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蚁的阅读答案

囚蚁教案
1个回答2024-03-08 08:58
教学过程



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



1、师板书“囚”字,指名读,齐读。看着这个“囚”字,产生了什么联想?



2、补充板书“蚁”字,齐读课题,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教师梳理问题)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问题都围绕着“囚”字展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家赵丽宏纯真的孩提时代,跟随他在“囚蚁”的经历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我”和妹妹为什么想养蚂蚁,两次养蚂蚁的结果如何?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



三、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默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里强烈的感受到“囚”?把句子勾画下来,并将自己的感受批注旁边。



2、交流预设:



“有盖的瓶子……旋紧瓶盖”



引导:我和妹妹“旋紧瓶盖”的这个小动作对于这15只蚂蚁来说意味着什么?(生自由说),难怪它们——



“不停地、急急忙忙、来回走动、惊惶不安、奔跑”你从这些词语体会到什么?它们肯定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叫喊,它们会喊——(生补白)



过渡:可惜蚂蚁的“呐喊”作者听不见,(学生接读第四段)



三、学习课文5~7段



1、默读课文这一部分,你读出了什么?(作者的温情,从哪里读出来的,体会情感读一读)



2、作者这么温情地为蚂蚁们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不正表现了“人”对它们的关爱吗?何谈“囚”呢?



小结:火柴盒虽“好”,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怎么比得上大自然的广阔无限;有人饲养虽然无忧,可又怎比得上顺义天性,无拘无束来的快乐?“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谁都希望拥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这“关爱”就是“囚禁”啊!



3、两次囚蚁的经过终于让作者明白:“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回扣课题,拓展升华。



1.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课题,从这两个字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谈感受)



师述:自由是一种天性,也许人与动物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打扰,不干涉,默默关怀,真心尊重吧!



2.补充原文:“如果回想一下,每个人儿时都会做过一些笨事,这并不奇怪,因为儿时幼稚,常常把幻想当着真实。做笨事不一定是笨人,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在于:聪明人做了笨事以后会改,并且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而笨人则屡错屡做,永远笨头笨脑的错下去”。



3、读读赵丽宏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文心文脉。



四、布置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1.囚蚁



关爱?囚禁!



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



课文以生动、富于童趣的语言记叙了记者的一件童年往事: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由于喜爱蚂蚁,便开始了饲养蚂蚁的尝试,没想到第一次饲养导致了蚂蚁的丧命,第二次饲养以蚂蚁的全部逃走而告终,从而促使作者明白了“自由可贵”的道理。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来的可爱,童年的纯真,浓厚的好奇心和感悟生命真谛的美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给与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与空间,在交流和换位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两次囚蚁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并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囚蚁 教案
1个回答2024-03-11 08:03
教学过程

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

1、师板书“囚”字,指名读,齐读。看着这个“囚”字,产生了什么联想?

2、补充板书“蚁”字,齐读课题,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教师梳理问题)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问题都围绕着“囚”字展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家赵丽宏纯真的孩提时代,跟随他在“囚蚁”的经历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我”和妹妹为什么想养蚂蚁,两次养蚂蚁的结果如何?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

三、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默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里强烈的感受到“囚”?把句子勾画下来,并将自己的感受批注旁边。

2、交流预设:

“有盖的瓶子……旋紧瓶盖”

引导:我和妹妹“旋紧瓶盖”的这个小动作对于这15只蚂蚁来说意味着什么?(生自由说),难怪它们——

“不停地、急急忙忙、来回走动、惊惶不安、奔跑”你从这些词语体会到什么?它们肯定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叫喊,它们会喊——(生补白)

过渡:可惜蚂蚁的“呐喊”作者听不见,(学生接读第四段)

三、学习课文5~7段

1、默读课文这一部分,你读出了什么?(作者的温情,从哪里读出来的,体会情感读一读)

2、作者这么温情地为蚂蚁们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不正表现了“人”对它们的关爱吗?何谈“囚”呢?

小结:火柴盒虽“好”,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怎么比得上大自然的广阔无限;有人饲养虽然无忧,可又怎比得上顺义天性,无拘无束来的快乐?“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谁都希望拥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这“关爱”就是“囚禁”啊!

3、两次囚蚁的经过终于让作者明白:“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回扣课题,拓展升华。

1.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课题,从这两个字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谈感受)

师述:自由是一种天性,也许人与动物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打扰,不干涉,默默关怀,真心尊重吧!

2. 补充原文:“如果回想一下,每个人儿时都会做过一些笨事,这并不奇怪,因为儿时幼稚,常常把幻想当着真实。做笨事不一定是笨人,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在于:聪明人做了笨事以后会改,并且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而笨人则屡错屡做,永远笨头笨脑的错下去”。

3、读读赵丽宏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文心文脉。

四、布置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1.囚蚁

关爱? 囚禁!

