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娄三娄四

儒林外史娄三的事迹?
1个回答2024-03-13 17:58

富家子弟娄三公子,“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中鼎甲,入翰林,激成了一肚子牢骚不平”,在京师呆得无聊,返回故里。无意中碰到与自己见解相同的读书君子,于是引以为知音,起了“求贤访道”的雅兴,于是一伙“名士”(杨执中、权勿用、牛布衣、陈和甫、张铁臂、蘧公孙等人)聚集在他们周围。凑成了一个莺脰湖高士集会。二娄的心地倒也纯良,也颇有些真名士的习气和风度,待人诚朴、谦虚恭谨。对待杨执中、权勿用,也是真心礼遇,不求酬报,可谓“翩翩浊世之贤公子”,然而,“轻信而交,并不夷考其人生平之贤否,猝尔闻名,遂与定交”。

儒林外史中的娄三娄四的主要事件
2个回答2024-01-06 04:53
富家子弟娄三娄四公子,“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中鼎甲,入翰林,激成了一肚子牢骚不平”,在京师呆得无聊,返回故里,无意中碰到与自己见解相同的读书君子,于是引以为知音,起了“求贤访道”的雅兴,于是一伙“名士”(杨执中、权勿用、牛布衣、陈和甫、张铁臂、蘧公孙等人)聚集在他们周围,凑成了一个莺脰湖高士集会。二娄的心地倒也纯良,也颇有些真名士的习气和风度,待人诚朴、谦虚恭谨,对待杨执中、权勿用,也是真心礼遇,不求酬报,可谓“翩翩浊世之贤公子”,然而,“轻信而交,并不夷考其人生平之贤否,猝尔闻名,遂与定交”,所以大都所交非人~
小娄娄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9-29 01:40
  是小喽啰。喽指摇旗呐喊的小兵,啰是敲锣的,泛指跟班的、摇旗呐喊的小人物。
娄底历史人物曾国藩
1个回答2024-03-23 02:16
错了,他可不是娄底人哦!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湖南娄底市有哪些历史名人?大家都来回答!
1个回答2024-03-13 17:17
啊!1,娄底双峰荷叶--曾藩,(晚清名臣)

2,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

3,辛亥革命先驱陈华,

4,共早期领导蔡森,

5,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

6,全副委员 蔡畅 湖南双峰,

7,,三蜀汉名相蒋琬,

8, 元朝士、著名文家冯振,

9,明代官清、民疏、官至理寺右评事、太仆寺丞贺宗,

10,湖南省委书记,书画家 熊清泉 湖南双峰,

11,近代辛亥革命先驱、著名政治家禹谟,

12,领宋希濂,

13,鉴湖侠秋瑾,

14,同盟第员唐群英,

15,模范妇领袖向警予等!
娄姓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15 20:36
娄坚、娄忱、娄僧、娄妃、娄云庆等。
1、娄坚:明代诗人。经明行修,工诗善书,时人合唐时升、陈嘉燧、李流芳及娄坚诗刻,谓之曰《嘉定四先生集》。
2、娄忱:明代学者,传父学,十载不下楼,从游者甚众,学舍不能容,其弟子有架木为巢而读书者。
3、娄僧:宋代承天寺僧人,中指有七节。时仁宗赵祯刚出世,啼哭不止,知娄僧有奇术,遂召入宫。僧按幼主头顶,曰:“莫叫,莫叫,何以当初莫笑。”哭声乃止。
4、娄妃:明代上饶人娄谅之女,嫁宁王朱宸濠为妃,有贤德。宁王起兵谋反,娄妃屡谏不听。兵败被杀。临终前叹曰:“昔商纣听妇人之言而亡,吾不听妇人之言而死。後悔晚矣!”清代人蒋士铨写《一片石》,《第二碑》两传奇,哀悼此妃。
5、娄云庆:湖南省长沙人。咸丰十年,小池驿之战,功最,擢参将。克宁国,以提督记名,赐黄马褂。捻平,云庆请归养。光绪初,复起授正定镇总兵。十七年,擢湖南提督。三十年,以老乞归,卒于家。
娄三和娄四有哪些事迹?
1个回答2024-03-16 00:59

