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育儿经验分享

幼小衔接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1个回答2024-02-21 21:01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悔桐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

4、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第一,要创设利于学习的环境,在家里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的小角落,备有写字台、书架、玩具架等,以摆放游戏和学习用品,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

第二,保持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会使孩子心情愉快,从而形成情趣高涨、精力旺盛的良好学习状态。

第三,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让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渐与入学要求靠近,每天早睡早起,有固定的学习与游戏时间。

第四,碧者坦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品,如书包、铅笔盒、水嫌悄杯等。

第五,激发其对成长的自豪,家长要利用节假日多带孩子外出,共同讨论有趣的事物与现象,激发孩子认识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萌发对入学的兴趣。

幼小衔接意义何在?你会让你家小孩上幼小衔接吗?
1个回答2024-03-16 19:19

幼小衔接的本质并不是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它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顺利、快速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我是鱼sir,一位热衷于机构评测的教育大V,同时也是一位鸡娃经验丰富的二宝爸。如果你有选课和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或在评论区问我,我会帮你免费分析,给出我的针对性建议!

因为孩子在幼儿园的任务主要是以培养生活习惯为主,尤其是现在幼儿园“去小学化”以后,孩子基本无法学到知识,更没有作业。

而升入小学后,孩子的主要任务则转变为以学习为主,上课过程中不仅要求孩子认真听课,课后还需要完成家庭作业。

以最简单的上课习惯为例:

上小学以后,孩子需要一次性在课桌前保持 35-40 分钟的学习状态。

如果孩子达不到课堂上的要求,自己无法学习到课堂内容不说,还很容易影响其他孩子学习。

之前看过一个小学老师的视频形容说,有些孩子因为没有提前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一上课满班跑。

当时听到这,鱼 sir 已经感受到了老师的崩溃。

这也是让大家提前帮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原因之一,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在自家孩子身上。

另外,幼儿园和小学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差别,例如:幼儿园不会系鞋带,老师可以帮忙;小学以后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完成,甚至还要服务班级,打扫卫生等。

所以,我还是会给孩子做幼小衔接的,但不等于给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具体怎么做幼小衔接的办法,可以来问我!

幼小衔接主要衔接哪些方面
1个回答2024-02-09 12:18

幼小衔接主要衔接方面如下:

一是身心准备。如:向往入学,有良好的情绪,喜欢运动等。

二是生活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参与劳动,增强安全防护能力等。

三是社会准备。会交往合作,诚实守规,有任务意识等。

四是学习准备。好奇好问,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等。

身心准备,是指幼儿需要在心理方面和身体动作发展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喜欢运动、动作协调等。教师、家长需要帮助孩子:

1、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建议家长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自己儿时上学的趣事等;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请家长注意莫用负面的话来吓唬孩子(如 “你就淘吧,过些日子上学了让老师治你!”之类),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压力感和抵触情绪。

2、提升情绪调控能力

建议家长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会情绪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亲密友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也受到积极情绪的带动。此外,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可借助绘本故事、谈话等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和应对自己的感受。

3、积极运动,提升动作协调能力

建议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可根据幼儿个体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升动作协调能力,增强体质。此外,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参与一些诸如画、剪、折、撕、粘、拼等方面的活动,多动手勤思考。

幼儿家庭教育心得经验分享
1个回答2024-01-29 08:42

家庭 教育 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以下是我给您分享的幼儿家庭 教育心得 经验 分享,希望对您教育孩子有所助益。

【篇一】

对于家长来说,除了孩子的健康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教育。教育方式不同会塑造不同性格的孩子。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比较推崇“低声教育”,何为“低声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将对宝宝的成长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低声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态度。回想一下,在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你有 反思 对孩子的态度吗?在孩子的成长当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当孩子在犯错的时候无非就是两种结果,一是你对孩子错误大吼大叫;二是好好的耐心的引导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两种对待方式将会对宝宝产生不同的影响。低声教育其实才是你给孩子的礼物。

低声教育是的教育

心理学家表示,不同的说话态度所起到的作用将是不同的。对于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音、不同的音调、不同的态度将会对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低声不但会让父母保持理智,让情绪更加平和,也可以让孩子更加容易接受,孩子不会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低声可以帮助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时赶走愤怒,对于孩子的教育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怎样做大低声教育?

