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绵阳江油幼儿师范。
1个回答2024-02-07 07:27
前江油师范学校江油市老火车站边建设路前我们小学老师都里毕业现改成幼儿师范学校了应该还行吧师资和学校设备还有定基础并且才开始办相信会办好
绵阳为什么叫“绵阳”?
2个回答2023-04-30 02:50
绵阳之所以叫绵阳是因为那点专生产绵花糖而且阳光很好,所以全龙年间下绵阳时,叫着绵花糖晒着太阳,就把那取名叫绵阳了得.
成都问什么叫成都,绵阳为什么叫绵阳?
1个回答2022-09-10 18:24
成都又叫绵阳很简单的
绵阳为什么叫绵阳?绵羊?
1个回答2023-10-22 18:20
因为在火锅里 绵羊比山羊好吃==
绵阳师范大学是本科还是专科
2个回答2023-07-13 12:20
公立,二本。里面有专科。
绵阳有哪些名人?
2个回答2022-05-17 12:42
我们绵阳南湖有个六一堂。是文人欧阳修的住宅
绵阳有哪些名人?
5个回答2024-01-04 19:13
绵阳,古称“涪城”、“绵州”,自古有“蜀道明珠”、“富乐之乡”之美誉。在这座城市里培养出了许多名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绵阳极具代表性九大人物。

李白
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别名李十二,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王涣
办事雷厉风行
王涣,字稚子,东汉广汉郡郪县(今四川三台)人,其父王顺曾任安定郡太守。青年时期的王涣,其实是个纨袴子弟,他性情乖张,不受约束,常打架斗殴,甚至与一些不良子弟-。后来,王涣浪子回头,改恶从善,专心于坟典,钻研历代律令。但京师这个人人犯难的位置上,却留下了两位名人,一个是东汉初期的强项令董宣,另一个就是“神算”王涣。

哀章
新莽四辅之一
哀章,梓潼人,西汉末年太学生,后为新朝时期王莽幸臣。王莽死后,他和太师王匡共降更始政权,皆被杀。西汉末期,哀章是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当他看到王莽做了摄皇帝后,把符瑞视若神明,迟早要做真的皇帝,于是他决心来一次政治冒险。他偷偷做了两检铜匮,一检上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检上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

王崇
梁、益二州有代表性的俊杰
王崇,字幼远,广汉郪人。东汉将作大匠王堂后裔。祖父王商,字文表,州牧刘璋时担任蜀郡太守,有懿德高名,名在《耆旧传》。父王彭,字仲,官至蜀汉巴郡太守。王崇兄弟四人,年轻时并有令望,名闻益州。崇博闻广识,学识渊博,性格高雅广弘,被称为贞士。蜀汉时,王崇官至东观郎,负责国史修撰,校定文字。

清了禅师
杭州径山寺第十五代主持
清了禅师(1088—1151),俗家姓雍,四川左绵人。襁褓时抱入圣果寺,一见佛像,喜动眉睫。北宋元符元年(1098),出家圣果寺,依清俊大师为小沙弥。崇宁五年(1106),登坛试讲《妙法莲华经》,说理圆融,听众称善。从此受戒得度,即往成都大慈寺学习天台经论,修持止观法门。次年,经湖北沔口、汉阳,直奔河南丹霞山,拜谒子淳禅师。

姚希得
江东安抚使
姚希得,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授小溪县主簿。改知蒲江县。再改通判太平州、福州。居官抑强扶弱,政声著闻。理宗初立,召为国子监丞。迁太府寺丞。擢著作郎。复除秘书少监。入对,言君子小人之辨,至为详审。未几,迁宗正少卿,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寻以论罢。后知庆元府,为沿海制置使,广募水军,造战舰,蓄粮食。

释海灯
七曲山大庙住持
释海灯(1902-1989),生于四川江油,俗姓范,名靖鹤,字剑英,又名无病,号无病道人,法号:海灯。中国当代的传奇人物、著名诗人、武术家、禅宗上师。接智光老法师传临济正宗法。接虚云老和尚传沩仰宗法脉,赐法名 “宣明”。 海灯是禅宗沩仰宗第九代祖师宣明。

杜微
道德品行极佳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县人。年少时跟随广汉任安学习经学。东汉末年,担任益州从事,但不久后辞职。杜微装作耳聋,隐居于山野之中。后来诸葛亮想要任命杜微为益州主簿,杜微推辞,诸葛亮便派遣车辆去迎接杜微。二人见面后,诸葛亮又连写两篇文章劝说杜微,希望杜微能够辅佐后主,最后诸葛亮任命杜微为谏议大夫。

尹默
蜀汉有名的经学家
尹默,字思潜,蜀汉涪县(今绵阳市区)人。蜀汉益州士人重视当时流行的经学,而忽视对古文经学的研究,尹默认为这种学风会造成知识不够广博。于是游学荆州,拜经学家司马徽、宋忠为师,广泛地吸取知识。他博通《诗》、《书》、《礼》、《易》、《春秋》,特别精研《左氏春秋》。
绵阳有那些故事
1个回答2024-02-27 05:43
岁月悠悠,历史悠悠。据史学家考证:早在两万年前,绵阳属辖的平通河两岸,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在三千多年前, 四川盆地所分为的巴国和蜀国两个奴隶制国家,就以今天的涪江河为界,地处巴、蜀两国分界线上的绵阳不仅成为两国的交通要冲,而且成为两国文化的交汇处。蜀汉时朗,绵阳地位更是彰显,有着 "蜀汉兴亡在涪城"之说。唐宋时期,地处川西北要冲,而且长期又相对安定的绵阳,吸引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来绵旅游、寓居,被誉为“初唐四杰”中的王勃、卢照邻、杨炯先后都来过绵州,并写下不朽的诗文。伟大的诗人杜甫在绵寓居朝间,创作了《越王楼歌》等数十首瑰丽的诗篇。晚唐诗人李商隐、中国波斯籍诗人李峋等文人墨客也曾在绵长时间停留过,这些给绵阳带来了丰厚的外来文明和促进了绵阳文化的繁荣,其中不乏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绵阳是人文荟萃的地方,黄帝元妃、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发明家嫘祖,治水英雄、先贤大禹,文昌帝君,诗仙李白,文豪欧阳修,文学家沙汀,武林奇人海灯,均为绵阳人氏;刘备、诸葛亮、唐明皇、司马相如、杜甫、苏轼、陆游都曾在这里留下过不朽诗文或精彩故事;当代的核科学家邓稼先更是功勋卓著。
希望能帮到你·
绵阳成语?
1个回答2024-03-03 01:58