娄三娄四的主要事迹和人物形象是如下:

在娄氏兄弟身上,因科名蹭蹬而表现出的特征是:他们有极强的知音难觅之感,以至于妄认“同道”。像娄氏兄弟那样对成祖和宁王所发的骇俗之言,自然很少有人敢公开地表示赞同,这是可能触忤朝廷的议论,可不是小事情。

马二先生就曾被县里的差人以王举人当年逃难的木箱为由唬得面如土色,托辞就是他的朋友蘧公孙忤逆朝廷,以此为要胁挤干了他身上的银两。其实,有娄氏兄弟这样看法的应该不乏其人,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势下,极少有人敢冒大不韪说出来。

娄三、娄四和知音。

其实,有娄氏兄弟这样看法的应该不乏其人,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势下,极少有人敢冒大不韪说出来。所以,长兄也怕惹出事劝他们回老家,姑丈蘧太守对他们妄言天下、非议朝政的行止,就正色提出告诫:“成败论人,固是庸人之见,但本朝大事,你我做臣子的,说话须要谨慎。”

自己的一番卓识高见无人响应,娄氏兄弟颇有知音难觅的感慨。恰巧,府上的家人邹吉甫向他们谈起新市镇上有个杨执中,此人说过“本朝的天下要同孔夫子的周朝一样好的,就为出了个永乐爷就弄坏了”的话。娄氏兄弟不由大惊,竟然还有和他们一样对永乐爷表示不满的人,真是难得的知音。

