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传承人专访

承诺的安徽商报对小承诺的专访
1个回答2023-11-17 16:37

眼前的小承诺(真名为陈诺)干干净净,穿着横条T恤,帮着奶奶端碗盛饭,跟一般十岁小男孩没什么差别。但他已经演过三部微电影了,是合肥微电影界名副其实的“小童星”,得到众多电影人的好评。
三部电影:演的都是苦情戏
在9月底上映的微电影《良子》里,小偷良子的内心转变源于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白净瘦弱,拎着塑料袋去给病重的父亲送饭,在路上碰到良子,一句善意的提醒让小偷感受到不曾有过的温情。
剧中这个小男孩的扮演者就是承诺,他是马岗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十岁的他曾出演过三部微电影,还都是难度颇高的苦情戏。初次触电,是一部叫做《空巢》的微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承诺”的城市留守儿童家庭的故事,情节大都展现小男孩独自一人时的沉默和心理活动,对演技要求很高,发呆的镜头都要从各角度拍很多次。承诺的表现得到导演的称赞,“他眼睛里是有感情的”。在另一部戏《爸爸再爱我一次》里,承诺扮演的是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强强,从小父母离异,要“虚弱”还要流泪。
这两部戏都有望在10月上映。别看承诺小小年纪,演技越来越成熟老练。导演给他讲下戏,他就能很快掌握要领,甚至能在台词上自我发挥。
戏内戏外:苦戏体验让他更懂事
从今年年初偶然接触电影拍摄开始,承诺渐入佳境,一个镜头最多四五遍就能通过。生活中的承诺是一个幸福家庭的掌上明珠,家境殷实。苦情戏让他有了和同龄人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微电影《爸爸再爱我一次》里有一个场景:男主角“强强”晕倒进了重症监护室,忧心忡忡的父母在门口边哭边谈握手言和。
“当时心里特别难过,自然地就哭出来了”,承诺感受很深。以前,他并不知道“先天性心脏病”是什么,拍了《爸爸再爱我一次》之后,他体会了先心儿的痛苦,在新闻上看到先心儿的求助,就难过得想帮忙。 《空巢》中的城市留守儿童的体验,也让小承诺变得更加懂事,平时常和奶奶在家,偶尔奶奶身体不舒服,小承诺就会忙前忙后地端水送药。
拍戏中,也有很多快乐的时刻,比如《空巢》有一场戏,承诺自己坐公共汽车去买小乌龟,拍摄间隙,车上的人都问这问那称赞不已,让他体会一把当小明星的感觉。
能文能武:想做成龙样的打星
聊到喜欢的明星,承诺眼神发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成龙,这源于他看的动画片《成龙历险记》,承诺说,成龙特别聪明和勇敢,他梦想成为这样的打星。他体育成绩优异,爱长跑和游泳,假期坚持练习跆拳道。他能武也能文,热爱美术,幼儿园时就得过全国幼儿书画一等奖。
他和童星林浩私下里是好朋友。虽然不在同一个城市,但也会经常交流,互相鼓励,小林浩每次来安徽都会和小承诺见上一面,每人接了什么新片都会第一时间和对方分享,在承诺心目中,成龙叔叔是大英雄,林浩是个小英雄。
拍了几部戏后,海报在网上疯传。承诺也挺“得意”,悄悄告诉记者,会在计算机课上上网搜索照片给同学看。虽然老师同学们都知道他是个“小明星”,但是也并没给他啥特殊待遇。承诺的父亲说,现在他还是要以学习为重,以后的路还要看他自己选择。

专访
1个回答2024-02-22 03:41


就是对专门的新闻人物、事件或问题作专题调查的一种访问形式。

专访
1个回答2024-03-03 09:54

有专一主题专门对象的访问记。

专访是什么?
2个回答2022-12-07 08:15
‍‍

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团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作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促进问题的深入。如果问题是不同的,也属于独家。按常理来说没有哪家媒体专访的问题是相同的,如果这家媒体不怕官司的话大可不必按常理来出牌。看看“出炉”的时间就知道哪家是独家的

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等结合使用。

‍‍
人物专访
1个回答2024-03-16 11:16
这方面倒是有一些书,不过网站就不知道了~
你可以去去书店看看采访这方面的书……
嗯~我也做过一些人物采访……
其实每个人有不同的风格
比较保守的做法是去采访之前先调查一下被访者的基本情况,根据要做的主题再定采访提纲,至于问题其实不用想得太细,有一些大方向就行了,这样在采访过程中可以不被自己固有的思路限制住,注意听被访者的回答,有些可以深入的地方一定要加以引导,不要放过,只要采好了,写作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也有人不事先作调查,著名的女记者法拉奇就这样~
有哪些名人专访值得一看?
1个回答2023-01-05 19:55
《可凡倾听》栏目本着走精英文化之路的宗旨,每期的嘉宾都为该专业艺术领域的文化大家。《可凡倾听》节目的内容定位——凡是符合栏目对主持人文化气质定位的内容都可以成为节目的选题,与艺术大师对话:每期与一位文化艺术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对话,甚至可以跨出国门,与世界范围内的大师对话,追踪社会热点人物:把镜头对准当前的某一社会热点人物,通过对人物当前状态、过去经历和未来设想的访谈,完成一个较完整的人生亮点回溯和心理对话过程。追踪文化社会现象:通过一时(特定时期)、一事(突发事件)、一人(当红焦点人物)、一物(中心物件)来追踪某种文化社会现象。
有哪些名人专访值得一看?
1个回答2023-03-31 18:42
在话剧《父亲》演出期间,有幸给赵立新老师做了一次专访。他谈到了自己的学习经历,谈到了自己对读书的看法,也谈到了自己对话剧的理解,都很有价值,耐心聆听,会让你有所收获。
专门采访 一个长篇故事的 记者 叫什么记者
1个回答2024-03-15 14:44
深度报道记者物专访记者海岩说记者干系
子期访伯牙,摔的琴是什么琴!
1个回答2024-02-23 22:21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 

在《警世通言》中称瑶琴!有诗为证: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携琴访友图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23 03:31

“携琴访友”这样一个题材,在古代绘画、瓷器、漆器和雕刻中十分常见。但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却不太清楚。
历史上与琴有关的故事,倒是不少。最著名的是“高山流水”:俞伯牙携琴去访钟子期,半路上听说他已经死了。于是恨世上再无知音,在子期墓前哭祭,感慨知音难再,碎琴以报,也不管那架古琴如何价值连城。
另一个有名点的故事,是“对牛弹琴”:古时候有位琴家公明仪,演奏水平很高,粉丝很多。有天他携琴访友,去讨表扬。路过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一条牛原本正在吃草,见公明仪路过,抬起头来,深情地望了他一眼。公明仪以为遇到了知音,便坐下来,抚弦弄琴,倾心演奏了一曲。非常遗憾的是,牛听到琴声,反而低下头去大嚼青草,令著名演奏家公明仪大为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