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的答案最终是什么

两小儿辩日教案
1个回答2024-02-16 17:2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第二个对。 忽略地球公转,只考虑自转,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
两小儿辩日教案
1个回答2024-03-11 12:09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第二个对。

忽略地球公转,只考虑自转,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
终其一生只是个平凡的人,你后悔吗?辩论
4个回答2022-12-20 01:42

平凡与否,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我们自己来定义。如果平凡与否,可以自己定义,那么对于不平凡的人生,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我们多数人可能无法成就大的不凡,但小的不凡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如果到了人生最后那一刻,没有人记得我们,或没有人爱我们,那么我们这一生就不是平凡,而是白活。平凡不是注定的,我们可以做些不平凡的事,哪怕是那些不平凡的小事。

扩展资料

终其一生,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是归于平凡,不平凡永远是极少数。年少轻狂时,总觉得“平凡”无异于“平庸”,但凡想想将来自己终将沦为人海中最普通的一个,怎么都有些不甘心。

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老去,吃了一些生活苦,不得不放弃追逐梦想的脚步。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过好平凡的生活,才是一生中最大的不平凡。

《辩论》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1个回答2024-03-06 16:58

   活动目的:

  1、在自主收集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辩论,积极专注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学会关注自己周围发生的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活动准备:

  1、正反两方幼儿已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与资料。

  2、美伊战争的图片一张;正反两方标志;"最佳辩手"奖章;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说美伊战争指导语:(投影仪上显示一美伊战争的图片)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场什么战争?你是怎么知道的?小朋友通过电视、电脑、报纸知道了许多,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知道的关于美伊战争的事情。

  二、引导幼儿确定辩论内容,了解辩论规则。

  1、指导语:关于美伊战争我们知道许多。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一部分幼儿认为美国可以攻打伊拉克,一部分幼儿认为,美国不可以攻打伊拉克。为了这个问题,小朋友分成了正反两方,他们还找了许多资料。今天,我们就请两方小朋友来一场辩论比赛,看哪方能用看到的.听到的信息和资料,大胆表达自己想法,驳倒对方观点。

  2、规则:请正反双方分坐两边,并出示标志,帮助幼儿明确辩论内容;正反双方相互商量,在一堆图片中选择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资料;两场外援助老师与幼儿一起讨论:该从那些方面表达自己观点,说服对方?这些图片能说明什么问题?

  三、幼儿进行辩论,教师以主持的身份参与指导。

  1、指导幼儿倾听,并帮助幼儿找到对方表达中的漏洞,有针对性的讲自己的观点。

  2、拓展幼儿辩论的思路,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图片资料。

  四、讲评并做总结,正反双方幼儿互评最佳辩手。

  注意:

  1、双方都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话和观点,找到对方的问题。

  2、能针对对方的问题,大胆的把看到的听到的想法表达出来。

为案件其中的一个当事人辩护,标题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4-17 00:21
为刑事案件的一个嫌疑人或被告人辩护,标题就是简单的《辩护词》 ,也有的加上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姓名、案件罪名,写成《李某某盗窃案辩护词》的。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终极答案
1个回答2023-03-20 09:55
为了感受一下死的滋味
善终公案的是哪个故事?
1个回答2024-02-25 09:22

胡适与江冬秀这段包办婚姻的“善终”,一度被认为是“民国七大奇事”之一。

这桩婚姻最大的“奇”在于:胡适本身,是反封建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的先驱。

一个先驱,拉天下人出“包办婚姻”的坑,自己却待在坑里,这不是最大的“奇”么?

这桩婚姻的另一个“奇”在于,胡适与江东秀二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在世俗眼里皆是不匹配的:胡适是留洋才子,江冬秀却是小脚村姑;胡适俊朗帅气,江冬秀却姿容平庸;胡适气度不凡,江冬秀却举止粗鄙......

