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词山伯临终

黄梅戏三伯临终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5:16

《山伯临终》选自于《梁祝恨史》,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陈笑风的代表作。 说的是:山伯祝庄访友,失落而归,从此相思病起。英台寄信宽慰山伯,

黄梅戏三伯临终故事?
1个回答2024-04-28 05:10

《山伯临终》选自于《梁祝恨史》,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陈笑风的代表作。 说的是:山伯祝庄访友,失落而归,从此相思病起。英台寄信宽慰山伯,

刘伯温临终前留下什么遗言,可惜两个儿子都没听,大祸临头被杀?
1个回答2024-01-18 10:32

刘伯温临终前对两个儿子刘琏和刘璟的遗言是:“不要与胡惟庸为敌,也不要与燕王朱棣走的太近了”,两个人都要防着便可安度晚年。还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都写下来让自己的儿子交给朱元璋,必保平安无事。刘伯温嘱咐他的两个儿子要等胡惟庸倒台之后才能呈送给朱元璋,这样才不会被胡惟庸给截取,朱元璋才能收到。

可是两个儿子刘琏和刘璟确还是因为没有听从他父亲刘伯温的遗言而遭遇横祸。本来朱元璋都不信任刘伯温,刘伯温也有意回老家青田隐居。奈何朱元璋害怕他的才能,还是又被朱元璋召进朝廷效命,这一去刘伯温就病情加重,胡惟庸就带着药去瞧刘伯温。可是胡惟庸在送的药材里加了毒药,后来刘伯温因为病情严重再中了慢性毒药而去世。

去世前留遗憾告诫刘琏和刘璟的话也没有听从,刘琏却与胡惟庸为敌。可是刘琏没有胡惟庸的权势大,处处被胡惟庸排挤,最后刘琏坠井而亡。而刘璟也是没有听从父亲刘伯温遗言,和朱棣走得太近。还偏偏不听从朱棣的话,朱棣赏识刘璟想给他官职做,让他报效朝廷。刘璟居然连朱棣给的官职也看不上,就把朱棣给得罪了。

最让朱棣忍不了的是,刘璟居然说他是篡位,还称呼朱棣为殿下。所以朱棣一怒之下下令将他关进大牢。刘璟见父亲刘伯温也走了,而刘琏也被胡惟庸害死了,如今已入狱怕也难处大狱,心灰意冷之下就自尽了。所以最后刘伯温的两个儿子刘琏和刘璟都因未听从父亲的劝告而惹上杀身之祸。

临考前的鼓励的语言
1个回答2024-02-15 04:07
决定心里的那片天空是否阴霾甚至是乌云密布的因素是你自己,不能让自己永远有一个阳光灿烂的心情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失败!

孩子,你是个坚强的孩子。在二中的时光,你付出了努力和汗水,也收获了坚强和知识。收获的季节就要到来了,希望你放松心情,快乐迎考。
临终的终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25 20:06
将死:临终遗言|临终嘱咐。 临 : 临 (临) lín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临。临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
终 : 终 (终) zhōng 末了(li僶 ),完了(li僶 ),与“始”相对:年终。终场(末了一场)。终极。
临终的终意思
3个回答2022-11-27 03:31
将死:临终遗言|临终嘱咐。 临 : 临 (临) lín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临。临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
终 : 终 (终) zhōng 末了(li僶 ),完了(li僶 ),与“始”相对:年终。终场(末了一场)。终极。
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个回答2022-12-04 19:04
首先,赞同你称之为伯牙,“俞伯牙”是冯梦龙的恶搞。
伯牙摔断自己的琴,从那之后一直到死不再弹奏,是对他唯一的知音——子期的报答。
有诗为证:“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试问,如果你唯一的 知音不在了,你又将如何?
然而,伯牙还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遇到了子期,所以能为之绝琴;从未遇到知音是何等绝望,想想那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陈子昂吧: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这才是彻彻底底的绝望。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是伯牙摔琴的真正含义。
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3个回答2023-12-17 03:37
  1、钟子期是伯牙相见恨晚的一个知己,而子期死了,伯牙觉得没有了知己,没有人再懂自己的琴意,还弹什么琴呢。
  2、原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4、赏析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鼓琴中伯牙鼓琴以为引申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0 15:23

由伯牙鼓琴以为引申的成语是高山流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天涯海角得遇一知音,是难能可贵的。知音可遇不可求,能为懂得自己琴的人弹奏一曲是无比的享受。能听到天下最美妙的琴曲,也是最大的奢望。

伯牙鼓琴出自战国列御寇《列子》,原文如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晌举!”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答谨老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伯牙鼓琴的故事: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清升,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地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

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伯牙鼓琴的伯牙简介
1个回答2024-03-11 12:47

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所以将妻故再娶称“续弦”。
伯牙善鼓琴,他的妻子很赞赏他的琴技,常让俞伯牙弹给她听。后来伯牙的妻子得了重病,伯牙请医熬药精心地侍奉,可总不见效。伯牙常为此焦急忧虑,便无心思弹琴了。妻子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可有一天,妻子突然感到身体好多了,精神也好了,就让丈夫给她弹琴。伯牙忙取琴调弦,“铮铮淙淙”地弹奏起来,好让病中的妻子从美妙的琴声中得到欢快和慰藉。他不顾劳累,弹了一曲又一曲,当他弹得雅兴正浓时,突然“崩”一声,琴弦断为两截。就在这当儿,妻子也不呻吟了。伯牙丢下拔子,急忙到床前一看,妻子已经咽气了。伯牙抱头痛哭了一阵后,就招呼家人料理后事。从此再不弹琴了。一年后,有个亲戚从外地给伯牙说了一个女人。因俞伯牙与其妻感情很深,本不打算再娶了,竖厅可经不住众人的劝说,只好勉强答应先去女方家相看后再定。因伯牙人品好有才气,家境也不错,女方一看就相中了。但她提出一个条件,要亲耳聆听俞伯牙鼓琴,而后再定亲。伯牙也看中了女方,虽还在怀念故妻,但他又一想:人死不能复生,便回家把搁放了一年多的琴取来,拆去一直没心思接的断弦,续了一根新弦后,在众人面前弹奏起来。一曲曲悠扬动听的雅韵,一会儿如高山流水,一会儿如碧空飞云颤尺,真是出神入化,一派仙乐。大家听得似痴如呆,琴声停后好一阵才醒转,接着就是一阵喝彩声,就连一向拘谨的闺秀也情不自禁地拍起了巴掌。当下就答应了这门婚事。这个故事很快在民间传开了,后来人们便把妻死后再娶比作“续弦”。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千古,“知音”一词因此传诵。据载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茄纤高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