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台

烽火台,烽火台是啥?​
1个回答2024-03-08 05:04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是中国古代的战略性建筑,一般建在险要处或交通要道上。烽火台的建立是用于发送战报传递紧急军情的, 古时一旦发现敌情,若遇白天则燃烧掺有粪便的柴草,释放浓烟;若是夜里则燃烧加有硫磺和硝石的干柴,使火光通明,后方看见便知有战事发生,继而出兵相助,烽火台是古代最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烽火台的烟火传递也是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古代有烽火戏诸侯一说,就是说的烽火台上故意点火戏弄诸侯前来护驾,从而导致王国分裂

烽火台有什么作用?
1个回答2023-02-03 11:30
有点儿太多了。
烽火台都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2-29 03:57

烽火台是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为传递军情的设施。烽火台这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长城一开始修筑的时候就很好地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传递军情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传递的方法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因白天阳光很强,火光不易见到,夜间火光很远就能看见。这是一种传递信息很科学又很迅速的方法。

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采用了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来加以区别。至明代,还在燃烟、举火数目的同时加放炮声,以增强报警的效果,使军情在顷刻间传递千里

与烽火台相关成语
1个回答2024-02-08 03:24
烽火四起、烽火连天、烽火相连、烽火连年
烽火台哪里?
1个回答2024-03-13 00:29

烽火台(the Beacon Tower) 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电报。烽火台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讯息。 北京和秦皇岛还有河北陕西都有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烽火台的建筑早于长城,但自长城出现后,长城沿线的烽火台便与长城密切结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甚至就建在长城上,特别是汉代,朝廷非常重视烽火台的建筑。

关于烽火台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9:03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古代烽火台是怎么来的呢? 古代的。
1个回答2023-02-03 05:35
战争需要!传递信息
烽火台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27 13:46
烽火戏诸侯是什么意思?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烽火是什么意思呢
烽火[fēng huǒ]

1、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2、比喻战火或战争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近义词

战火 烟火 烽烟 狼烟

百科解释

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古代在边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古有周幽王为褒姒一笑,博烽火戏诸侯而失信于天下,导致周朝衰败的典故。
烽火是什么意思
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古代在边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古有周幽王为褒姒一笑,博烽火戏诸侯而失信于天下,导致周朝衰败的典故;另有同名中国电影,张涵予主演,这部电影的剧情以抗日战争时期的1944年为背景,在惨烈战斗中,国军上尉薛又方身负重伤被送进医院,他遇到杜景萱——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在教堂栖身,面对终日昏迷的薛又方,杜景萱心中的少女情怀渐渐苏醒,她被薛又方吸引,开始对上尉悉心照料……
烽火台360加把火是什么意思
火攻的意思
古代烽火台一般相距多少公里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是中国古代的战略性建筑,一般建在险要处或交通要道上。烽火台的建立是用于发送战报传递紧急军情的, 古时一旦发现敌情,若遇白天则燃烧掺有粪便的柴草,释放浓烟;若是夜里则燃烧加有硫磺和硝石的干柴,使火光通明,后方看见便知有战事发生,继而出兵相助,烽火台是古代最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烽火台的烟火传递也是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烽火,也叫烽燧,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即敌人白天侵犯时就燃烟(燧),夜间来犯就点火(烽)以可见的烟气和光亮向各方与上级报警。烽火台在汉代称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称作烽台,并把“烽燧”一词也引申为烽火台,明代则一般称作烟墩或墩台(西北明代墩台,大的还有御敌之功能,小的则只有?t望而无点烽火之功能)。烽火台一般相距10里左右,明代也有距离5里左右的,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
古代烽火台是怎么来的呢? 古代的。
烽火台,又称烽燧,中国古代的战略性建筑,一般建在险要处或交通要道上。 一旦发现敌情,便发出警报:

白天以燃烧掺有粪便的柴草,释放浓烟来表达讯息;

夜里则燃烧加有硫磺和硝石的干柴,使火光通明,以传递紧急军情;

后方看见便知有战事发生,出兵相助。《武经总要》记:“唐法:凡边城候望三十里置一烽,须在山岭高峻处,若有山岗隔绝,地形不便,则不限里数,要在烽烽相望;若临边界,则烽火外周筑城障”。

来源:zh. *** /...%8F%B0
“狼烟”是什么意思?代表的什么?
古代中国边境的士兵为了及时的传递敌人来犯的信息,在峰火台上点燃狼粪,因为狼粪点燃时的烟很大,可以看的很远,就这样,一个峰火台接一个峰火台的点下去,敌人来犯的消息就传的非常快。

狼烟是两千年来让华夏人民望烟丧胆的,又有“烽火戏诸侯”、“狼烟四起”的成语典故。

在辞典中,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烟。然而,烧狼粪就像是烧羊毛毡,冒出的烟是浅棕色的,比干柴堆冒出的烟还要淡。当狼粪下的干柴烧成了大火,狼粪也终于全部烧了起来,最后与干柴一起烧成了明火,连烟都看不见了,哪有冲天的黑烟?就是连冲天的白烟也没有。

古代烽火台上的所谓狼烟,绝不可能是用狼粪烧出来的烟。那种冲天的烟,完全可以用干柴加溼柴在加油脂烧出来的,就是烧半溼的牛粪羊粪也能烧出浓烟来,而溼柴、油脂、半溼的牛羊粪要远比狼粪容易得到。

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权威和流行说法,纯属胡说八道欺人之谈,是胆小的华夏和平居民吓唬自己的鬼话。

既然狼烟肯定不是狼粪烧出来的,那么古代烽火台上燃起的冲天浓烟为什么叫做狼烟呢?狼烟这两个字确实具有比狼群更可怕的威吓力和警报作用,而狼烟肯定与狼有关。狼烟难道就是警报“狼来了”的浓烟?长城绝对挡得住草原狼群,而“狼来了”这三个字中的“狼”,实际上不是草原狼群,而是打着狼头军旗的突厥骑兵;是崇拜狼图腾、以狼为楷模,具有狼的战略战术、狼的智慧和凶猛性格的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等的草原狼性骑兵。草原人从古自今一直崇拜狼图腾;一直喜欢以狼自比,把自己比作狼,把 *** 比作羊;一直凭以一档百的豪气藐视农耕民族的羊性格。而古代华夏农耕民族也一直将草原骑兵视为最可怕的“狼”。“狼烟”的最初本意应该是“在烽火台上点燃的、警报崇拜狼图腾的草原民族骑兵进犯关内的烟火信号” 。“狼烟”与狼粪压根儿就没有一点关系。

普天之下,鼠怕猫,羊最怕狼。将“狼烟”作为最恐怖的草原民族进攻的象征,暴露出汉民族的羊性或家畜性的性格本质。自从满清入关以后,由于游牧的满族热爱草原,懂得草原,因而暂时弥合了草原与农耕的矛盾,狼烟渐渐消散。但是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深刻矛盾并没有解决。不懂草原的 *** 重新立国以后,狼烟彻底熄灭了,可是农耕民族垦荒烧荒的浓烟却向草原燃烧蔓延过去。这是一种比狼烟更可怕的战争硝烟,是必自毁长城更愚蠢的自杀战争。
烽火台作用
1个回答2023-10-24 12:13
看到敌人后点火,全部人都到哪
襄樊烽火台电子版
1个回答2023-05-29 09:05
加把油再好好找找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