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湘源评书

湖湘文化发源地?
1个回答2024-03-10 15:02

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族性格、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等因素的总和。 湖湘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历史源头是楚文化。战国时期的长沙已是楚人聚居、人口稠密、手工业和商业都相当发达的城。

湖湘文化发源地
1个回答2024-02-08 21:22

湖湘文化发源地为石鼓书院。

一、书院概况

石鼓书院是我国最古老、最著名的书院之一,是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它始建于唐元和初年,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

1000余年来,它始终以藏书之丰、学风之盛、设备之全、经费之足、管理之严、成就之大而成为蜚声中外的文化瑰宝,在中国教育史和书院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素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脉”的美誉。

二、地理位置

石鼓书院坐落在湖南省衡阳市城北的石鼓山上,蒸水环其左,湘水挹其右,耒水横其前,三水汇合,三面临水,前有深潭,一峰特起,悬崖削壁,如大石屹立江心,雄伟壮丽,海拔69米,面积4000平方米。

三、历史沿革

石鼓书院始创于唐代。元代陈淞年在《石鼓书院》诗中有云,“石鼓名山始自唐,天开此处读书堂。”

宋代是石鼓书院全盛时期。宋朝皇帝曾两次给石鼓书院赐额,从而使得石鼓书院声名大振,遂与睢阳、白鹿洞、岳麓三书院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

清代顺治十四年,偏沅巡抚袁廓宇向朝廷请求修复石鼓书院,由于得到上自朝廷下至地方大小官吏的支持,石鼓办学重新兴盛起来,并成为湘南一个重要的文化学术研究中心。

四、著名学者

著名理学家朱熹与著名学者张栻就曾来石鼓书院讲学,共同切磋中庸之义。在朱熹、张栻两位大师影响下,四方学者接踵而至,盛况空前,以至“斋舍不能容,辟武侯祠居之”,成为石鼓书院学术史上一大盛事。

求源自湘夫人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3-22 17:45
对于湘君和湘夫人的来历,多有争论。当地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在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哭,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见《述异记》)。后世的湘妃、湘夫人、湘妃竹诸说,均源于此。
湖湘文化的起源地点和代表人物分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4-22 05:56
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族性格、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等因素的总和。 湖湘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历史源头是楚文化。战国时期的长沙已是楚人聚居、人口稠密、手工业和商业都相当发达的城。反映宗教与神话的文献有屈原楚辞中的《九歌》、《楚辞》、《九章》、《天问》和1942年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以及各种墓葬习俗的考古资料。此外,由楚人与湖南土著居民共同创造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音乐、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在春秋战国时都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与水准。 湖湘文化隶属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其重要特点是“思想、文化、道德、理想、信念融于现实中,并为政治服务。
在宋代,湖南道州出现了理学开山祖—周敦颐,他创建的理学,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了老庄道学、释家佛学而形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三教合流”的先河。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是后来出现的“湖湘学派”的思想渊源。
“湖湘学派”的奠基人胡安国,曾在衡山山麓创办文定书院,他于1138年春在湖南去世,安葬于湘潭阴山。
明清之际,湖南衡州出现了理学集大成者王船山,从而使湖南成为理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大本营,而这一时期在湖湘大地建立了闻名全国的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则成为理学思潮的主要学术文化基地。
评书王青师傅是谁
1个回答2024-02-29 08:24
刘兰芳。王青1944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市。六岁学唱东北大鼓,后拜刘兰芳为师学说评书,成为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和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湘江起源于哪里 湘江起源于哪里
1个回答2023-03-06 04:42
起源于广西东北部兴安、灵川、灌阳、全州等县境内的海洋山
傅氏起源于哪里?
1个回答2024-03-14 23:52

相对于许多道听途说,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的傅氏起源:“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因以为氏。”此说法说傅姓是黄帝的裔孙的依据比较靠谱。傅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总人口887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笔者共藏有《傅氏宗谱》约五十套,主要有"世德堂"、"二酉堂"、"惟训堂"、"三德堂"、"金玉堂"、"三说堂"、"清直堂"、"善德堂"、"德正堂"、"敦本堂"等,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为清河郡,有诗曰:"世仰清河郡,门开善德堂。六朝人己往,青史姓名扬。"以颍川(今河南禹州)为始发地。

欢迎交流,谢谢!

