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坏习惯主题班会快板

家长不能惯着孩子哪些坏习惯?该怎样纠正这些坏习惯?
1个回答2024-03-02 16:04

在评判别人家的孩子好不好,是否懂事时,可以说人们总能说得头头是道,往往还都是有理有据的,说的那叫一个“客观准确”。但是到自家孩子时,不自主又会放宽标准,没办法,父母看自家孩子总是越看越好,有时候缺点也能被父母当成优点夸赞好久。

但若这样,弊端可是很多的。建议父母,若想把孩子教育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当发现他们有以下坏习惯的时候最好别纵容,尽早纠正才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当孩子长大后,他们也会感激你。

在家横出门怂的坏习惯

有的孩子就是这样,在家里的时候自己就是天,什么事情都要他们说了算,可是出门的时候又各种怂,有脾气只会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这样的孩子就是典型的家里横出门怂,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人打交道,更不懂社交,只会对自己最亲近的人胡闹撒泼。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类似这样的坏习惯时,建议父母也是尽早纠正。一方面告知孩子在家里的时候也不能过于任性,有事情好好说,而不是动不动就发脾气。当然父母也需要反思,自己也不能过于溺爱孩子,若错误的根在父母这里,父母本身也是需要做一些改变的。

另一方面,父母在带孩子外出的时候,发现孩子有认怂行为时也要及时止,并且教孩子学会如何正确地与他人相处,而不是遇到事情只会认怂妥协。如果是这样,可以说对孩子的成长就很不利了。

过于任性,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哭闹撒泼

孩子过于任性,可能小时候有些父母还会感觉自己孩子这样是好玩,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若父母还一味纵容,而不是及时纠正,那就很不妙了。当孩子把任性胡闹当作资本,或者当作自己要挟父母的筹码时,就有父母发愁的了。

建议教育孩子时,父母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好习惯更是应该从小就养成。若什么事情都想着等一等,等孩子大一些再说,你会发现你的孩子永远长不大,而你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也只会感觉越越累。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如撒谎、欺骗等

若父母发现孩子有类似这样的坏习惯时也是要及时纠正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能当时孩子的要求是达到满足了,但对此孩子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样的坏习惯对他们的长远人生更是有弊无利。父母也是不可以纵容的,尽早纠正,对孩子才好。

你的孩子若你不舍得教育,孩子走向社会后社会可不会那么好说话,到时候孩子为他的错误付出的代价也会更严重。所以说在该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能心软。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上面提到的这些坏习惯时,就别纵容了,尽早纠正才明智,娃长大也会感激你。

名人告别坏习惯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07 22:49
司马光小时贪玩贪睡受到老师同伴的嘲笑,终于在老师的指导下,下定决心改掉坏毛病。为了早起床,有一次,他睡前喝了一肚子水,结果没被尿憋醒,却尿了一床。他又用圆木头做了个园枕头,早上一翻身头就掉下床自然惊醒。司马光就这样刻苦读书,终于成了知识渊博的大文豪!
名人告别坏习惯的故事
4个回答2023-11-19 07:51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难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名人告别坏习惯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1-11 08:24
告别坏习惯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关于鲁迅。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坏习惯很难改变,但是只要我们有决心和毅力,我们一定可以克服并战胜它。
孩子打人坏习惯如何纠正孩子动手打人的坏习惯
1个回答2024-02-12 17:47

小孩子动手打人是怎么回事?小孩子好动手打人,这是儿童在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逐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常性的有意的向别人的攻击行为,并成为一种固定的反应模式。像这么小的孩子打人,还不是什么“异常行为“或“行为障碍”。