绵延不断 绵绵不绝 绵里薄材 绵延起伏 缠绵幽怨 

 

福寿绵长 稠迭连绵 此恨绵绵 连绵不断 绵绵不绝,

 

缦缦奈何 绵延不绝 悱恻缠绵 连绵不绝 绵绵缗缗 

 

缠绵缱绻 绵绵不息 绵里裹铁 情意绵绵 绵绵不断 

 

绵绵瓜瓞 缠绵蕴藉 搓绵扯絮 缠绵床褥 挦绵扯絮 

 

福寿绵绵 黄绵袄子 连绵起伏 绵言细语 绵里藏针 

 

缠绵床第 绵里针 绵力薄材 缠绵悱恻 瓜瓞绵绵  

 

绵裹秤锤 

绵阳有哪些名人?
1个回答2024-03-28 04:41
绵阳,古称“涪城”、“绵州”,自古有“蜀道明珠”、“富乐之乡”之美誉。在这座城市里培养出了许多名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绵阳极具代表性九大人物。

李白
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别名李十二,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王涣
办事雷厉风行
王涣,字稚子,东汉广汉郡郪县(今四川三台)人,其父王顺曾任安定郡太守。青年时期的王涣,其实是个纨袴子弟,他性情乖张,不受约束,常打架斗殴,甚至与一些不良子弟-。后来,王涣浪子回头,改恶从善,专心于坟典,钻研历代律令。但京师这个人人犯难的位置上,却留下了两位名人,一个是东汉初期的强项令董宣,另一个就是“神算”王涣。

哀章
新莽四辅之一
哀章,梓潼人,西汉末年太学生,后为新朝时期王莽幸臣。王莽死后,他和太师王匡共降更始政权,皆被杀。西汉末期,哀章是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当他看到王莽做了摄皇帝后,把符瑞视若神明,迟早要做真的皇帝,于是他决心来一次政治冒险。他偷偷做了两检铜匮,一检上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检上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

王崇
梁、益二州有代表性的俊杰
王崇,字幼远,广汉郪人。东汉将作大匠王堂后裔。祖父王商,字文表,州牧刘璋时担任蜀郡太守,有懿德高名,名在《耆旧传》。父王彭,字仲,官至蜀汉巴郡太守。王崇兄弟四人,年轻时并有令望,名闻益州。崇博闻广识,学识渊博,性格高雅广弘,被称为贞士。蜀汉时,王崇官至东观郎,负责国史修撰,校定文字。

清了禅师
杭州径山寺第十五代主持
清了禅师(1088—1151),俗家姓雍,四川左绵人。襁褓时抱入圣果寺,一见佛像,喜动眉睫。北宋元符元年(1098),出家圣果寺,依清俊大师为小沙弥。崇宁五年(1106),登坛试讲《妙法莲华经》,说理圆融,听众称善。从此受戒得度,即往成都大慈寺学习天台经论,修持止观法门。次年,经湖北沔口、汉阳,直奔河南丹霞山,拜谒子淳禅师。

姚希得
江东安抚使
姚希得,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授小溪县主簿。改知蒲江县。再改通判太平州、福州。居官抑强扶弱,政声著闻。理宗初立,召为国子监丞。迁太府寺丞。擢著作郎。复除秘书少监。入对,言君子小人之辨,至为详审。未几,迁宗正少卿,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寻以论罢。后知庆元府,为沿海制置使,广募水军,造战舰,蓄粮食。

释海灯
七曲山大庙住持
释海灯(1902-1989),生于四川江油,俗姓范,名靖鹤,字剑英,又名无病,号无病道人,法号:海灯。中国当代的传奇人物、著名诗人、武术家、禅宗上师。接智光老法师传临济正宗法。接虚云老和尚传沩仰宗法脉,赐法名 “宣明”。 海灯是禅宗沩仰宗第九代祖师宣明。

杜微
道德品行极佳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县人。年少时跟随广汉任安学习经学。东汉末年,担任益州从事,但不久后辞职。杜微装作耳聋,隐居于山野之中。后来诸葛亮想要任命杜微为益州主簿,杜微推辞,诸葛亮便派遣车辆去迎接杜微。二人见面后,诸葛亮又连写两篇文章劝说杜微,希望杜微能够辅佐后主,最后诸葛亮任命杜微为谏议大夫。

尹默
蜀汉有名的经学家
尹默,字思潜,蜀汉涪县(今绵阳市区)人。蜀汉益州士人重视当时流行的经学,而忽视对古文经学的研究,尹默认为这种学风会造成知识不够广博。于是游学荆州,拜经学家司马徽、宋忠为师,广泛地吸取知识。他博通《诗》、《书》、《礼》、《易》、《春秋》,特别精研《左氏春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