傅姓的来源
1个回答2024-03-14 23:51
傅(Fù)姓源出有五:

1、出于殷商名相傅说(Yuè 音悦)的后裔,以地名为氏。据《史记·殷本纪》和《通志·氏族略》所载,商高宗武丁在位时,国势衰微,于傅岩(今山西省平陆东南)找到说,说帮助武丁兴国,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说的后裔以其居地为姓,形成傅氏。

2、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大由之后,以邑名为氏。黄帝(一说尧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其子孙以邑名为姓,称为傅氏。

3、出自姚姓,为舜帝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姓源》所载,古有傅国(故城今山东省枣庄南),舜之裔也。以国名为姓,称为傅氏。

4、出自赖姓,源自为避难改姓傅氏而来。据《赖氏族谱》所载,赖氏族人为楚灵王所害,改罗、傅二氏,故有赖、罗、傅联宗之说。

5、出自清代有少数民族改姓傅。如满洲人傅恒(本姓富察氏)、傅开(本姓郎佳氏),还有高丽、蒙古、回、马、土等少数民族改为傅姓。

得姓始祖:傅说。商朝从盘庚将商都迁至殷墟以后,只兴旺了很短的一个时期,等到商高宗武丁继位时,国力已经很是微弱。武丁决定振兴朝纲,可是朝中却找不到一个能协助他改革国政的大臣,为此他一直忧虑。一日晚,武丁梦见了一个叫说的圣人,此人状如囚徒模样,却口称腹有良谋,武丁笑醒后,命人按梦中模样画成图像,四处寻访。结果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一个叫说的奴隶,他们把他带回朝中。说给武丁提了不少关于治国方面的建议,武丁便任命说为宰相。说执政以后,修政行德,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在说的辅佐下,商朝后期达到了极盛,武丁也因此被誉为“中兴明主”。因说曾居于傅岩,所以称他傅说,傅说就成为傅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虽说傅说出生地在今山西平陆以东之地,但是其得姓则在商的都城殷,故我国傅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当是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汉晋之际,傅姓人是以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东部、宁夏等地为迁居地,尔后便东迁移居河北、山东,北地(治今甘肃庆阳西北)傅姓始于西汉中叶的傅介子,为傅姓家族始盛。其曾孙傅长,复封义阳侯,长曾孙傅允仕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北)太守,这一支派显贵者多,多人做官或封侯,这说明,在汉朝傅姓已开始自北地大举经陕西迁居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此时北地傅姓形成许多分支:河内(今河南省温县)傅姓,是西汉大司马傅喜之族所在;浦江(今属浙江省)傅姓,是西汉人傅柔之族所在;扶风(治今陕西省兴平东北)傅姓,是东汉人傅毅之族所在。两晋时,傅姓在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得到了迅速发展,也是傅姓家族有史以来繁衍最为旺盛的时期,为东汉汉阳太守傅燮(扶风傅姓)发展而来,称盛于“清河”一带的傅姓,后成为我国东部地区傅姓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江南各地的傅姓,大都因世事动荡而从清河迁去江南,在此之前的汉代已有傅姓迁居贵州,三国已有傅姓入川。大举南迁则始于魏晋南北朝之际,或迁会稽(今浙江省绍兴),或迁上虞(今属浙江省),至唐末,唐御史傅实避难入闽,为傅姓入闽始祖。靖康之变,有清河傅姓南迁泉州,到南宋末年,清河傅姓又有一支迁入福建上杭之蛟萍乡,不久即兴为望族,后广东兴宁之傅姓,便是蛟萍分支而出。宋代以后,傅姓人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如今,傅姓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等省。傅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五。
湘江的起源地在哪里
1个回答2022-11-17 06:40
潇水!自古潇湘并称,三千年前已知!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