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陈周放粮

在陈绝粮的关于
1个回答2024-03-08 12:16

【出处】晌敬
春秋末期孔子《论语。卫灵公》
【成语】
杀身成仁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宴做慎自己的生胡蔽命。

陈蔡绝粮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1 04:12

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陈蔡绝粮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0 07:15
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绝粮在陈” 一词怎么用?有何寓意?
1个回答2024-03-06 18:25
孔老夫子当年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在陈国遭到绝粮的困境
新包青天陈州放粮的故事是什么名字
1个回答2024-05-22 08:32
新包里面陈州放粮只是带过了,接下去的貌似是《打龙袍》,93包青天里有专门《铡庞昱》的桥段。
求在陈绝粮 译文
1个回答2022-09-23 18:36
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孔子说:“历代有志之士,从来没有为了求生而害人的,只有以殉道就义杀身成仁的。”
孔子“陈蔡绝粮”是怎么回事?
1个回答2024-02-27 23:24

故事大约是这样的:

楚王想请孔子去楚国发展。这时陈、蔡两国的大夫密谋说:“现在楚国是大国,派人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被楚国所用,那么我们陈、蔡就要要危险了。”于是他们就孔子与弟子们围困在郊野里。孔子不能自由行动,粮食也吃光了。跟随的人生病很厉害,甚至都起不来了。孔子却依然讲诵《诗》《礼》,弦歌不绝。孔子弟子子路很迷惑,于是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处境艰难得时候吗?”孔子便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就是说君子可以安于艰难困苦,至于小人,如果遇上这种情况,那就大胆放肆、无所不为了。

孔子绝粮陈蔡间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3-04 08:36
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陈国亲吴派害怕孔子辅佐楚昭王楚国更强大,便派兵胁迫孔子改道,不让孔子去楚国。孔子在蔡国的幽谷被他们追上围困长达七日,绝粮几乎致死,幸而楚国边防军赶到才得以解脱。
包拯陈州放粮是怎么样的?
1个回答2024-06-07 11:51
陈州放粮济苍生



记者多次查阅史料得知,在宋代的史料里没有发现包拯陈州放粮的直接证据,间接的证据有包拯上奏仁宗的一封奏疏《请免陈州添折见钱疏》。在这篇奏疏里,他向朝廷反映了陈州粮食歉收、农民缴不上皇粮的情况。



包拯奉命到陈州察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立即上疏,请求宋仁宗特降诏书,令陈州百姓按大小二麦的市价缴纳现钱,或直接缴纳大小二麦。这一请求得到批准,使陈州百姓在大灾之年不再受“折变”之苦。元代的杂剧《陈州粜米》以及后来的戏剧《包公下陈州》、民间故事《包公放粮》,都是从包拯体察民情、为民请命、请求免除陈州“折变”一事演绎而来的。



民间传说,包拯到陈州办案这一年为45岁(实际年龄为47岁)。包公为了办案方便扮成妓女的跟班,穿着娼家的衣衫,戴着娼家的帽子。老百姓认为这损害了包大人的名誉,45岁这一年很不吉利,于是在豫东地区,男人到了45岁,说这一年是“肮脏年”,也叫“骂年”。从此,这里的男人在45岁那年很忌讳说出自己的实际年龄。



陈州到底在哪里?据有关专家考证,陈州地处河南淮阳。如果包拯确有陈州放粮的史实,很有可能路过商丘。所以,至今商丘仍流传着包拯放粮救济苍生的爱民故事。



在距睢阳区包公庙乡25公里的虞城县界沟镇北面的包河上,有一建筑样式古朴、格调典雅的包公晾米台。相传,宋仁宗皇佑二年,大雨一连下了几天,虞、亳一带坑满河平。不久,“汴河决于济阳”,滔滔洪水瞬时淹没了虞、亳等数县,受灾百姓众多。开封府尹包拯奉皇上旨意,沿汴河运送粮米赈济灾民,没想运粮途中大雨如瓢泼,粮米全被淋湿。包拯担心被淋湿的粮米发霉,百姓难以食用,便在驿站附近的汴河北岸建台晾晒粮米。事有凑巧,恰逢河水猛涨,即将淹没晾晒粮米的晾米台。包公很着急,情急中遂振臂高呼“晾台长也”,说来倒也奇怪,晾米台瞬间升高。这之后,只要洪水上涨,晾米台也随着上涨,洪水怎么也淹不到晾晒的粮米。不久,赈济灾民的粮米晒干了,救了虞、亳一带受灾的百姓,百姓跪地向包拯谢恩。



