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琴书劝孝

孝文化之乡有哪些有名的孝子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5:48

最有名的是二十四孝的故事:

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

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

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

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

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

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

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

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

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

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

15.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

16.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

18.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

19.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

20.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

21.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

22.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

24.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劝孝歌》的作者是谁?
1个回答2022-08-27 23:16
明朝朱柏庐的道德与文章为世人所敬,他的《治家格言》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朱柏庐还曾写过一首感人至深的《劝孝歌》,流传于江浙一带。现代广东揭阳县倪烈水开始慢慢收集资料,2007年,倪烈水开始编写《劝孝歌》。2008年8月正式出版发行。《劝孝歌》全书分为五部分。
劝孝歌的诗句
1个回答2023-05-20 04:31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求《劝孝歌》全文
1个回答2023-08-18 14:24
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刘安《劝孝歌》
1个回答2023-10-12 06:56
  十月胎轮指恩重,三生报答轻,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母称儿千卧手差,儿屎母湿眠,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尊前慈母在毕桐皮,浪子不觉寒。

孝义南阳乡孙家山村来历
1个回答2024-03-13 17:16
乞丐到小王家乞讨,他给十块,第二天乞丐又去,又给十块,持续两年。一天只给五块,乞丐:以前给十块,怎么现在给五块?小王:我结婚了。乞丐一巴掌打过去:妈的,你竟拿我的钱去养你老婆?
孝义,南阳乡,孙家山,来历
乞丐到小王家乞讨,他给十块,第二天乞丐又去,又给十块,持续两年。一天只给五块,乞丐:以前给十块,怎么现在给五块?小王:我结婚了。乞丐一巴掌打过去:妈的,你竟拿我的钱去养你老婆?
舒城胡琴书劝赌
1个回答2023-08-18 21:06
都是人教版的书啊现在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主要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2-02 01:25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重刊序言告诉我们了.
  这本小册子的写作经过,在《后记》里已经交代清楚.这里收集的是我在四十年代后期,根据我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
  我当时在大学里讲课,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而企图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机会,探索一些我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课题.那时年轻,有点初生之犊的闯劲,无所顾忌地想打开一些还没有人闯过的知识领域.我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讲的,所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没有经过琢磨,大胆朴素,因而离开所想反映的实际,常常不免有相当大的距离,不是失之片面,就是走了样.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作为教师的人就得带个头.至于攻关的结果是否获得了可靠的知识,那是另一个问题.实际上在新闯的领域中,这样要求也是不切实际的.
  在教室里讲课和用文字传达,公开向社会上发表,当然不能看作一回事.在教室里,教师是在带领学生追求知识,把未知化为已知.在社会上发表一种见解,本身是一种社会行动,会引起广泛的社会效果.对实际情况不正确的反映难免会引起不良的影响.我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在发表这些文章之前,犹豫过.所以该书初次出版时在《后记》中向读者恳切说明:由于刊物的编者“限期限日的催稿,使我不能等很多概念成熟之后才发表”.“这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说是完稿,只是一段尝试的记录罢了”.尝试什么呢?尝试回答我自己提出的“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这书出版是在1947 年,离今已有三十七年.三联书店为什么建议我把这本小册子送给他们去重刊,我不知道.我同意他们的建议是因为我只把它看成是我一生经历中留下的一个脚印,已经踏下的脚印是历史的事实,谁也收不回去的.现在把它作为一件反映解放前夕一些年轻人在知识领域里猛闯猛攻的标本,拿出来再看看,倒另有一番新的意义.至于本书内容所提出的论点,以我现有的水平来说,还是认为值得有人深入研究的,而且未始没有现实的意义.
  这本小册子和我所写的《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等调查报告性质不同.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
  我这种尝试,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在英文中可以用Ideal Type这个名词来指称.Ideal Type的适当翻译可以说是观念中的类型,属于理性知识的范畴.它并不是虚构,也不是理想,而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中的普遍性质,是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既然是从具体事物里提炼出来的,那就得不断地在具体事物里去核实,逐步减少误差.我称这是一项探索,又一再说是初步的尝试,得到的还是不成熟的观点,那就是说如果承认这样去做确可加深我们对中国社会的认识,那就还得深人下去,还需要花一番工夫.
  这本书最初出版之后,一搁已有三十七年.在这一段时间里,由于客观的条件,我没有能在这方面继续搞下去.当三联书店提出想重刊此书时,我又重头读了一遍.我不能不为当时那股闯劲所触动.而今老矣.回头看,那一去不复返的年轻时代也越觉得可爱.我愿意把这不成熟的果实贡献给新的一代年轻人.这里所述的看法大可议论,但是这种一往无前的探索的劲道,看来还是值得观摩的.让我在这种心情里寄出这份校订过的稿子给书店罢.
  费孝通
  1984年10月11日
谁曾经用琴劝告齐威王?
1个回答2024-03-04 12:24


驺忌曾经用琴劝告齐威王。

《大海啊,故乡》钢琴谱
1个回答2024-03-12 22:40
我只有自己摸了一小段:

121 76533 343 21622 717 17522 43161



565 3565 6541**** 565 32622 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