孩子打人坏习惯 如何纠正孩子动手打人的坏习惯一般情况是,孩子对他人有强烈的控制欲望,总想管住别人,让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这样,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认为别人都承认他,喜欢他。如果别人违背了他的意志,不服从他,由于他还不会使用语言说话表达,或说话不利索,于是,便用打人发泄自己的不满,作为满足控制欲望的手段。小孩子好动手打人毛病的形成和危害有时候,外界环境的消极强化,也会形成孩子的打人行为。比如,孩子受到别人的忽视或冷落,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才以这种行为方式引起别人的干预或注意。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也直接影响孩子。比如,家长好打孩子,孩子也会学着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去处理与别的孩子的关系。有的孩子打人跟家长教育有直接的关系。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欺负、吃亏,就鼓励孩子在冲突时刻“先下手为强”,主张孩子有进攻意识。爱打人的孩子,一般不容易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差,对个性发展也不利,家长应该注意纠正孩子的打人行为。

如何解决小孩子好动手打人的问题?分析了孩子好打人的原因,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打人坏习惯 如何纠正孩子动手打人的坏习惯发现孩子有这样的问题,家长千万不能采用“打”的方式方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打孩子,孩子就会学着你的样子去对待别的孩子,其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用“不文明”的方法,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犹如缘木求鱼。因为教育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教育。一个小孩子好动手打人,屡教不改。家长把孩子揪住痛打一顿,孩子一个劲地求饶说“我不打人了,我不打人了……”当家长住手以后,孩子说了一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话:“等当了爸爸再打。”面对好动手打人的孩子,要说服教育,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团结友爱,体验助人为乐。引导孩子关爱、帮助弱者,为别人做好事,如拿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孩子玩,陪伴更小的孩子玩耍,或是小朋友有困难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解决困难等,使之获得被感激和被表扬的愉悦体验,就是正面的情绪体验。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获得这种正面的情绪体验,与因无故打人经常得到的负面情绪体验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促使好打人的孩子自我约束,逐步改正不良行为。

小孩子动手打人,一般还不是倚强凌弱,不是品德问题,不要上纲上线。跟一两岁的孩子讲大道理,也是“对牛弹琴”,起不了什么作用。

孩子打人坏习惯 如何纠正孩子动手打人的坏习惯还是尽量从积极的方向加以引导,促使孩子内心产生一种“内驱力”,自觉地“弃旧图新”,自我克服而不是被迫克服不良倾向和行为。这有点儿“工夫在诗外”的意思,要比“就事论事”效果好得多。

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
2个回答2022-12-04 15:17
好习惯是不影响他人,不影响自己健康的,,反之坏习惯
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
4个回答2023-05-18 03:35

让自己心情好,对长远看,是对自己的成长有积极

作用的,是好习惯。个人观点。

关于好习惯或坏习惯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07:16
孟母择邻

    孟子的母亲十分注重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作用,孟子小时候,孟母为了能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后迁居三次。

    据说,孟母起初带着年幼的孟轲,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轲看见人家哭哭哀哀地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见了,说:  '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很快把家搬到了一个集,市的附近。在新家附近,孟轲看见商人们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觉得很有趣,便又学着玩。孟母看在眼里,心里想道:  '不行,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于是,她又寻找迁居的合适地方,很快将家搬到了靠近学堂的地方。在这里,孟轲不久就开始学习礼节,提出上学的请求了。孟母这才高兴地说:  "这里才是适宜我儿居住的地方。"于是,便在这里住了下来。

    后来,孟子果然未负慈母心,成了有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曾子杀猪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关于好习惯或坏习惯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8:08
孟母择邻

    孟子的母亲十分注重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作用曾先后迁居三次。

    据说,孟母起初带着年幼的孟轲,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轲看见人家哭哭哀哀地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见了,很快把家搬到了一个集市的附近。在新家附近,孟轲看见商人们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觉得很有趣,便又学着玩。孟母看在眼里很快将家搬到了靠近学堂的地方。孟轲不久就开始学习礼节,提出上学的请求了。孟母这才高兴地说:  "这里才是适宜我儿居住的地方。"

    后来,孟子果然未负慈母心,成了有名的学者和思想家。
告别懒惰的坏习惯 600
1个回答2023-01-27 09:27
影响我们工作态度的人,不是上司,不是工作本身,更不是父母和家庭,而是我们自己。任何成就的取得和错误的产生,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的工作态度。 当我们情绪消极、悲观失望时,懒惰就会乘虚而入。境遇是自己开创的,积极的态度可以带给我们工作...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