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

峄山碑特点
1个回答2024-02-21 05:40

峄山碑的特点是用笔匀净挺瘦,流畅细腻;结字讲究对称,形是长方,字取纵势;它的布局匀称,排列整齐,行对行列对列。以上特点可以充分认识它独特的美感和它端庄富贵的艺术气息。体会书法中的对立因素如黑白、巧拙、刚柔等。

《峄山碑》即《秦峄山碑》的简称,《秦峄山碑》者,始皇帝东巡,群臣颂德之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始以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有传者,各有所自来。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此本文宝云是铉所摹,文宝又言尝亲至峄山访秦碑,莫获,遂以铉所摹刻石于长安,世多传之。

在秦的统一事业之中,一个重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文字。中国的汉字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从最早出现在陶器上的符号,刻划在兽骨龟甲上的甲骨文,和铸造在钟、鼎上的金文,以及到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文(大篆),只有在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李斯等人才用小篆统一了中国文字。李斯曾经说过:上古创造大篆字体,广为流传,但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多不能认识。所以现在删掉繁杂笔划,省略异体字形,改进成为小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对发展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峄山碑的翻译
1个回答2022-11-26 18:21
Yi mountain stele峄 山 碑
峄城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1 20:53

峄城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境南部。2012年峄城区总面积635平方千米,总人口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49****人。辖2个街道、5个镇。区政府驻坛山街道坛山路。峄城地处鲁中南丘陵边缘地带。地势比较复杂,西高东低。主要河流有峄城大沙河。峄城年均降水量895.9毫米,年均气温13.9℃。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有石膏、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方解石等矿藏。峄城有206国道、104国道、兰陵薛城公路、枣庄台儿庄公路、维坊徐州公路穿境而过。主要旅游景点有青檀寺、一望亭、园中园、三近书院、匡衡墓。

黄山天都峄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3-06 22:15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条鲫鱼,每年都要跟着鲤鱼去黄河跳“龙门”。说鱼只要能跳过“龙门”,就能变成龙。鲫鱼当然也想变成龙,所以绝不放过跳的机会。但是它不知跳过多少次,总是跳不过去,它多么羡慕那一条条已跳过龙门的鲤鱼啊!于是就去请教神仙,神仙告诉它:“你必须为人间办一件好事,积了功德,才可以跳过龙门。“怎样才能为人间办一件好事呢?”它边游边想,不知不觉即游到了号称“黄海”的黄山一看通往天都峰的道路被一条峡谷割断,云水阻隔,游人无法攀登。它脑子一转,自言自语地说:“这里多么需要搭一座桥啊!”于是,就置身峡谷间的云水中,耸起脊背,给游人当桥。百年千年过去了,也不知有多少游人从它脊背上走过,去饱览天都峰顶的无限风光.有一天,那位指点它的神仙突然来到天都峰上。对它说:“小鲫鱼,你已积满了功德可以去跳龙门变成龙了。”但是这时小鲫鱼改变了主意,它愿一辈子为天都峰的游人服务,再也不想去跳什么“龙门”了。 跟天都峰有关的貌似就这么个传说了
峄城的著名人物
1个回答2024-05-28 03:16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承人,。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匡衡幼年刻苦好学,勤奋努力。据《西京杂记》载:“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历史上流传的“凿壁偷光”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贾三近,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宁鸠子。明隆庆二年(1568年)贾三近中进士,被选为翰林庶吉士,后授吏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左、右少卿,光禄寺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万历二十年病逝,官至正三品。被朝中赞许为“泰山乔岳”。著有《东掖奏疏》二十篇,《西辅封事》两篇。

胡峄阳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3-17 08:52

胡峄阳(约1639-1718) 名良相,字峄阳,山东青岛即墨人(今属城阳区流亭镇)。终生不做官,以教学授徒为业。“家甚贫,一介不取,蓬室瓮牖,悠然自适。雅工制艺,视进取之途泊如也”,可见这是一个追求迥异于一般封建士大夫的文人。今城阳区辟有胡峄阳故居。

林小雨江峄天是哪部小说
1个回答2023-04-19 23:55
爱你,一错到底!
林小雨江峄天是哪部小说
1个回答2024-03-13 13:40
是《误入豪门:军长太霸道》作者:拙守静安
峄城的著名人物
1个回答2024-01-03 17:10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承人,。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匡衡幼年刻苦好学,勤奋努力。据《西京杂记》载:“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历史上流传的“凿壁偷光”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贾三近,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宁鸠子。明隆庆二年(1568年)贾三近中进士,被选为翰林庶吉士,后授吏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左、右少卿,光禄寺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万历二十年病逝,官至正三品。被朝中赞许为“泰山乔岳”。著有《东掖奏疏》二十篇,《西辅封事》两篇。

峄城的名人事件
1个回答2024-01-03 01:23
峄城地区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照耀史册,有些名胜古迹就因有历史名人的足迹而名扬四海,其中就有以凿壁偷光、自学成才传为美谈的一代名相汉丞相匡衡墓。据史书记载,匡衡少时家贫,“勤学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成为著名的经学家和政治家,汉建昭之年官拜丞相。明隆庆年间峄县人贾三近,以博学宏词为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兵部侍郎,后返乡主修《峄县志》。之近书院旁边有石屋山,山崖有贾三近题刻“石屋山泉”四字。两联云:“雨余雪浪喷千尺,旱后春流济万家。”据考证,贾三近曾在此著书《金瓶梅》。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