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是项羽的什么人

项羽这么信任项伯,为何项伯要背叛他?
2个回答2023-03-01 20:40
项羽这么信任项伯,也是因为和他有一些亲属关系,而项伯却背叛了项羽,救了刘邦,而项伯这个人看着是为了刘邦对他有恩才相救刘邦的,其实这种人是最可气的
项羽是项伯亲侄子,为何项伯还要帮助刘邦,最终坑了项羽呢?
2个回答2022-11-09 10:37
项伯又不是项羽的亲叔伯!
项伯帮刘邦明明是叛变行为,项羽也知道,为什么项羽不处理项伯?
1个回答2022-11-17 01:40

项羽不处理项伯不是因为项羽有妇人之仁,你要知道项羽如果有妇人之仁的话,最后也不会建立西楚,成为西楚霸王。

所以在我看来,项羽之所以不处理项伯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项羽太过自大。在鸿门宴之前,可以说项羽顺风顺水,几乎没有什么挫折,就打败了秦,赢得了胜利。

因此项羽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刘邦对于他没有什么威胁。所以当项伯在鸿门宴帮助刘邦,项羽也觉得没什么。这样自大的人,怎么可能因为项伯帮助对他没有威胁的,而去处理项伯。

第二点,项羽太过重视兄弟情。在项羽看来,刘邦是自己的朋友,而且这个朋友在鸿门宴中也解释清楚自己之前的行为。

并且这个朋友也表达出自己对于王位没有兴趣,所以项羽觉得刘邦够朋友,完全是被兄弟情蒙了眼,看不清楚刘邦的野心。

所以当项伯帮助了刘邦,可能项羽内心还有一些肯定项伯的行动,对于帮助自己朋友的项伯,刘邦根本会处理项伯。

第三点,项羽重视亲情。在项羽看来,项伯是他的叔父,对于这个一直跟着自己帮助自己的叔父,项羽还是有感情的。

当自己的叔父犯了小错误的时候,项羽可以毫不在意的忽略过去。但是当项伯犯了背叛这样的大错误的时候,项羽也许内心不满,但是看在这是他叔父的情分上,估计也会原谅项伯。

因此项羽的失败可以说是注定的,一个太过于注重感情的人,是注定守不住江山的。

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典故 带项羽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3 16:07
破釜沉舟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慧氏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消碧闭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拿裂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宴刘邦于鸿门。“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现在常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言行表面上虽有名目,实则另有所图。
用“鸿门宴”表示明知是隐藏危险的邀请但又不得不去,有进退两难的含义。
刘邦和项羽在鸿门会见,酒宴上,范增想除掉刘邦,让项庄舞剑,以便乘机杀掉刘邦,于是留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26 05:25
楚左伊项伯是项羽的叔叔。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7-16 06:25
大概是:楚国的左尹大人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项少羽是项羽吗?
3个回答2022-11-29 21:11
是,秦时明月里面少羽就是项羽
只是因为年少所以被叫少羽的
其本名不变,就是项羽
项羽本纪写了项羽的哪几个故事?
1个回答2024-02-01 21:12

分别是: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

1、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2、鸿门宴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

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3、垓下之围

《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

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

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曰”的生死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项伯为何背叛项羽给张良报信,项伯到底是怎么死的?
2个回答2023-08-13 18:34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但是他却把这个消息悄悄的透露给了张良,说这是一场鸿门宴,让刘邦有去无回,最后让刘邦逃走了。
项羽死后,保护他的项伯结局如何?
3个回答2023-01-12 20:30
这个人的结局是非常的完美的,因为这个人是非常的专心的,所以被刘备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