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论语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个回答2024-03-03 09:22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出自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他‘文’的称号呢?”

孔子说:“他聪明勤勉,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他‘文’的称号。”

作品介绍:

《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由孔子生前的话语从而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此外,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三思而后行(凡事都要再三思考而后行动)”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论语敏而什么不耻下问
1个回答2024-02-29 23:1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

释义:

“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释义: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因此谥法中将”勤学好问“谥为文,这大概就是人们的返戚困难之处吧。孔圉能够谥为文,也就是因为这样而已。)

【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

【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中拆的汲取营养。

【演变】现常指”聪明且好学习,不耻于向不如自己的人来问。“但卖世枣这是一个错误的解释。

成语由来:

尽管孔文子德行不佳——“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但是仍然被谥为”文“,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而孔子对错分明,不否定他的难能可贵的优点,告诉子贡他的谥的来由——虽然他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7 10:41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用英语应该怎么
1个回答2024-01-18 22:3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英文翻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right as is fond of studying. Buchixiawen" 

重点词汇

敏而好学Bright as (he) is, (he) is fond of studying.

不耻下问not feel ashamed to ask and learn from one's subordinates; be modest enough to co

敏儿好学不耻下问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1 01:22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个回答2024-03-03 17:2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 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蔽拆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宏指枣’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逗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什么
1个回答2024-04-21 14:26

mǐn ér hào xué ,bù chǐ xià wèn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 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作品名称

《论语》

创作年代

春秋时期

文学体裁

文言文

作    者

孔子

作者出生地

山东曲阜

作者本名

孔丘

释义

敏:勤勉;好:喜好。

基本解释

注释:耻:羞耻,奇耻大辱

出处 :《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释:

“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 (释义: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因此谥法中将”勤学好问“谥为文,这大概就是人们的困难之处吧。孔圉能够谥为文,也就是因为这样而已。)

用法 :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反义词 :好为人师、骄傲自满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1-23 20:05

mǐn ér hào xué ,bù chǐ xià wèn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枣宏知、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 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作品名称

《论语》

创作年代

春秋时期

文学体裁

文言文

作    者

孔子

作者出生地

山东曲阜

作者本名

孔丘

释义

敏:勤勉;好:喜好。

基本解释

注释:耻:羞耻,奇耻大辱

出处 :《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释:

“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凳消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 (释义: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因此谥法中将”勤学好问“谥为文,这大概就是人们的困难之处吧。孔圉能够谥为文,也就是因为这样而已。)

用法 :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绝歼教

反义词 :好为人师、骄傲自满

敏儿好学,不耻下问的作者是谁
1个回答2023-10-24 18:11
孔子爷爷说的
敏而好学什么耻什么
1个回答2024-02-10 19:4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拼音] mǐn ér hào xué ,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  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