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三俗对下一代的影响

声音很响的成语或俗语
1个回答2024-02-12 15:02
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
[释义]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辨形] 震;不能写作“振”;聋;不能写作“龙”。
[反义] 万籁无声 万籁俱寂
[用法] 形容声音特别大;几乎把耳朵震聋了。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兼语式。
[辨析] ~与“响彻云霄”有别:~侧重于形容声音沉闷;“响彻云霄”侧重于形容声音响亮。
[例句] 枪炮声大起;~;我前线将士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英译] deafen the ear with its roar
描写声音很响的俗语
1个回答2024-02-07 05:27
音调尺弯灶铿锵 声音洪亮 声如闹谈洪钟 歌声甜美 大声呵斥 声音嘶哑 声如破竹
抑扬顿挫 细声细气 娇声娇气 粗声粗气 声情并茂
声音优美悦耳 呼声如雷 哭号声 呜咽声 抽泣声 欢乐的笑声陵扮 声音清脆响亮 婉转动人
老人语言粗俗对孩子有影响吗
1个回答2024-02-15 17:07
老人语言粗俗,对孩子有影响吗?我觉得这样的老人,说话非常的粗鲁,对孩子影响非常大。
超脱世俗不同凡响是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2-11-27 14:11
成语是超凡脱俗
南传佛教对各国影响所产生的风俗文化分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23 10:40
查资料,网上都有。
简述“说话”对通俗小说的重要影响。
1个回答2024-03-14 22:09

1、强化情节叙事,在叙事中写人,避免对人物的静态介绍和与情节无关的性格描绘,在情节布局上,讲究集中矛盾冲突和创造曲折波澜,多采用三段推进或多次推进的方法,叙事节奏上动作进程快,时空转换迅速,视角任意变化,形成紧张情节和气氛。
2、强话讲话技巧,并逐渐形成程式化的讲说结构和手段:用开头、入话、楔子招徕听众;在讲话中保持与听众的对话姿态和情感交流;结尾以诗词或议论总结内容,启发听众接受教益;讲史或长篇故事,分回讲述,章回标目、各回之间的用悬念勾连,注意前后照应。
3、形成单线连环线(人物故事体,以水浒传为代表)、单线贯通型(人物故事体,以西游记为代表)、复线交叉型(事件中心体,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等结构类型,但其本质都是属于故事中心体的小说,为长篇人情小说所取法,成为刻画性格描绘世相为主的各种人物传记体结构小说。

俗语“满罐子水不响,半罐子叮当响”,什么意思呢?
1个回答2024-03-17 12:29

俗语“满罐子水不响,半罐子叮当响”,什么意思呢?

有句俗语说“满罐子水不响,半罐子叮当响”。这是一个生活常识,当水壶灌满水的时候,由于没有空间了,任你怎么摇晃,都没有声音;相反,如果只灌半壶水,轻轻一摇动就会发出声响,一般水越少响声越大。比喻那些学问高、人品好的人很谦虚,一般不会随意开口说什么,反而是那些才疏学浅、半吊子的会人四处张扬,到处炫耀,生怕人家不不知道。这句话出自袁箴《康熙访贤》:"汤斌心想,我看此人举止轻浮。常言道:'满壶全不响,半壶响叮当。'如果去为官,百姓必定遭殃。”《周易·系辞》也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众”,意思是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是说话不多的,心浮气躁的人话就很多。《论语·学而》中也说“巧言令色,鲜仁矣!”可见,老祖宗们都从内心防范和鄙视那些“半壶响叮当”二吊子的。

在初中文言文里,有篇文章叫做《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原文是: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推此知之。”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黄门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同去拜访谢安,子猷和子重话很多,且大多说些平常无聊的事情,子敬只不过寒暄几句罢了。三人走了以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那三位贤士谁较好?”谢安说:“小的最好。”客人问道:“怎么知道的呢?”谢安说:“贤明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是从这两句话推断出来的。可见,没事喜欢叨叨的人,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贴上不好的标签,况且这个标签是被谢安这样的“大牛”贴上的话,恐怕你撕夜撕不下来。

当今社会已经是信息时代,自我宣传、自我营销也无可厚非。即使是“满壶”的专家学者,该“响”的还是要响,要不然恐怕也会被人误以为是“空壶”,但那些一知半解、不懂装懂的人确实应该悠着点,否则,说得越多越露馅,只会贻笑大方,个人形象大打折扣。

