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评书15

小学生写的儒林外史的书评
1个回答2024-02-13 06:53
看得懂吗,就让他写都后感吧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个回答2024-03-12 07:58
【答案】
(1)反对以孔子标准来衡量是非曲直,认为是和非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因人因时而变。
(2)君主专制的加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道学家的虚伪,思想界的因循守旧。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读懂文言文,归纳李贽思想的核心,即是李贽的历史观。抓住材料中“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可看出作者反对以孔子的标准来衡量一切。“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说明是非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
(2)“李贽的悲观”指的是李贽的思想特色,产生的主要原因实际是考察李贽离经叛道的批判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主要从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方面来考虑。时代特征则从经济、政治、思想几方面来考虑。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离经叛道的李贽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个回答2024-03-24 16:45
【答案】
(1)二战结束后,法国综合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低下:冷战形势下,美国加强了欧洲的控制;欧洲一体化进程趋势影响。(5分)
(2)拒绝对德投降,扭转法国国际形象,赢得国际尊重;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法国特色政治体制;促进法德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重塑法国大国形象,提高法国国际地位。(10分)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法国综合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低下:冷战形势下,美国加强了欧洲的控制;欧洲一体化进程趋势影响。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拒绝对德投降,扭转法国国际形象,赢得国际尊重;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法国特色政治体制;促进法德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重塑法国大国形象,提高法国国际地位。
考点: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欧美资产阶级的杰出人物·戴高乐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个回答2024-05-14 03:18
【答案】(1)材料一认为加尔文孕育了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并成为了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3分)
材料二认为加尔文迫害科学家的自然研究超过了天主教会,阻碍了近代医学和近代科学的发展。(3分)
(2)不矛盾。(2分)
理由:两则材料对加尔文的评价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果。(2分)
材料一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由选举产生等民主思想使其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和制度的楷模,从这一角度看加尔文是值得肯定的。(3分)
材料二是站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个人是由其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地位决定的,这体现了其落后性,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加尔文是应该被否定的。(2分)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英国和美国这股争取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是加尔文主义孕育出来的”可以看出材料一的观点对加尔文持肯定积极的态度。从材料“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可以看出材料二的观点。(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加尔文的态度并不矛盾,两则材料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学生可从加尔文改革的内容产生的影响和加尔文对待科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宗教改革的杰出人物之加尔文(课标外);历史上重大改革·宗教改革之加尔文宗教改革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个回答2024-01-27 20:01
【答案】(1)材料一认为加尔文孕育了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并成为了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3分)
材料二认为加尔文迫害科学家的自然研究超过了天主教会,阻碍了近代医学和近代科学的发展。(3分)
(2)不矛盾。(2分)
理由:两则材料对加尔文的评价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果。(2分)
材料一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由选举产生等民主思想使其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和制度的楷模,从这一角度看加尔文是值得肯定的。(3分)
材料二是站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个人是由其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地位决定的,这体现了其落后性,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加尔文是应该被否定的。(2分)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 第⑴小题:该题属于比较型试题,学生回答时需要清楚地将两则材料的观点列举出来,即材料一认为加尔文孕育了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并成为了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材料二认为加尔文迫害科学家的自然研究超过了天主教会,阻碍了近代医学和近代科学的发展。
第⑵小题:该题看似两问,其实只有一个问题,但作答者的观点很重要。不能自相矛盾,总体上难度较大。仔细推敲会发现二者并不矛盾;因为两则材料的评价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果:材料一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材料二是站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加尔文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个回答2024-03-12 07:58
【答案】
(1)哲学上,柏拉图认为美德或理念独立于人的身体之外,人要靠灵魂去了解;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的,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批驳了柏拉图理念先于物质的唯心论。(5分)政治上,柏拉图主张依靠哲学王的智慧管理国家,强调人的理性,所有阶级之间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亚里士多德主张以法治国。(5分)
(2)尊师但不盲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5分)
(非选择题学生所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该题总分)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
(1)该问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一、二的关键信息,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柏拉图认为,人们用感官体验到的一切美德和品质都是相对的;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认为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
(2)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他和老师的主张不同正体现了尊师但不盲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治学态度。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5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个回答2024-04-02 16:35
【答案】(1)实践:推行职业教育,创办职业学校。(4分)
特点: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就业相衔接。(4分)
(2)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生存发展;教育应面向社会需要;主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7分)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1917年5月6日,黄炎培与蔡元培、张元济等48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8月20日,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中可以看出黄炎培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活动。从材料“这个学校开设的科目与一般学校大不同,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这些专业大都是社会所急需,也是热门专业”中可以看出黄炎培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活动的特点。
(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以需要根据材料中的“这些专业大都是社会所急需,也是热门专业”、“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等信息可以推论出相关的结论。
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国近代著名人士·黄炎培
如何评价《儒林外史》第七回中的范进?
1个回答2024-03-14 23:45

《儒林外史》第七回人物性格特点:范进形象特点:是一槐罩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

《儒林外史》介绍

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

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礼教的虚伪等进行肆态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裂明源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儒林外传是儒林外史吗
1个回答2024-01-18 15:28
不喊悉是。《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名著,作者是枣袭明人吴承恩,它是明朝三大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而《儒林外传》是中国清朝著凳渗兄名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散文集。两者关系并不靠近,同属中国文学经典佳作,但没有直接的联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