1.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要较低

在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在批评孩子的过程当中需要保持低声。这样才能让对方集中注意力,也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效果。如果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比较大,这样会导致孩子和家长的情绪都比较激动,最后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辞

对于很多家长而言,要想理智的批评犯错的孩子可能比较困难不过在说话之前如果家长稍微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措辞,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起到的效果将会不同。因此,在说话之前家长不妨想想怎样的措辞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接受。

3.把你的期望说给孩子听

在带孩子出去逛超市的时候,可能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就像家长买,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上来就给孩子痛骂一通,这样反而会加大孩子的逆反。此时如果家长将自己的期望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或许这样做的效果会更好。

4.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

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用伤害孩子的语言来批评孩子。

【篇二】

教育之难,难在润物无声。我想每个父母对于孩子成长当中最头疼的问题应该就是孩子的教育了。父母的引导对于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的教育奠定了孩子整个人生的道路。可是,生活当中,往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家长会不知不觉将孩子推向一个不好发展道路,这样就造成了孩子人格无法得到最完善的发育。

你有反思过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孩子的性格需要塑造,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有的时候我们在面对孩子做错事或者不听话的时候会无法抑制住心中的怒火,这个时候就会大声吼孩子。但是这样的吼式教育你知道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吗?我想每个父母都应该看看!

经常大声吼孩子的后果

1.越吼越叛逆

我们人的大脑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对于习惯性的东西往往会表现出视而不见的行为。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也许刚开始吼孩子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不但会视而不见,而且还专门和父母对着来。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因此,家长越是吼孩子就越会造成孩子逆反的心理。

2.吼孩子是白费口舌

吼孩子最明显的一个坏处就是让孩子躲避。当家长在吼孩子的时候,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怎样才能逃过一劫,这样既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还会增加孩子不去面对的结果。因此,再多的吼都是无济于事,根本起不到真正教育的作用。

3.形成孩子不良性格

孩子的能力就是模仿。如果父母经常吼孩子,那么孩子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难免也会耳濡目染。在将来的人际关系当中,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这样就会造成孩子不良人格,影响孩子的人家关系。

4.造成孩子担心懦弱的性格

有的宝宝天生性格内向,一旦父母经常用吼式教育 方法 来对待孩子,那么孩子的性格将会越来越胆小。最终孩子将会变得孤僻、抑郁。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的打击。一个性格孤僻的孩子在将来的成长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坎坷,宝宝抗打击能力变弱,沟通能力变差,这些都对宝宝的成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篇三】

宝宝的脾气大概从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来了。很多家长都认为脾气大的孩子闯祸的几率会更大,在将来肯定没出息,甚至还会走上歧途。其实,宝宝脾气大并不是什么坏事,研究发现,脾气大的宝宝其身体更加健康,并且更加专注、独立意识也更强。但是如果宝宝有脾气,而家长不加以正确的引导的话,那么宝宝的脾气也可能是成长过程当中最危险的武器,最终伤害的不仅是家人更是宝宝自己。

脾气大的宝宝家长需要进行科学方式进行教育,优秀的家长会让宝宝的缺点变成优点,脾气大的宝宝这样来教育,将来在长大之后,孩子将更加有出息!

怎么教育脾气大的宝宝?

1.学会接纳宝宝的情绪

任何人都会有情绪,并且都有情绪不佳的时候。因此,在宝宝发脾气的时候家长需要学会接纳宝宝的情绪,在教育当中最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当孩子在愤怒的时候,此刻家长比孩子更加愤怒,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火上浇油,是宝宝的脾气更大!当宝宝在发脾气的时候。或许家长可以适当的安慰宝宝,以心平气和的态度让宝宝的情绪得以平缓,想办法帮助宝宝纾解情绪。

2.鼓励宝宝用言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每个人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当宝宝发脾气的时候肯定有一定的原因,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宝宝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告诉宝宝以极端行为的形式是不正确的表达方式。适当的鼓励宝宝说出自己的想法,用沟通的方式来走进宝宝的内心,这样会让宝宝的脾气得到很好的缓解。

3.父母也要自我检讨

其实宝宝的脾气大在一定程度上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都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如果在家里,父母都经常发脾气,那么宝宝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检讨一下自己是否经常有发脾气的行为。如果自己有发脾气的行为,需要及时进行改正,避免给宝宝树立不正确的形象。

4.帮助宝宝纾解心里的情绪

有情绪如果强行抑制,对于身体是极大的伤害,因此,当宝宝有情绪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宝宝一起纾解心情的情绪,可以通过呐喊、运动等各种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幼儿家庭教育心得经验分享相关 文章 :

1. 幼儿园家长家教心得3篇

2. 关于家庭对孩子教育心得体会5篇

3. 家庭教育心得分享:让孩子学会说不

4. 关于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5篇

5.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6. 精选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7. 幼儿园家长学校学习心得4篇