洪水过后,被救济的灾民为答谢包拯的恩德,大家一起加固了包公晾晒粮米的晾米台,并立碑纪念包拯,为之起名“包公晾米台”。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曾经救济过他们的包拯,百姓遂把“汴河”改名“包河”。至今,包河水甘甜宜人,养育着两岸百姓。
在陈绝粮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1-19 07:39
  在陈绝粮
  孔子离开陈国的时候,吴国已开始向陈国发起进攻。由于陈国一向尊楚君为盟友,陈国有难,楚国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楚昭王亲自率领军队,驻扎在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帮助陈国迎战吴国。

  在孔子眼里,楚昭王是一位仁德的国君,而只有仁德的国君,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强大。孔子很想去楚国去。而楚昭王听说孔子想来楚国的消息后,立即派人诚邀孔子前往。

  这天,孔子一行来到了陈、蔡边境,陷入一片山谷之中,看看天色已晚,只好住宿了下来。

  天色微明时,子路醒来,不免大吃一惊,山谷周围,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军队,雪亮的兵器如树林般排列在四周的山顶。军卒们穿着破衣烂衫,没有可以辨别国籍的旗帜。子路急忙叫醒孔子,焦急的说:“夫子,你看,我们被包围了。”

  弟子们也都醒来,说:“他们这是哪国的军队呢?他们要干什么呢?”

  原来,当陈、蔡两国听说孔子要投奔楚国时,他们都着了慌。他们担心楚国一旦重用了孔子,就会更强大,而楚国早就有称王天下的野心,像陈、蔡这样的小国第一批就会被吞并掉。因此,两国紧急决定,要阻止孔子去楚国。陈国的一些奸佞早就对孔子怀恨在心,趁这个机会想把孔子杀掉,而蔡国却不同意,只想把他们困死。

  正当孔子疑惑的时候,有个军官向前来,问:“老人家可是鲁国的孔老夫子?”

  孔子还礼:“正是鲁国的孔丘。”

  军官说:“末将奉上面的命令,要在这里委屈您老人家几日了。”

  孔子说:“将军,你是哪国的军队,奉了何人的命令,为什么要围困我?”

  军官说:“无可奉告。”

  子路甚为恼怒,拔出宝剑,拦住那位军官说:“这到底是为什么?”

  军官并不理子路,只是对孔子说:“末将早就听说孔夫子有几位武艺高强的弟子,充分冲锋陷阵自然不在话下。但是,万一发生冲突,孔老夫子如此高龄,怕免不了受连累。”说完,也不等孔子回答,转身就走。

  这句不软不硬的话,把子路给唬住了,望着那军官的背影,气得直跺脚。

  颜回审视了周围的情况,把子路等召集在一旁,悄声说:“我们只带了两天的干粮,看这阵势,三五天也出不了山。现在由我主管干粮。夫子年老体弱,要首先保证他老人家。子路、公良孺是武将,每人每天两块干粮,其余的每人每天一块,大家挖些草根,采些野果也可以充饥。”

  子路和公孙孺说:“这是哪里话,我们也不要照顾。”

  颜回说:“话不能这么说,将来发生什么紧急的事,全靠二位师兄保护夫子呢。他们要保证体力啊。”

  吃早饭的时候,颜回把干粮送到孔子的面前说:“夫子,请吃饭吧。”

  孔子说:“他们怎么不吃饭?”

  颜回说:“学生们都吃过了。”

  孔子深情的说:“颜回啊,你们的话我都听见了,我们是师生理应有难同当。他们把干粮都留给了我,你们想想就算是玉液琼浆,我能咽得下去吗?”

  弟子们都为之动情。

  就这样,他们由三餐该为两餐,由两餐改为一餐,被困第五天的时候,他们早断粮了,周围的野菜也早已挖净。弟子们饿得头晕目眩,躺在地上一个个有气无力。

  子路忍不下去了,跑到孔子的面前,气呼呼地说:“夫子,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

  孔子回答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但君子穷困的时候能安分守己,小人穷困时就会不顾一切的去为非作歹。”他停了一会,看了看子路的脸色,反问子路:“《诗》上曾有这样的话,‘既不是老虎,又不是犀牛,却在旷野里荡游。’仲由啊,难道我们的主张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被困在这里呢?”

  子路回答说:“人们不信任我们,恐怕是我们的仁德还不够吧?人们不信任我们,恐怕是我们还不够明智吧?”

  孔子说:“仲由啊,假如有仁德的人就一定被信任,哪里还会出现伯夷、叔齐的遭遇呢?”

  颜回说:“弟子看来,夫子的主张最为广大,因此,天下没有哪个地方能容纳。虽说是这样,夫子还是锲而不舍。提不出治国的办法,那是君子的耻辱;提出完备的治国方案,却不受重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能容纳有什么关系?不能容纳然后才能看出君子。”

  孔子满意的笑了。

  四周的山冈上,依旧刀枪如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