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伐楚盟于召陵有声读物

出自齐伐楚盟于召陵的成语
1个回答2023-08-16 02:47

高才远识_成语解释

【拼音】:gāo cái yuǎn shí

【释义】:才能高超,见识深远。

【出处】:《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清醇有鉴识”裴松之注引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

齐伐楚盟于召陵原文及翻译
1个回答2023-12-18 16:20

齐伐楚盟于召陵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二、译文

僖公四年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的军队进攻蔡国。蔡军逃散瓦解,于是又攻打楚国。楚成王派遣使者到诸侯军中对齐桓公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纵使牛马跑散也不会到达彼此的边境。不料君王来到我国境内,这是什么缘故?”

管仲代表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的祖先太公说:‘天下诸侯,你都可以征讨他们,以便共同辅佐周室。’赐给我祖先征伐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

你们的贡物包茅不进贡王室,周王室的祭祀不给供应,没有什么用来滤酒祭神,我特来追究这件事。周昭王到南方征伐楚国没有返回,我要查问这件事。

楚国使者回答说:“贡物没有进贡王室,是敝国国君的罪过,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返回,君王到汉水边上去查问吧!”

诸侯军队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地。

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前往诸侯军中去交涉。诸侯军队稍稍退却,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陈列诸侯军队,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桓公说:“这次用兵难道是为了我自己吗?这是为了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罢了。和我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光临,向敝国的社稷之神求福,承蒙您收纳敝国国君,这正是敝国国君的愿望。

桓公说:“以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抵抗他们?以这样的军队来攻城,什么城池不能攻破?

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以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君王如果用武力对付我们,那么,我们楚国以方城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护城河,君王的军队虽多,也没有地方使用他们。”屈完于是同诸侯缔结了盟约。

赏读

1、武力威慑

本文只有几百字,以记言为主,却把齐楚两大国的斗争写得充满变化,活灵活现。一开始,齐桓公就来势汹汹,给楚国罗织两条罪状“包茅不入”和“昭王不复”以表现自己兴师有名,接着又以“同好”为饵进行笼络,其辞委婉怀柔;最后锋芒毕露,施以武力威慑。

2、不战而屈

其霸主权术施展得可谓淋漓尽致,使人不禁为楚国担忧。然而,面对齐国的软硬兼施,步步威逼,楚国的使者却不卑不亢,针锋相对,据理应变。其辞令时而诙谐戏谑,和顺谦恭;时而又激昂慷慨,柔中有刚,守而有攻,令齐国无懈可击。

终于干戈化为玉帛,双方讲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告一段落,也令读者长舒一口气。孙子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楚使高超的辞辩才能,令人为之折服,叹为观止。全文波澜起伏,节节生锋,确实是一篇辞令妙品。

以夹辅周室中的以是什么意思 选自齐伐楚盟于召陵 以
1个回答2023-03-26 05:25
连词,表目的,“来”或“用来”.
齐桓公伐楚,屈完做了什么,管仲退到召陵?
3个回答2022-11-19 14:38
逻辑很正常。齐桓公怕了不想打,楚国也怕了不想打,齐桓公得了面子自然就走了
齐桓公伐楚
1个回答2022-05-25 21:10
看着不爽,想揍呗
齐侯伐楚的理由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1 03:38
齐侯伐楚的理由从管仲回答楚王使者就能看出来。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向南征伐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征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齐桓公伐楚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4-12 23:09

《齐桓公伐楚》选自《左传·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又派屈完到齐军中进行交涉,双方先后展开了两次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最终达成妥协,订立盟约。文章精练的语言描绘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激烈场面,将齐桓公、管仲、屈完等人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

召陵之盟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20 11:56

召陵之盟,又称召陵之会,是春秋时期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国与楚国的会盟。春秋初期,楚国向中原挺进。前656年,齐桓公借自己的妾室蔡姬被蔡国嫁到楚国的事,率领中原诸侯齐及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讨伐蔡国。楚成王援救蔡国,齐楚两国在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会盟。楚国屈完说齐楚风马牛不相及,齐国为什么进犯楚国。管仲责备楚国不能按时向周王室进贡苞茅,最后双方达成妥协。齐桓公并没有以武力压服楚国,但是抑制了楚国的北扩,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更加稳固。

召陵之盟?
1个回答2024-02-23 02:49

召并码陵之盟 (前656年 - 前656年)

别名:召陵之会

春秋初年,楚国发展起来,向中原挺进,它先后灭掉了在今河南省南部和西部的申、息、邓等国,并伐黄服蔡,多次向郑国进攻。郑国支持不住,已准备背绝高哪齐向楚。

为了救郑,齐桓公于公元前656年,率领齐、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军队进攻楚的盟国蔡国,蔡军不战而溃。陈兵楚境,楚国见齐的盟军强大,不敢率军交战,派使者质问齐桓公:你住北海,我住南海。你念滚带大军来此是缘故?齐以楚不向王室朝贡相质询。

齐桓公又进兵到地(今河南郾城县南)两国军队从春天相持到夏天,都不敢轻易进攻对方。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也看到楚国强大,无隙可乘,齐桓公退军到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南)齐桓公见不能用强力屈楚,只好在召陵与楚国结盟,史称“召陵之盟”。这是齐桓公“尊王”的又一次胜利,其霸主地位更加巩固。

楚将伐齐鲁亲之古文答案
1个回答2024-02-24 04:35
楚国准备进攻齐国,鲁国亲附楚国,齐王很忧巧让衡虑此事。
张丐说:“臣下请求去鲁国使它中立。”于是为齐国去拜见鲁国国君。
鲁康公说:“齐王害怕了吗?”
张丐说:“这不是臣下所能知道的事情,臣下是来哀悼您的。”
鲁康公说孝做:“为滑野什么哀悼我?”
张丐说:“君王的谋划错了。君王不帮助胜利者而去帮助失败者,这是什么缘故?”
鲁康公说:“您认为齐、楚两国哪一方能取胜呢?”
张丐回答说:“就是鬼也不知道。”
鲁康公说:“这样说来,那么您凭什说哀悼寡人?”
张丐说:“齐国、楚国势均力敌,不在乎有鲁国还是没有鲁国的帮助。您哪里赶得上保持中立在两国交战之后联合胜利一方啊2如果楚国大胜齐国,楚国的良将精兵一定有很多伤亡,其余的军队完全可以对付天下的侵略者;如果齐国取胜,齐国的良将精兵也会有很大死伤。然而君王率领鲁国的兵众联合战胜的一方,这大概施的恩德也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