盐商文化影响下的天津民俗
1个回答2024-01-18 10:46
  清代诗人张船山(问陶)称誉天津“十里鱼盐新泽国。二分烟月小扬州”。前人多看重天津的水乡景色,即渔(次要的)盐(主要的)之利带来的风月繁华。这一点,天津与扬州也很相似。行销淮盐的商人与行销芦盐的商人,所创造的文化扭转与意蕴,在当时是颇为接近的。天津盐商文化对天津民风民情的改变,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疚,从天津民俗整体看,都很明显。

  天津屯本为军事建制。因此,民风?悍,造成遇事讲打讲闹的社会风气。而盐商如顺治时张霖、康雍间的查日乾(天行)、安歧(仪周),起造园林,延揽名士,换名话说,在天津,“引进文化”,成为一时风气。安歧“无声争之好,惟涉古今书画名迹”,“收藏之富,甲于海内”,不能不说是一个天津文化的建设者,范宽〈雪景寒林图〉,孙过庭〈书谱〉都是字氏家中物。盐商收藏名迹的风尚,在晚清“八大家”中李善人身上遗风犹存。李家珍藏宋元明珍本图籍多种,是旬清大藏书家之一。

  天津儒学始于明正统间。在明、清两代,不但有文学、武学,还有商学。商学的生员即来自商、灶(盐灶)两稽查,主要来自盐商,早期也由盐商承担经费。盐商积极兴学,既因本身富于财力,又因商、灶两稽查子弟可人科场,步入仕途。天津第一所学校(康熙五十八年)“三取书院”,早期经费全由长芦盐商支会。第二所“问津书院”。则由盐商查为义献产而设。天津河东盐索一带,从不讲读书习文,乾隆举人杨一昆(无怪)在此设“起凤楼书社”,使民风民情大为改观。而杨家即是盐商。天津一地,民风民俗由尚武而崇文,不能不承认盐商文化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就天津情况讲,有一条显而易见的规律:正畸而优则仕,仕而优则盐。遂闲堂张家行盐有了钱,儿孙都步篱仕途;无锡华氏(南华)北迁后,祖先业盐,后世出了内阁中丞华世奎。李叔同(弘一)之父李世珍(小楼),为同治进士,致仕后因办盐务成了巨富;杨一昆及其子杨恒占(进士)也是先仕而盐发家的。无论如何,科场功名,总是对文化的一种启动力。

  但盐商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用钱堆起来的,无论起造园林,收藏名迹,延揽名士,纵情诗酒,没有钱是办不到的。风月繁华的基石是白银。这说又影响天津的社会风气“俗尚奢华”。“八大家”中的盐商振德黄、长源杨、益德王、益照临张(海张五)、李善人,无不以挥霍性开支而闻名津沽。天津鼓楼东姚家也是盐商,而且姚丰年、姚承丰父子两世进士,财力不下“八大家”,但家风清正,生活简约,就不属八大家。从这一点看,盐商文化对天津风俗糜烂又有大关系。聘闺女讲究:“过嫁妆”,娶媳妇讲究“亮轿”,死人讲究“出大殡”,办会讲究“设摆”,把家中珍贵文物摆出去,实际是“摆阔”。由于金钱悖入悖出,因此天津又有“宝贵无三辈,清官不到头”的说法。杨一昆在〈天津论〉里说:“第一是走盐商,走久接(结)地方。一派纲总(盐商公会头目)更气象:水晶顶,海龙裳,大轿玻璃窗儿亮,跑如飞蝗,把运司(盐官)衙门上。店役八九个,围绕在轿旁,黑羔马褂是寻常。他(盐商)的来头可想。”这就是盐商的日常面貌和文化形象。

  盐商办文化事业并不单纯出于倾心文化艺术,主要还是附庸风雅。张霖、查莲坡皆能诗,但有几首为人传诵?天津诗人还是“独有清韵在梅花”,属于那家族累世清芬、佳仕途蹭蹬的梅成栋祖孙。清代天津也没有出现大书法家、大画家,更没有“金陵八家”、“吴门四子”画派。盐商中人对于艺术总是浮皮蹭痒、水过地皮湿,点到而已(盐商后裔另论)。这种创作风气,影响甚深。

   ––天津文化同行网
不被世俗骚扰不被环境所影响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4 01:21
超凡脱俗、超然物外、超然绝俗
声音很响的成语或俗语
3个回答2022-11-17 11:42
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
[释义]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辨形] 震;不能写作“振”;聋;不能写作“龙”。
[反义] 万籁无声 万籁俱寂
[用法] 形容声音特别大;几乎把耳朵震聋了。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兼语式。
[辨析] ~与“响彻云霄”有别:~侧重于形容声音沉闷;“响彻云霄”侧重于形容声音响亮。
[例句] 枪炮声大起;~;我前线将士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英译] deafen the ear with its roar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