娄星区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2-14 19:26

娄星区古属荆州地域。
战国时期属楚。
秦代属湘南县。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属连道。
南朝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属湘乡县。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属衡山县。
唐武德一百年(公元622年)复属湘乡县,直至民国时期隶属不变。
1951年8月属新置蓝田县(后更名涟源县)。
1960年1月成立娄底市,属邵阳专署。
1962年10月撤市复属涟源县。
1980年7月恢复娄底市,属娄底地区。
1999年7月撤市建区,是地级娄底市唯一的中心城市。 南朝,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连道并入湘乡县,唐五代前,湘乡县曾划分15乡85里,娄星境内属常安乡。五代后有割并。宋熙宁五年(1073年)划常安、长乐二乡之半共8道新置的安化县后,湘乡县地实为12乡、3坊、46里,境内仍为常宁乡。元、明承旧制。  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896年)循区孺都,湘乡县分乡12个,下编都44个,坊3个,常安乡析置为常安、神童两乡,境内为神童乡,统辖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等4个都。都下分区、区下分牌。分别由都总、区总、牌头等地方官员行使管理职权。  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公元1860年)湘乡县按习惯2011的政区分野将全县分2011、中、首三里,境内属2011里、辖4都。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神童乡改为神童镇,区划未变。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年并乡划区,湘乡划并为10个区,境内为第九区,都制辖置仍旧,从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至1949年,境内区划从废都制乡,撤区并乡,施行保甲制,分为丰乐、云下、乐善、延福4乡。  1949年8月13日,湘乡县城解放,9月1日成立湘乡县人民政府,重新划分行政区划,湘乡县划为11个区、47个乡、1个镇、保甲沿用旧制,境内仍为第九区,辖丰乐、云下、延福、乐善4个乡和娄底镇。  1950年6月,湘乡县第二次划乡建政,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湘乡县分设11个区,308个乡、7个镇,2156个村,娄底为第九区。
1951年8月属新置蓝田县(后更名涟源县),1960年1月成立娄底市,属邵阳专署。1962年10月撤市复属涟源县。1980年7月恢复娄底市,属娄底地区。1999年7月撤市建区,是地级娄底市唯一的中心城市。 1951年8月18日,将娄底第九区划属新置的蓝田县管辖。
1952年3月,蓝田县析大区置小区,析大乡置小乡。娄底第九区31个乡、1个镇,229个村析置小区4个,小乡120个,镇2个,全部或部分属今区行政区域的为90个乡,2个镇。4个区为:八区渡头塘区;九区娄底区;十区小碧区;十一区万宝区;十二区水洞底区。娄底镇属九区,磨石镇属十一区。  1953年,调整乡镇体制,小乡并大乡,区以次第更名属娄底或部分属娄底(今区划)的为八、九、十、十一、十二区,共并乡57个,镇1个。
1954年4月,区人民政府改名“区公所”,乡镇人民政府改名为“乡、镇人民委员会”。
1956年,湘乡县十字乡的一部分和岩江乡木山村共85户,涧山乡9户分别划入境内的杉山、小碧、西阳乡、杉山乡的41户划归湘乡县涧山乡。6月,涟源县撤区并乡,施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撤销八、九、十、十一、十二区,将境内所属57个乡,1个镇,析为娄底乡,杉山乡、西阳乡、小碧乡、新庄乡、增加乡、磨石乡、万宝乡、茶园乡、红土乡、明境乡、印溪乡等12个乡,建立176个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7年1月,设立娄底街道,辖8个乡,共131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另将属区域的增加乡、印溪乡、明镜乡、红土乡分别划给桥头河街道和杨家滩街道。
1958年9月,撤销娄底街道和所属乡及高级农业合作社。在原区域内,建立乡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3个,生产大队61个、即娄底人民公社18个生产大队,万宝人民公社21个生产大队;小碧人民公社22个生产大队。娄星区域生产大队后调整为73个。
1960年2月3日,中共湖南省委批准,从涟源县析出娄底人民公社24个生产大队,小碧人民公社18个生产大队,水洞底人民公社5个生产大队,万宝人民公社6个生产大队,渡头塘人民公社13个生产大队,共66个生产大队新置娄底市,娄底市重新析为7个人民公社,72个生产大队,6个社区,7个人民公社即为冠曹、小碧、明镜、三元、恩口、茅塘、斗笠山等公社。  1961年,政区由7个人民公社,72个生产大队,6个社区调整为14个人民公社、218个生产大队、6个社区。14个人民公社为茅塘、大科、百亩、石井、恩口、小碧、犁头、西阳、增加、渡头塘、明镜、斗笠山、双江、杉山等。  1962年10月26日,撤销娄底市,境内仍旧属涟源县管辖。涟源县增设娄底区,渡头塘区和娄底镇。境内调整为1个镇、9个人民公社,199个生产大队,4个社区。娄底区辖9个公社,186个生产大队,娄底镇辖13个生产大队,4个社区。  1968年9月,区公所改名为区革命领导小组,社、镇管理委员会改名为社、镇革命委员会。10月撤销娄底区。人民公社进行合并,娄底镇未变。  1969年11月,涟源县恢复娄底区建制。娄底镇辖属不变。
1980年7月1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市建制,将娄底镇所属行政区域和娄底区所属西阳人民公社的方石、水洋、杉山公社的民福、东风、百亩公社的思塘等5个生产大队划归娄底市。市行政区划为2个人民公社,3个街道,37个生产大队,373个生产队,19个社区,267个居民小组。
1983年3月26日,国务院发文将娄底市划入湘潭市,改名娄底区(县级,未实施)。7月13日,又从湘潭划出恢复原建制。
1984年3月,改变政社合一的公社体制,将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人民政府。同年7月11日,将涟源县娄底区所属8个乡划归娄底市,娄底市城郊扩为10个乡、200个村,2151个村民小组。  1986年1月28日,撤销杉山乡,建立杉山镇,将由花山街道托管的恩口、花垣、杉山3个社区移交杉山镇。  1989年,全市9个乡、1个镇、3个街道、200个村,2140个村民小组,31个居民委员会、463个居民小组。
2000年,娄星区辖4个街道、3个镇、7个乡。
2003年4月,将娄星区西阳镇及涟滨乡、杉山镇的7个村和花山街道、黄泥塘街道的2个社区委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这次调整的范围是:将原属娄星区管辖的西阳镇全部,涟滨乡的仙人桥、民福、茅塘3个村,杉山镇的高车、太保、澄清、九仑4个村,花山街道的南石社区以及黄泥塘街道的仙人阁社区划入开发区,委托开发区党委和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
2003年,撤销大科乡、涟滨乡、西阳镇,将撤销的2乡1镇与杉山镇划出的4个村设立大科、涟滨、大埠桥3个街道。原有的花山、乐坪、黄泥塘、长青4个街道也相应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同时,调整原有社区,组建社区,调整后娄星区共有52个社区。
2004年,辖4个乡、3个镇、7个街道,共162个村,53个社区,其中涟滨、大埠桥2个街道共7个村14个社区,由市政府委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