8. 家庭教育经验分享

9.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

幼小衔接,请少先队员到幼儿园介绍小学生活体验?
1个回答2024-02-29 06:18
也是蛮好的,有效衔接其实睁亮纳是让幼儿园的孩子盼望上小学、渴望上小学,正键缺确认识小学生活、学习。同时让孩子具备上小学的能力、习惯等。
我家宝宝的幼儿园是每年邀请毕业生返回幼儿园做助教,介绍小学生活、介绍红领巾等,这样小家伙们都跟看名人一样,很是 崇拜,也给孩子们有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在幼儿园的孩子、孩子家长喜欢,进入小学的家长、孩悉没子也是喜欢。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途径与经验
1个回答2024-02-07 11:13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途径与经验如下:

一、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前提。

德国一位教授曾做过调查,幼儿在带着害怕与紧张的情绪进入小学后,学习和生活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甚至产生厌学等情绪,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入学态度、情感方面的准备,可见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大班除了“走进小学”的一系列课程之外,还通过各种网络视频,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学生的生活。比如,小学生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快乐的课间10分钟、入队仪式的小片段等,这样既可以加深幼儿对小学生活的了解,也能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和准备。

对于一些知识或技能上的难点,教师可提前将任务进行分解,让幼儿一步步完成、一点点进步。比如,在开展跳绳游戏活动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从玩绳子开始,再到甩绳子,最后让他们欣赏花式跳绳的视频,教师分解跳绳的动作,慢慢地让幼儿去学着跳。

在每一次的跳绳活动中,教师可为幼儿拍摄视频资料,然后在班级中进行分享。这样,幼儿不仅仅收获了成就感,还懂得了学习需要专注与坚持。

三、创造更多的机会,培养幼儿大方、自信的表达能力。

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需要很多机会来展示和表现自己,如幼儿园举办的聪慧大使、升旗仪式、小主持人等活动,笔者在班级日常活动中也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能得到更多锻炼。

比如,举办每周一次小班长比赛,上学期幼儿在每次比赛完后都要进行分享总结,在讨论中大家相互学习、自我完善。

这学期因为幼儿马上要进入小学阶段了,所以,比赛的内容也调整成了自我介绍,这样做不仅能让幼儿了解自我介绍需要介绍些什么内容,以及注意自身的仪表姿态等,也为他们以后能够有勇气和胆量在集体面前大方自信地表现自己做好铺垫。

四、课程活动的支持,满足幼儿的情感和能力需要。

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不断开展一些活动,来满足幼儿的需求,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比如,幼儿园开展活动“我的课间十分钟”,让幼儿在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中去亲自感受、体验,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幼儿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遇见新的朋友、新的玩具,总会有即使无比珍惜也不得不告别的朋友,可这并不意味着旧的就可以丢弃。

于是,幼儿园还开展了“永别了,袜子”活动,通过故事中寻找袜子的历程,让幼儿体验“找回”的决心;以“过目不忘”的情景游戏,来衬托“念念不忘”的情感。

在这个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让他们记住了故事中的感情和爱。当然,这样的“念念不忘”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珍惜,让他们带着这份念念不忘的情感开启新的小学生活。

五、毕业的温情时光让幼儿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

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的衔接,学习习惯的衔接,也是幼儿情感的衔接。快毕业了,在幼儿园的时间一天天在减少,不舍之情一点点填满老师、家长和幼儿的心间。在这段日子里,老师希望将幸福、温馨的回忆装进幼儿心里,希望多年以后,依然能够记忆犹新。

于是,幼儿园发出征集,筛选出适合幼儿,并能够表达出他们感恩幼儿园的方式,很快,方案就确定了——捐书和种树。幼儿在家里选出适合的书捐到了五彩书屋,知道自己捐出的这本书是表达对幼儿园感恩之情的,他们都显得格外慎重。

多年以后,也许幼儿已经记不清自己所捐书的名字,但这份满满的心意,温暖的回忆却会一直沉淀在心底。如果说捐书是为了丰富精神世界,那么种树就是为了美化环境。

在幼儿园的小山坡上,幼儿种下一棵棵属于自己班级的树木,在临近毕业的日子里,精心照顾它们。感恩幼儿园,种下一片林,让这些小树承载着幼儿对幼儿园的感谢与不舍,怀念与回忆,茁壮成长!

