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黄鹤楼的句子

描写黄鹤楼的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2-12 00:19
一去不返 悠悠岁月、历历可数、历历在目、芳草萋萋。
悠悠南山、白云悠悠 杳如黄鹤
黑白分明、青黄不接、无欲则刚、三更半夜
如日中天、恒河沙数 山穷水尽、七上八下
相依为命、病入膏肓、大千世界、杀一儆百
依山傍水、四海为家、千里迢迢、层层叠叠
苦尽甘来、川流不息、举目无亲、琼楼玉宇
描述黄鹤楼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7 19:04

1、芳草萋萋

读音是fāng cǎo qī qī,形容草木茂盛。出处唐·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白话释义: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2、杳如黄鹤

读音是yǎo rú huáng hè,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出处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白话释义: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3、一去不返

读音是yī qù bù fǎn,指一去就不再回来了。比喻事情已成为过去,再不能重现。出处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白话释义: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扩展资料:

关于黄鹤楼的诗句: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话文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2、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出自唐代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白话文释义: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武汉市黄鹤楼可以用什么成语来描写?
1个回答2024-03-16 17:11

1、遐 迩 闻 名 

【拼音】: xiá ěr wén míng

【解释】: 遐:远;迩:近。形 容 名 声 很 大,远 近 都 知 道。

【出处】: 《南 齐 书 · 高 帝 纪 上》:“上 流 声 议,遐 迩 所 闻。”

【举例造句】: 江 西 景 德 镇 的 瓷 器 质 地 优 良,工 艺 精 美,一 向 遐 迩 闻 名。

【拼音代码】: x e w m

【近义词】:举 世 闻 名、闻 名 遐 尔、大 名 鼎 鼎

【反义词】: 默 默 无 闻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 名 声 很 大

【英文】: be well-known far and near


2、登 高 望 远 

【拼音】: dēng gāo wàng yuǎn

【解释】: 登 上 高 处,看 得 更 远。也 比 喻 思 想 境 界 高,目 光 远 大。

【出处】: 战 国 · 赵 · 荀 况《荀 子 · 劝 学》:“我 尝 跂 高 而 望 矣,不 如 登 高 之 博 见 也。”

【举例造句】: 登 高 望 远,人 人 怀 故 国 之 悲;抚 景 伤 情,处 处 洒 穷 途 之 泣。 ★ 元 · 郑 光 祖《王 粲 登 楼》

【拼音代码】: d g w y

【歇后语】: 重 阳 节 上 山

【灯谜】: 登 上 泰 山 望 东 海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 人 的 思 想

【英文】: ascend a height to enjou a disant view

描述黄鹤楼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4 19:00

1、芳草萋萋读音是fāng cǎo qī qī,形容草木茂盛。出处唐·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白话释义: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2、杳如黄鹤读音是yǎo rú huáng hè,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出处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白话释义: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3、一去不返读音是yī qù bù fǎn,指一去就不再回来了。比喻事情已成为过去,再不能重现。出处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白话释义: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扩展资料:关于黄鹤楼的诗句: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话文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2、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出自唐代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白话文释义: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登黄鹤楼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情景
1个回答2024-03-08 00:23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这是翻译,应该就是这种场景
黄鹤楼的由来传说
1个回答2024-02-11 04:24

黄鹤楼的由来传说如下:

关于黄鹤楼的由来,有个美丽的传说:古代武昌蛇山上有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士来饮酒,辛老班不收其酒钱。道士为感谢辛老板的千乘之饮,临别时,用橘子皮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谁知此仙鹤在客人来饮酒时,会跳舞劝酒。

从此酒店生意红火,辛老板也靠此发了财。十年后道士重来,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也骑鹤而走了。辛老板为纪念此事,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历史上的黄鹤楼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诗碑廊、古肆商业街组成。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是一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诵。

因这首诗,使很多人产生了对黄鹤楼的怀念。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

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每逢节假日的夜晚,黄鹤楼上华灯四射,流光飞舞,堪称”江城一景“。

与之交相辉映的白云阁,坐落在蛇山之颠,共4层,高29.7米。前楼后阁构成“白云黄鹤”,武汉的标志物。 黄鹤楼新修后,飞架大江的武汉长江大桥就雄踞于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高24层的晴川饭店。这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大为增色。

关于黄鹤楼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2-05 23:47

黄鹤楼名称的由来,有人说它原来建在黄鹄矾上,鹄鹤相通,因矾名楼。有趣的是,民间有这样一则传说:黄鹤楼原名辛氏搂,相传一个姓辛的人在黄鹄矾这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开了个小酒馆。

他心地善良,生意做得很好。一天,辛氏热情招待了一个身着褴褛道袍的道人,分文未收,而且一连几天都是如此。有一天,道人喝了酒,兴致很高,便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尔后两手一拍,黄鹤竟然有了生命,飞到酒桌旁展翅起舞,道人便对辛氏说,画只黄鹤是替其招揽生意,跳舞助兴,以报辛氏款待之情。

