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燮

燮的同音字
1个回答2023-08-15 16:01
谢、卸、蟹、泄、屑
燮读什么?
1个回答2023-02-10 08:57
燮xie第四声
王燮的人物生平
1个回答2024-03-10 22:12

北宋靖康年间(1126-1127年),金军攻宋,王燮参加勤王义兵,溃散后沦为盗贼,被鄜延经略使张深招降,官至枢密副都承旨、四壁都巡检使 。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宋高宗以温州观察使王燮为河东经制使 。十二月,金军攻破同州,王燮率部退入四川 。翌年(1128年)六月,宋高宗命王燮知凤翔府 。十一月,延安失陷 ,王燮又率部逃往行在(宋高宗驻跸之处),改授御营前军统制。王燮表请宋高宗驾幸四川,宋高宗不从 。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授淮南招抚使 。七月,王燮与叛将淮东马步军副总管靳赛战于兴化,大败而还 。闰八月,宋高宗以尚书右仆射杜充兼江淮宣抚使,命王燮受其节制 。九月,右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知泗州李成叛变,杜充命王燮镇压,王燮不敢进,闻金军即将渡江,即退兵而还。十一月,金军渡江,杜充命都统制陈淬率右军统制岳飞等十七将三万人及王燮所部一万三千人御敌,王燮率军先逃,陈淬战死,宋军大败 。建炎四年二月,王燮逃往行在,降授文州团练使 。
绍兴三年,六月,命王躞为荆南、潭鼎澧岳置制使,统领所部3万禁兵及御前统制崔增、神武后军统制高进部5000人;调韩世忠等部舟船500只、携5月粮从行,并节制荆潭制置司水军统制吴全所部战船数百、兵万余,前往镇压。十月,王躞率水军至岳州,自水路下游进兵;遣统制官右世达率2000兵趋鼎州,会程昌寓于上游,企图两面夹击。二十九日,王躞率军出击,与杨幺车船水军短兵激战,舟船矮小不敌车船,乃败退桥口(今湖南湘阴西南湘江西岸)。后自率神武前军万余人,陆行趋鼎州,转从上游进剿,并留崔增、吴全等设伏岳州蝙山、洞庭湖口、牌口等处,令以待候上游逼逐,拦截掩杀溃退义军。杨幺察其谋,将计就计,预先将上游诸寨民众、牲畜转移至酉港(今湖南汉寿东北酉港镇)隐蔽;以部分水军牵制上游宋军,遣数千人潜乘车船数只,偃旗息鼓,放流东下,诱歼下游宋军。十一月十二日,王躞、程昌寓率3万步骑及鼎州水军,出下让江口,水陆并进,对沿湖义军水寨逐个围剿,所至皆为空寨。时崔增、吴全伏兵待候日久,遣人探望,见湖中飘流数只车船,料为义军溃败,即率所部乘舟船数百,争相入湖,蜂踊而进。将至阳武口,水面宽阔,义军突然擂鼓呐喊,踏车回旋,横冲直撞,将宋军舟船全部撞沉,尽歼崔增、吴全及属下万余人。旋班师酉港,集中车船水军再败王躞等军。
历史后记不详。

姚燮的姚燮故居
1个回答2024-03-12 00:10

姚张村姚燮故居,当地人称“姚家大屋”,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前后两进,有院子有厢房。百余年时光流逝,如今雕花石窗精美依旧。晚清文学家、画宴早家姚燮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其间完成了《疏影搂词》、《复庄诗问》等传世做槐之作。
据当地村民说,姚燮祖先卖麻发家后造起姚家大屋晌胡雀。大屋临河而筑,后门正对小浃江,门口河埠头非常热闹。如今埠头仍在,曾经用来绑船只的石孔依然清晰可见。

郑燮是谁
2个回答2022-08-25 04:58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
郑燮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23 22:46
郑燮(1693~1765),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郑燮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4-03 01:44
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乡试,结果中了举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

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十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出了个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大了许多的洞,别人不解,去问他,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的恶习和俗气。

五年之后,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板桥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使他能去参加科举考试,最后韩梦周中了进士。

郑板桥因为失去了自己的独子,因此总是经常寻访孤儿,然后倾力相助。县学里的孩子放学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让人给送饭,又想到孩子们走泥路容易坏鞋,就让人找些旧鞋送给他们。

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已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放图章已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在灾情严重时,他依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郑板桥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

郑板桥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已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以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回答者:njflsth - 门吏 二级 8-30 17:32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赵燮的人物简介
1个回答2024-04-05 13:16

擅长书画及鉴定,著作颇丰,先后编著有《中国硬笔书法史》、《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大典》等近二十部,累计200余万字,撰写过“中国名家大师与市场行情系列”文章,先后在《中国文化报》、《美术报》、《收藏》以前所未有的形式整版陆续连载,震惊海内外书画收藏界;发明并制订中国艺术品价值认定办法—“中国ISC艺术品价值评定”办法,由文化部市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实施,成为中国艺术品价值评定重要参考标准;发明了中国艺术品行情指数—“AMI中艺指数”,该指数目 前已成为全国艺术品市场的晴雨表。荣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学术成果一等奖”,“省级文化科技成果一等奖”,赵燮也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称为“中国艺术品指数之父”;主持中国艺术市场年度行情榜,推出中国画家财富榜,作为学术带头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编《中国艺术市场蓝皮书》。

”燮”这字咋念,用同音字发来。谢了。
1个回答2023-02-19 09:12
xie第四声
姜燮故事?
1个回答2024-03-11 03:20

姜夔是为“白石道人”,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中以写词更为著名。姜夔自幼丧母,其父在他17岁时便病逝,故跟随姐姐生活,后常出游。姜夔的一生,其感情经历为人瞩目,因其常写诗词纪念情感。

其中姜夔用情最深,一生难以忘怀的便是合肥的柳氏姐妹,柳氏姐妹是为合肥歌姬,一个擅长吟词填曲,一个能歌善舞,两人均才艺出众,姜夔便与她俩相生相惜,情感浓密,建立了难以忘怀的情谊。

那是姜夔20岁的时候,出游至合肥,便结识柳氏姐妹,姜夔一生的诗词中也有很多是纪念他们之间的情谊,和在诗词中描绘难以忘怀的感叹。姜夔在合肥生活的期间,他们建立了真挚的爱情关系,可惜别离后便不得相见。

姜夔28岁时,曾拜访父亲故友萧德藻,因姜夔才华出众深得其赏识,遂得其侄女相许诺,遂姜夔迎娶萧氏为妻,其中萧氏甚是温柔体贴,但终超越不了柳氏在姜夔心中的地位。萧氏还曾得知姜夔与柳氏姐妹的爱情,曾大度的欲纳其为妾,而对于姜夔来说,当时取萧氏为妻一半是盛情难却,一半是家境窘迫,为了生计,而没有爱情可言。

在姜夔36岁拜访苏州范成大时,被其邀约作诗相赠,深得其赞叹,遂将府中歌妓小红相赠,并在其家中住了一个来月。小红便成为其红颜知己,两人相处甚是愉快,姜夔还为其写下诗词描述那段时日。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