娄葑街道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10 14:02

娄葑人主食以饭粥为主,面食、糕点为辅。一日三餐,早晚吃粥,中午吃饭。随着娄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早餐吃面、馄饨、大饼、油条、馒头、面包等点心的逐渐增多,还有的配喝牛奶。
糕点:娄葑地区偏好甜食,糕点多带甜味。大年初一吃年糕、圆子,元宵节尝元宵,清明节品青团子,立夏日有酒酿,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焐藕、廿四夜(农历十二月)的汤团等,基本上都带有甜味。
菜肴:娄葑地区盛产各种旱地蔬菜和烂田(水生)蔬菜,常见的有青菜、萝卜、茭白、藕、丝瓜、黄瓜、韭菜、毛豆、豇豆等。收获季节,农户除留一部份食用外,往往要腌制一些雪里红和菜苋,以备蔬菜淡季时食用,会做酱的农户还做些酱菜下粥。有的农户养一些鸡、鸭、鹅,生的蛋换些油盐酱醋,或腌制后做吃粥菜。条件较好的还有腌咸肉的。
解放后,人们的生活逐渐好转,菜渐渐丰盛起来。80年代后,普通人家也经常可以见到荤腥,过年过节菜肴更是琳琅满目,摆满桌面。随着蔬菜大棚技术的推广和外地蔬菜的大量涌入,蔬菜供应已经“淡季不淡”,人们餐桌上的腌制品已大大减少。

娄姓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1-05 12:28
娄坚、娄忱、娄僧、娄妃、娄云庆等。

1、娄坚:明代诗人。经明行修,工诗善书,时人合唐时升、陈嘉燧、李流芳及娄坚诗刻,谓之曰《嘉定四先生集》。

2、娄忱:明代学者,传父学,十载不下楼,从游者甚众,学舍不能容,其弟子有架木为巢而读书者。

3、娄僧:宋代承天寺僧人,中指有七节。时仁宗赵祯刚出世,啼哭不止,知娄僧有奇术,遂召入宫。僧按幼主头顶,曰:“莫叫,莫叫,何以当初莫笑。”哭声乃止。

4、娄妃:明代上饶人娄谅之女,嫁宁王朱宸濠为妃,有贤德。宁王起兵谋反,娄妃屡谏不听。兵败被杀。临终前叹曰:“昔商纣听妇人之言而亡,吾不听 妇人之言而死。後悔晚矣!”清代人蒋士铨写《一片石》,《第二碑》两传奇, 哀悼此妃。

5、娄云庆:湖南省长沙人。咸丰十年,小池驿之战,功最,擢参将。克宁国,以提督记名,赐黄马褂。捻平,云庆请归养。光绪初,复起授正定镇总兵。十七年,擢湖南提督。三十年,以老乞归,卒于家。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