辛氏发了大财,他就用10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建造了一座楼阁,以纪念好心的道人和神奇的黄鹤。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想到其纪念意义,便把那道人供奉在楼里,便改称“黄鹤楼”。

拓展资料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黄鹤楼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2-07 03:36
江夏郡辛氏卖酒。有一先生飘然而来,衣甚蓝缕,人物轩昂,入座谓辛曰:有好酒肯与饮否。辛以巨觥斟美酿奉之,饮毕而去。明日复来,不待索又与饮,如此半载,辛未尝嗔。先生谓辛曰:多负酒债,无以为酬。取黄橘皮画一鹤于壁,谓有客来饮,但令拍手而歌,鹤即下舞,以此还汝酒值。试氏迹之果然,四方豪士闻而欲观,俱挥金买醉。历十年辛氏巨富。搏悔一日先生来,辛谢曰:今已富矣,愿留久款。先生笑曰:吾岂图是哉。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降空,壁上画鹤,飞至膝前,先生跨鹤冲天,杳然而逝。辛氏从飞升处,建一高楼,名曰黄鹤楼。人始知先生乃吕洞宾也。
草堂自记云:黄鹤山旧名蛇山,昔因王子安骑鹤升空,后人筑楼纪胜,五代间毁于兵火。至宋雍熙初,余有画鹤飞空之事,辛氏乃筑楼祀我。唐以前为子安鹤迹,宋以后则为道人所托也。
据吕祖自记,其先为子安鹤迹,其后为自记鹤迹也。西月考子安乃周末时人,自言简王之后。从兄子明学道二十年,死葬黄山,有黄鹤来栖冢树,鸣声如呼子安,安忽自地底歼银并跃出,跨鹤而去,此子安鹤迹也。更有与吕祖大相同者,晋太和间,仙人繁阳子,姓朱名库,善音律,曾授笛于桓伊。伊攻寿春之先,江夏黄鹤楼有卖酒辛猷丕者,识人好施。日有道士就饮,醉则出王笛,倚楼作梅花三弄,饮不偿值者三年
。一日云:黄鹤去不复还,空留此名,吾将表之以实其事。取橘皮画一鹤于壁,以筋招之,即下舞。临行谓辛曰:参军桓子野,吾尝授以笛谱。若来,可向之索饮值。遂跨鹤飞于空中。时夏五月,犹闻笛声嘹喨。伊往作赞于楼,嗣是贵客皆就饮,辛致巨富。异哉,吹笛同、画壁同、跨鹤同、卖酒姓辛者又同,何典故之多同也。谓为混传,实非混传。此中有天然奇趣,吕祖触景生情,一追古迹耳。独叹子安遗迹,繁阳古记,致吕祖而尽掩,使后人知有吕祖,而不知有朱王二翁。书传之哑,不如人言之响也。吕祖曰:久假荆州竟未还。先生让名之心于此可见。
古之黄鹤楼于五代时毁于兵火,吕祖事迹之后,辛氏重建黄鹤楼于原址。
黄鹤楼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07 05:49

京剧《黄鹤楼》取材元杂剧,讲述的是东吴为讨荆州,邀请蜀汉方面领导过江赴宴牟图绑架,结果未遂的故事。

黄鹤楼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1:21
黄鹤楼传说
很早以前,有个穷苦的老婆婆在武汉的蛇山上摆了个小茶摊。老婆婆心地善良,远近的穷苦人都愿意到她的茶摊歇脚喝茶。一天早上,老婆婆看见一个道士昏倒在地上,她连忙把他扶起,给他擦脸。道士醒后,老婆婆请他喝茶。道士说他已经三天没吃饭了,哪有钱喝茶啊!老婆婆就冲了茶又掏钱买了两个烧饼给道士吃。道士吃了饼、喝了茶,站起来笑着说:"好心必有好报。"说着用手一指,只见金光一闪,老婆婆揉揉眼睛一看,小茶摊变成了好大的一座茶楼。道士又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说:"你拍三下,它就会下来跳舞。"说完就不见了。老婆婆的茶摊变成了茶楼,大家边喝茶边看黄鹤跳舞,高兴极了。生意越来越好了。
黄鹤会跳舞的消息传到一个地主的耳朵里,他想:如果把黄鹤弄到手,就发大财了! 一天,财主带人来到茶楼就喊:"我家会跳舞的黄鹤丢了,听说在这里,快还给我!"老婆婆向墙上一指,说:"有本事你拿走!"财主一看,原来是幅壁画。财主红着脸低着头溜走了,招得满堂的茶客哈哈大笑。县太爷听说此事,他想把黄鹤献给皇帝,自己好升官发财。县太爷带人来到茶楼,大家正兴高采烈地欣赏黄鹤跳舞。县太爷一看到黄鹤,也顾不得做官的尊严了,直朝黄鹤扑去。不等县太爷近身,黄鹤一抖翅膀,飞回到墙上去了。县太爷连忙拍手,手都拍肿了,黄鹤仍然在墙上一动不动。县太爷气的快疯了,下令说:"连墙一起给我搬回府去!"县太爷在县衙里又烧香上供,又作揖磕头,可是黄鹤还是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