作者:

阿坝州小金县机关幼儿园 蒋桂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途径与经验
1个回答2024-02-14 05:52

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途径与经验如下:

一、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前提。

德国一位教授曾做过调查,幼儿在带着害怕与紧张的情绪进入小学后,学习和生活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甚至产生厌学等情绪,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入学态度、情感方面的准备,可见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大班除了“走进小学”的一系列课程之外,还通过各种网络视频,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学生的生活。比如,小学生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快乐的课间10分钟、入队仪式的小片段等,这样既可以加深幼儿对小学生活的了解,也能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和准备。

对于一些知识或技能上的难点,教师可提前将任务进行分解,让幼儿一步步完成、一点点进步。比如,在开展跳绳游戏活动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从玩绳子开始,再到甩绳子,最后让他们欣赏花式跳绳的视频,教师分解跳绳的动作,慢慢地让幼儿去学着跳。

在每一次的跳绳活动中,教师可为幼儿拍摄视频资料,然后在班级中进行分享。这样,幼儿不仅仅收获了成就感,还懂得了学习需要专注与坚持。

三、创造更多的机会,培养幼儿大方、自信的表达能力。

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需要很多机会来展示和表现自己,如幼儿园举办的聪慧大使、升旗仪式、小主持人等活动,笔者在班级日常活动中也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能得到更多锻炼。

比如,举办每周一次小班长比赛,上学期幼儿在每次比赛完后都要进行分享总结,在讨论中大家相互学习、自我完善。

这学期因为幼儿马上要进入小学阶段了,所以,比赛的内容也调整成了自我介绍,这样做不仅能让幼儿了解自我介绍需要介绍些什么内容,以及注意自身的仪表姿态等,也为他们以后能够有勇气和胆量在集体面前大方自信地表现自己做好铺垫。

四、课程活动的支持,满足幼儿的情感和能力需要。

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不断开展一些活动,来满足幼儿的需求,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比如,幼儿园开展活动“我的课间十分钟”,让幼儿在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中去亲自感受、体验,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幼儿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遇见新的朋友、新的玩具,总会有即使无比珍惜也不得不告别的朋友,可这并不意味着旧的就可以丢弃。

于是,幼儿园还开展了“永别了,袜子”活动,通过故事中寻找袜子的历程,让幼儿体验“找回”的决心;以“过目不忘”的情景游戏,来衬托“念念不忘”的情感。

在这个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让他们记住了故事中的感情和爱。当然,这样的“念念不忘”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珍惜,让他们带着这份念念不忘的情感开启新的小学生活。

五、毕业的温情时光让幼儿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

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的衔接,学习习惯的衔接,也是幼儿情感的衔接。快毕业了,在幼儿园的时间一天天在减少,不舍之情一点点填满老师、家长和幼儿的心间。在这段日子里,老师希望将幸福、温馨的回忆装进幼儿心里,希望多年以后,依然能够记忆犹新。

于是,幼儿园发出征集,筛选出适合幼儿,并能够表达出他们感恩幼儿园的方式,很快,方案就确定了——捐书和种树。幼儿在家里选出适合的书捐到了五彩书屋,知道自己捐出的这本书是表达对幼儿园感恩之情的,他们都显得格外慎重。

多年以后,也许幼儿已经记不清自己所捐书的名字,但这份满满的心意,温暖的回忆却会一直沉淀在心底。如果说捐书是为了丰富精神世界,那么种树就是为了美化环境。

在幼儿园的小山坡上,幼儿种下一棵棵属于自己班级的树木,在临近毕业的日子里,精心照顾它们。感恩幼儿园,种下一片林,让这些小树承载着幼儿对幼儿园的感谢与不舍,怀念与回忆,茁壮成长!

作者:

阿坝州小金县机关幼儿园 蒋桂

什么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有什么课程?
2个回答2022-07-06 23:44
以我女儿去年去的巧问教育的幼小衔接来说吧,主要包括了学习专注能力、阅读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这些素质类的培养。之前还了解过学而思的幼小衔接,他们主要是偏向单科知识预习的,我怕这样的的班容易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了。巧问教育的幼小衔接内容更全面,而且有些课程都是用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寓教于乐,小孩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还能开心地掌握新知识,从小就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幼小衔接(9)几个小游戏让幼小衔接更顺畅
1个回答2024-03-21 07:20
你好,下面这个站点的小游戏比较新,种类也比较多,要什么都有哦。
幼小衔接一般在什么时间开班好 幼小衔接开
1个回答2024-05-11 00:52
幼小衔接要解决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期的适应问题,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有重大影响。
好的衔接班主要是培养习惯,包括学习手段、思考方式、表达和基本的技能,让学龄前儿童从自然学习到有规律的学习,去面对和接收上学是怎样的。
如果孩子本身适应能力较弱,或是生活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幼儿园相关辅导欠缺,那么给孩子报班让宝宝提前适应还是很有作用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