就要把嘴巴儿忙

我可是个热心肠

我会让他们如愿以偿
《十六年前的回忆》在朗读时应用什么语气
1个回答2022-08-25 06:36
悲愤和痛苦~
六一儿童节诗歌朗诵词
1个回答2024-05-18 06:56

长歌行

李白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白话译文

桃李花得日而开,花朵缤纷,装点新春。

东风已经复苏万物,草木皆似欣欣欲语。

枯枝上发出了美丽的新叶,涸流中也清泉汩汩,一片生机。

造化运转着天地,太阳乘着日车不停地飞奔。

如果不早立功名,史籍怎能写上您的名字?

桃李须待春天,但谁能使春日永驻不逝?

时不我待,富贵与神仙两者皆会错肩而过。

金石之坚尚会销蚀殆尽,风霜日月之下,没有长存不逝的东西。

我深深地畏俱日月如梭而逝,因此才欢歌纵酒,强以为欢。

就像是秋天寒霜下的蒲柳,倏忽之间,老之将至,身已衰矣!

六月初六有什么说法?
1个回答2024-03-13 15:59
天贶节、翻经节、姑姑节

农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节”外。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
天贶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江苏东台县人,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搀和糖油制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还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此谚的后一句,又作“家家晒龙袍”,在扬州有个解释,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江南地区,经过了黄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霉,取出来晒一晒,可免霉烂。此外还有给猫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这一天翻检曝晒。
“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狐偃权高势重,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你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他丈夫就把计划说出来。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
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
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
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