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

课文以生动、富于童趣的语言记叙了记者的一件童年往事: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由于喜爱蚂蚁,便开始了饲养蚂蚁的尝试,没想到第一次饲养导致了蚂蚁的丧命,第二次饲养以蚂蚁的全部逃走而告终,从而促使作者明白了“自由可贵”的道理。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来的可爱,童年的纯真,浓厚的好奇心和感悟生命真谛的美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给与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与空间,在交流和换位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两次囚蚁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并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囚蚁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3-06 15:42

1、①药瓶不透气,,导致蚂蚁死亡 ②蚂蚁需要自由所以逃跑了 2、所有的生物都需要自由自由是每个生命所向往的,,即使生活得很苦,,但那生活也快乐,,不受拘束,,自由自在,,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没有自由的生活,,就像困在笼子里的小鸟,,只能呆在笼子里一个人寂寞、孤独,,两者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所以说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可贵!!!

囚蚁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1个回答2024-02-06 21:39
囚蚁作者是一个爱思考、爱探索、富有爱心和想象力的孩子。通过囚蚁的故事,可以看出作者非常珍视生手御命的毕塌岩尊严和衫宽自由,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蚂蚁的故事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1-18 21:15
①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活象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大火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于火海里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向河岸的方向滚去,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烘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蚂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②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百毫克,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智,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而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③逐渐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种认为“蝼蚁之命,何足挂齿”的想法,实在是太无知、太浅薄了。



14.请概述这个故事。(不超过25个字)



讲述蚁巢外着火,蚂蚁们聚成团逃跑,也验证了一种精神。



15.第①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了”,“可蚁团却不见缩小”,这是为什么?

因为外层蚂蚁烧焦了也不松动。



16.第②段中有“又是如此感人”一句,请准确回答蚂蚁为什么感人。



因为外层蚂蚁自己被烧着了自己牺牲也不愿内层的蚂蚁牺牲。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的精神
蚂蚁的故事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1-24 03:07
①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活象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大火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于火海里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向河岸的方向滚去,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烘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蚂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②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百毫克,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智,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而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③逐渐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种认为“蝼蚁之命,何足挂齿”的想法,实在是太无知、太浅薄了。

14.请概述这个故事。(不超过25个字)

讲述蚁巢外着火,蚂蚁们聚成团逃跑,也验证了一种精神。

15.第①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了”,“可蚁团却不见缩小”,这是为什么?
因为外层蚂蚁烧焦了也不松动。

16.第②段中有“又是如此感人”一句,请准确回答蚂蚁为什么感人。

因为外层蚂蚁自己被烧着了自己牺牲也不愿内层的蚂蚁牺牲。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的精神
蚂蚁的故事 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1-20 12:09
4.被大火包围的蚂蚁,扭成一团,机警地逃离火海。
5.斗争中表现出的韧性,脱险方式机警。
蚂蚁的故事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2-13 08:07

自己的作业自己做

蚂蚁的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2-29 04:21
总分总蚂蚁这个动物界中微不足道的小家伙,说起来本领却不小呢。
你是否注意过,外出觅食的蚂蚁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它都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老根据地”。蚂蚁是靠什么来辨识方向的呢?靠识记周围和天空的景物。有人曾做过实验:用圆头围住一群进行中的蚂蚁,遮住四周,让它们只看得见天空,这群蚂蚁虽有些惶惑,但还是能有条不紊地向前挺进。如果把天空也全部遮盖住的话,那么这群群蚂蚁可就像着热锅上似的团团转了。除了四周和天空的景物能帮助蚂蚁辨识方向外,它们还有一个自身的“法宝”,这就是蚂蚁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掉队的蚂蚁根据这种气味就能确定方向。如果用樟脑丸一类怪气味的东野弊帆西放在蚂蚁走过的路径上,那么后来的蚂蚁就会因寻不到同类的那种特殊气味而迷失方向。
说蚂蚁是个大力士,你一定不信。那么我们就请大象、骏马、黑卜简熊来和蚂蚁举行一次负重比赛,以其单位体重和托运货物重量大小作为评定胜负的标准。比赛结果出人意料:体魄雄伟的大象垂头丧气,它只能拖走比自身重四五倍的货物;英姿勃勃的骏马也无精打采,它也只能拖动相当自身体重5倍的东西;那傲慢自大的黑熊更不得不甘拜下风了,它所能拖动的东西还不到自身重量的5倍……蚂蚁却轻而易举颂雹地扛起了超过自身体重十几倍的东西,赢得了“金牌”。
蚂蚁还是一个小小气象员哩!在秋天里,蚂蚁越往高处爬,说明这年的冬季就越冷。许多地方的农民还常常念叨“蚂蚁上树,满天风雨”“蚂蚁下山,必有干旱”之类的农谚。这些谚语反映了一定的科学道理,能提醒我们及时做好预防自然灾害的工作。
说到这,你也许会惊叹不已,真没想到小小的蚂蚁竟有这么多的奥秘。其实蚂蚁身上还藏着许多未知数呢,这将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发现,利用蚂蚁为人类服务。 剩下题怎么做
两只蚂蚁阅读答案呀
1个回答2024-03-01 11:41
1、(清新)(晴朗)2、读了这篇短文,我们应该学习生存下来的蚂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退缩,而要知难而进..

在学习上,不要刻意的表现自己,要尽力而为...在生活中,我们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某种事,不要因为逞强而伤了自己的身体...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