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配孟德相声

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母采用的德育方法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04 03:22

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母采用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解析:

陶冶法是指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从而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包括三种: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孟母三迁”体现的是环境陶冶。

拓展:

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退进。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母采用的德育方法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06 17:12

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胡弯母采用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解析:

陶冶法是指伏做穗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从而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包括三种: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孟母三迁”体现的是环境陶冶。

拓展:

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退进。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缺卜成大儒之名。”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孟母三迁”。

求几个与《孟母戒子》中孟母教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6 02:37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强,对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这些情景,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会儿假装孝子贤孙,哭哭啼啼,一会儿装着吹鼓手的样子。他和邻居的孩子嬉游时,也模仿出殡、送葬时的情景,拿着小铁锹挖土刨坑。

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为好读书、有学问的人,看到儿子的这些怪模样,心里很不好受。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决定搬家。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战国初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既有坐商的店铺,也有远来做生意的行商。孟子居住的那条街十分热闹,有卖杂货的,有做陶器的,还有榨油的油坊。孟子住家的西邻是打铁的,东邻是杀猪的。闹市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行商坐贾,高声叫卖,好不热闹。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闲逛,对商人的叫卖声最感兴趣,每天都学着他们的样子喊叫喧闹,模仿商人做买卖。

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于是又搬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有时还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演习周礼。周礼,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来往的礼节仪式。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邻居的孩子们做着演习周礼的游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不久,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御、术数、六艺。孟母非常高兴,就定居下来了。

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在少年儿童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虽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唯一条件,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孟子以后既没有选择墨学、道学等曾经显赫一时的学说,又没有像苏秦等纵横家那样,从个人的权利思想出发,图得个人平生的快意,而是偏偏选择儒家学说作为他毕生奋斗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位在现实的人生中,不为一己之身而谋,舍生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的“圣人”,这与孟母早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买肉啖子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断机教子

“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求几个与《孟母戒子》中孟母教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22:27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强,对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这些情景,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会儿假装孝子贤孙,哭哭啼啼,一会儿装着吹鼓手的样子。他和邻居的孩子嬉游时,也模仿出殡、送葬时的情景,拿着小铁锹挖土刨坑。
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为好读书、有学问的人,看到儿子的这些怪模样,心里很不好受。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决定搬家。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战国初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既有坐商的店铺,也有远来做生意的行商。孟子居住的那条街十分热闹,有卖杂货的,有做陶器的,还有榨油的油坊。孟子住家的西邻是打铁的,东邻是杀猪的。闹市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行商坐贾,高声叫卖,好不热闹。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闲逛,对商人的叫卖声最感兴趣,每天都学着他们的样子喊叫喧闹,模仿商人做买卖。
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影响,于是又搬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有时还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演习周礼。周礼,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来往的礼节仪式。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邻居的孩子们做着演习周礼的游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不久,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御、术数、六艺。孟母非常高兴,就定居下来了。
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在少年儿童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虽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唯一条件,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孟子以后既没有选择墨学、道学等曾经显赫一时的学说,又没有像苏秦等纵横家那样,从个人的权利思想出发,图得个人平生的快意,而是偏偏选择儒家学说作为他毕生奋斗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位在现实的人生中,不为一己之身而谋,舍生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的“圣人”,这与孟母早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买肉啖子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断机教子
“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求几个与《孟母戒子》中孟母教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5-04 00:41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为什么孟德海叫曹孟德先生
1个回答2024-06-10 09:21
孟德海被称为曹孟德先生,因为他是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在三国时期掌控大局,他以军事智力管理蜀汉国家,使滑前百官服从,成功保住了蜀汉,此外孟德也是一位扒明能干的文学家,他以“孟子”命名自己的春让告《孟子》。
孟德海和孟钰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4-04-30 12:57

孟德海和孟钰的关系是父女关系。

《狂飙》临近结局,孟钰的一生也盖棺定论。她的一生荣华富贵,可是依旧可悲。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可能会葬送一个人。首先从她的生活而言,可谓是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孟钰是孟德海的女儿,自幼被娇生惯养,没有吃过什么苦。从高启强对待她的态度不难看出,如果谁敢打孟钰的主意,起码是没有什么好下场。

因此,孟德海的掌上明珠孟钰,基本上顺风顺水,物质生活幸福。但是从私人情感上看,孟钰作为升洞一个女人是不幸的,和心爱的男人分道扬镳,最后竟然赌气嫁给一个不爱的人,孟钰的婚姻多少有点儿戏,而且还成功的葬送了孟德海,简直是一个妥妥的“大祥坑爹货”。

孟钰的性格分析:

孟钰作为高官子女,生活中多是顺心如意,导致她的心境从来没有成熟过,这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真是对于“苦难教育”的缺失,导致她在面对人生重要抉择时,发晕昏眼,没有真正看清吵仿枯楚生活,赌气嫁给不爱的人,最终毁了自己,也毁了父亲,真是愚蠢至极。

孟母是个怎样的母亲
1个回答2024-05-29 23:43
作为一位女性,孟母的伟大之处岂止“精五味,置酒浆,养舅姑,缝衣裳,”以及“三从之道”,她更重要是能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按阶段给予不同程度的教育,是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儿子的前程。
孟德新书什么用?
1个回答2024-02-22 04:59

获取的全经验加成25%这里的经验包括武器经验,装备经验,升级经验

孟德尔的人物简介
1个回答2024-02-23 02:24

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father of modern genetics)”,于1865年发现遗传定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