正因为两人间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两人刚结婚时,时人就断言:这段婚姻,绝走不了五年。

人们敢如此定论,是因为,在那个时兴自由恋爱的年月,但凡有些本事的男子,都以“反封建包办婚姻”为由,抛弃了原配,如徐志摩、郁达夫、刘海栗等等。

如此的社会背景下,世人都相信:提倡新思想、反对包办婚姻的先驱胡适,一定会选择抛弃小脚的封建太太。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胡适非但未与江冬秀离婚,而且还与她谱写了一段风采别样的爱情传奇。

小学生玩电脑的反方案例(辩论用)急
1个回答2024-02-21 01:22

小学生玩电脑的反方案例:

有一名六年级男生,让同学捎来了其父亲给写的病假条,三天后,老师带着全班的班干部去看望这位有病的同学,然而在他家里,碰上了如梦初醒的父亲,原来孩子已经三天没上学了,事后老师也才弄明白,原来请假条是网吧老板代替完成的。三天没来上学的孩子不是去看医生,而在网吧里过了三天。


请问正方同学有什么想法?

异地恋文案短句异地恋终于见面的文案
1个回答2024-02-21 02:11
异地恋是一种特别的恋爱,两人跨越距离相爱,比普通情侣要经历更多的考验,因此异地恋总是不被看好的,但是异地恋情侣却不这样认为,爱了就是爱了,一直走下去才知道结果,下面就来看看异地恋文案短句?

一、异地恋文案短句
1、熬过异地恋,就是一生。
2、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3、因为有爱,所以可抵万难。
4、异地恋最烦的就是隔着屏幕扇不到他的狗脸。
5、即使我们隔空相爱,也时刻感觉你就在我身边。
6、你在我身边,我踏实一点。你不在我身边,那我就勇敢一点。
7、虽然不能天天腻在一起,也没办法每天见面,但你永远都是我最想见的人。
8、我没感觉我在异地恋呀,我感觉他一直在我身边,我现在要好好替他照顾我自己,等他回来让他照顾我。
二、异地恋终于见面的文案
1、今天女孩要赴男孩的约。
2、今天我们终于可以一起看月亮啦。
3、要见我养的猪了。我收拾好了,粗发。
4、要把这些日子攒下的力气都用来抱紧你。
5、结束了短暂的异地恋,接下来一定是最最最美好的。
6、哭啦哭啦,终于见面了,异地恋太难了,等你等的好苦啊!
7、从今天起,连呼吸的空气都是同一片区,诶这感觉可真好。
8、异地恋结束啦,比起异地的时候每天数着日子等见面,现在的生活简直幸福爆棚。
请问什么叫一辩,二辩,三辩,谢谢
1个回答2024-04-11 04:05
一般四对四辩论赛,分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一辩最先发言,开场陈词,陈述你方主要观点。气质要求沉稳,能hold住全场。重点在于全面。二辩和三辩要求反应快,应变能力强,主要用于和对手一对一攻辩环节。能很快揪出对方的漏洞,要咄咄逼人。四辩也要求沉稳,能总结自己的优势和对方的所有缺点,要求在场上能注意力集中,收集对方的缺点,能在比赛时间内总结出对方的所有的漏洞。
下面再给你写个详细的,是我之前写过的。一辩开篇陈词,时间三分钟,要把你方观点明确提出,理论更多事例可以少些,另外一辩还要在攻辩结束后进行一分半钟的攻辩小结,主要以挑出对方错误为主,场上总结一部分,场下准备一部分。二辩和三辩主要进行攻辩,正方二辩先选反方二辩或三辩任意辩手攻辩,问者只能问不能答,答者一样,提问时间一共30秒,回答时间一共一分三十秒。然后反方二辩选正方二三辩回答,正方三辩选反方二三辩回答,反方三辩选正方二三辩回答。然后是前面提过的攻辩小结,接下来是自由辩环节,4位辩手均可作答,由正方先开始,双方各有5分钟。此时4辩应多发言。观众提问环节,观众可向双方各提两个问题,先向反方1个,再向正方1个,再反方,再正方。除四辩外任一辩手作答,回答时间为1分钟。最后总结陈词,由反方先开始,时间4分钟。一四辩要求沉稳一些,二三辩要求反应快,临场发挥好。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