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文是陈寒柏的师傅。
侯耀文先生生前有28位入室弟子(按拜师时间顺序):李博成、李博良、赵广武、贾伦、高玉庆、李炳杰、单联丽、陈寒柏、郭秋林、刘际、李福胜、王伟、马小平、王兆麟、杨 光、奇志、姜桂成、王玉、刘捷、郭晓小、荆林野、郭德纲、常宽、魏元成、赵卫明、张继平、杨进明、段军。
由此可见,相声演员陈寒柏的拜师时间还是较为靠前的,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除了他早年间,因为常常出现在各种文艺晚会上表演相声,而大红一时之外。再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就只有前阵子在大连冲超的聚会上面大骂中国队的恶俗表现了,还记得那个视频当中的陈寒柏,依旧带着往日的戏谑笑脸,然后破口大骂博得台下众人笑声,虽然他在之后也道过歉了,但明显大家并不认可他的诚意。
侯震是侯耀文的侄子,侯震1976年出生于北京,北京德云社相声演员。侯震是相声大家侯宝林长孙,是侯耀中的儿子,也是侯耀文和侯耀华侄子。是侯家第三代中唯一一位以相声为职业的。代表作品有《口吐莲花》、《批三国》。
对于侯震,侯耀文是非常疼爱,而侯震为人也是非常老实本分,甚至淡泊名利。这位被称为“少侯爷”的相声演员,倒是更愿意享受家庭的温暖,平常不演出时主要和家人在一起。
侯震对于德云社的意义。
侯震作为侯宝林的长子长孙,侯耀文的侄子,就凭这一身份加入德云社,就无意间给德云社增加了不少“光芒”。要说德云社虽然这些年发展快速,但是郭德纲在主流相声中依旧受到不少“排挤”,特别是说的相声也不是特别“雅”,所以很多时候德云社这个团体不由的受到一些“流言蜚语”。
不过,这些年像侯震这样的主流相声人加入,可谓给德云社注入一股“强心剂”。比如早年德云社的中流砥柱里有张文顺、谢天顺、李菁等人;现在的德云社有于谦、孙越、高峰、侯震等相声演员,这些相声表演出色的人们,在德云社的存在确实可以说是“宝”一般。
侯耀文经典相声有《口吐莲花》《小眼看世界》《财迷仗人》《火红的心》等。
1、《口吐莲花》
《口吐莲花》是一段传统相声,新中国成立以后鲜有表演。1990年4月5日至11日,上海广播电台主办“上海国际相声交流演播”。
在一周交流演播中,有全国一流相声艺术名家和来自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地的海外相声名流和知音共32人参加。其间,侯耀文、石富宽表演了推陈出新之作《口吐莲花》,即被誉为创新传统的登峰造极之作,也称得上是二人的登峰造极之作。
2、《小眼看世界》
《小眼看世界》是一段难得的好作品。作品形象地勾勒出一个气人有,笑人无的人物丑恶嘴脸。侯耀文的表演把这个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非一般演员能够完成的。
3、《糖醋活鱼》
《糖醋活鱼》这个作品是用一道菜为主线描述了一位青年厨师的爱国情怀,中国厨艺的精湛,并不是强调吃鱼。这个段子有贯口、有模仿外国人说话、有学唱,只能说包袱不多。
4、《财迷仗人》
《财迷丈人》,这是一段抨击买卖婚姻、滥收彩礼的新相声,其中就将太平歌词搬上了舞台。而且是运用太平歌词的曲调,重新填词改编的,侯耀文通过“财迷丈人”之口,用太平歌词唱出来“自己”的要求。
5、《火红的心》
相声《火红的心》讲的是过年了侯耀文他们家着火了邻居帮忙。侯耀文在表演中融入了话剧的表演成分,他把一位热心帮助别人而又风趣幽默的老人形象,成功地竖立在相声舞台上。
侯耀文曾表示,当年争侯耀文的遗产,是因为不希望袁茵和戴志诚拿到。
侯耀华,1946年12月23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男演员、中国戏剧影视研究院副院长、艺术总监。侯宝林的次子、侯耀中的弟弟、侯耀文的哥哥。
长期活跃在文艺舞台,在小品、话剧、主持等方面都有表现,参演作品有《重耳传奇》等。侯耀华小时候希望能做一名相声演员,经常在学校表演,但父亲侯宝林并不支持。22岁时,侯耀华听从父亲的话,进厂当了一名工人。
演员之路:
1982年,36岁的侯耀华出演他的第一部电视剧《寻访画儿韩》,虽然戏份很少,却开启了他日后的影视之路。虽然刚进剧组只是个剧务,6年中也没机会再演戏,但侯耀华一直在等待机会。
1988年,机会终于来了,侯耀华先是到天津拍摄了电视剧《大马路,小胡同》,随后又接拍了《顽主》等影视剧,到了1991年的《编辑部的故事》,侯耀华已经颇有名气了。
侯耀华说,他拍《编辑部的故事》的时候,正值父亲住院,当他把做好的部分录像带给父亲看时,父亲那句评价让他至今难忘。
“我父亲说,‘行,饿不死了’!你知道当时像我父亲能有这么一句话,对一个人的作品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对他来说,这已经是很高很高的评价了。”侯耀华说,令他终生遗憾的是,因为工作的原因,父亲去世时他竟然连最后一面也没能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