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作者

三门峡雁岭关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3-09 18:37

雁翎关因何得名,现在也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和大雁无关。

有一种传说倒是有些个道理,雁翎关,应是崤(yao)岭关,雁(yan)崤(yao)音近,被当地老百姓误传,演变成了雁翎关。仔细琢磨老家的口音,也不怎么像。陕县县志记载的雁翎关,两边山势陡峭,层峦叠嶂,现在看来,有山峦,但并不陡峭,有树林,并不茂密。怎么看,也不像个险峻的关隘。

古雁岭作文
1个回答2024-01-05 00:52
惊蛰的早晨,我突然决定徒步去一趟古雁岭。动机很简单,说来也惭愧,虽然在这个城市生活,但不知是何原因,离仅一步之遥的古雁岭却没有真正的去过,只是从那里经过时才看得到它的远景和山脚下雄壮大气的山门。

初春的三月,刚下完几场小雪,阳光还不是那么的温暖,天气冷的仍让人穿着冬装。我穿过行色匆匆的人群,独自朝着城市正西方向的古雁岭走去。一路上我时而小跑,时而慢行,身体从来没有如此的放松。但我的大脑也时刻没有停止思考。对于东岳山,我熟悉,可对于古雁岭,我的思维只能停留在山门和远山模糊的轮廓当中。人就是这样,当对某一个事物不了解时,总是拿另一个和它几近相似而又熟知的事物作参照物。在固原,东岳山无论从历史的文化积淀,还是古迹名胜游玩的去处,都不失为代表之一。清代还将“东山秋月”列为固原八景之一。从我小时就记忆,每年的东岳山庙会,人们从四乡八里赶来,有的听戏,有的拜佛,有的闲游。琳琅的小商品、风味独特的小吃,吸引着人们目光和舌尖。在不宽的山道上到处拥挤着人,说笑声、吆喝声、戏文声,杂杂嘈嘈,都汇作一处,用“人声鼎沸”这个词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沿着文化街往西走,我的思绪被一个由远到近、由南向北的山脉挡住了。这就是古雁岭。清晨的凉风中夹着些寒冷,此时的山巅还被一层薄雾笼罩着,南北走向的山脉像一个横躺着的老人,还沉醉在甜蜜的梦乡中。它是安详的,又是静谧的,似乎连鸟儿的鸣叫声都没有吵醒它。我下意识的放慢了脚步,生怕真的惊醒了这位熟睡中大腹便便的老人。山上白色的积雪如花豹的斑纹撒落其间,斑斑点点,点点斑斑,为这清冷的清晨作了伏笔。

古雁岭,又名短山头,也是一截南北走向的土山,和东岳山东西相对,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在固原,人们对“古雁岭”这个名字的熟悉可能才是近几年的事,原因是得益于政府下大力气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但提起“短山头”,不知道的人是很少的。幼年时,由于寡闻幼稚,曾把“短山头”一直误解为“断山头”这个阴森恐怖的名字。每次坐车经过此地,总是不由心里感到一阵可怕,想象中一个赤膊高大的侩子手双手握着一把锋利无比的大刀,挥舞着向被缚的囚犯颈部砍去,顿时尸首分离,应声而倒……“断山头”因此而得名。现在想来,童年的误解真是多么可笑。但当今天真正的走近它时,内心却仍好奇的搜索着赤膊大汉和瘦弱囚犯的身影,还有那把沾血的大刀......少年埋藏在内心的故事,是长了翅膀的神话,任其自由飞翔,任其海阔天空,又任其飘渺无拘。

不知不觉,横在公路之侧的黄土高堆挡住了我。抬眼望去,顺势而上,前后左右栽满了松树,它们整齐的像一排排威武的哨兵,守卫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当然也守卫着这位熟睡的“老人”。一些阴处的沟壑和树坑中,藏着一些银白色的雪,稀稀疏疏,和黄土、枯叶搭配着,不是十分的协调。山顶上已经有了的人影,看来我还是来迟了。因为山势看上去不是很陡的,我决定不从山门绕行而上,而是就地从“老人”的颈部攀爬上去。找了个缓坡,我抬腿一跃而上,踩在了松软的土地上,像久别的孩子投入到母亲怀抱般的亲切。穿行在树丛之间,倾斜的身体,心跳的加速,让我抱怨自己多年放弃晨练是多么的不值。是该好好锻炼了,办公桌、电脑前的久坐,生意场上的奔波劳累,使现代人的颈椎、腰椎病简直成为通病。正行间,一只野兔从眼前的灌木丛中蹦出,跑向了草丛深处。这一幕,更增加了我爬山的信心。

终于到达了山顶,但这不是最高处。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转身向身后望去,城市好像才睁开惺忪朦胧的双眼。此时我感觉这并不高的山却让一切都变得渺小起来。向前行去,这几乎是一个小平台。南面的山头上建有一个小亭,像一个刚刚梳洗打扮后的姑娘,羞涩中带有几分妩媚。几只麻雀追逐着从亭子的挑檐飞到跟前树的干枝上,叽叽喳喳,为这空旷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灵气。听,还有其他的鸟鸣,不会是百灵在唱歌吧?向西的拱桥下面有一个大的水池,像一个巨人留下的脚印,又似一个劈开的葫芦,因为冬天的缘故,没有蓄水。我知道,它肯定在干渴的呻吟。与亭子直对着的是一个更高的山头,一条石阶顺山势而砌,消失在山的顶头。有几位晨练的老者正拾阶而上,我也紧随其后。到了,又是一个小平台,不过这里的建筑更大气些。这是去年才修建成的雷祖庙。雷祖,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或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据称,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也有说是轩辕黄帝升仙以后成为雷精,主雷雨之神。雷祖为其封号。不管怎样,这都是人们对风调雨顺年景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

出了雷祖庙,我没有沿着石阶而上,而是绕着庙侧的土路,踩着未化的积雪到达山顶,行进中我想,这几场雪的到来是不是雷祖真的显灵了。虽然我是不相信神灵是否真的存在于世间,但我祈佑这样的雪能再多下几场该有多好啊!干渴的黄土地正虔诚的迎接着甘露的
夏侯皋雁岭关典故?
1个回答2024-03-04 05:32

夏侯皋,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的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侯皋是夏朝的第十五代君王。那时,部落间战争频繁。据《陕县县志》记载,夏侯皋是在率部同敌对部落作战中殒命而葬于此地的。此后几千年中,雁翎关附近的崤山地区又发生过数次有名的战争,其中秦晋崤之战和赤眉军崤底大战最为有名。公元前627年5月,秦穆公称霸心切,不顾老臣蹇叔和百里奚的极力劝阻,派大将孟明视、白丙乙、西乞术率精兵3000余人和300辆战车伐郑。在进入滑国地域(今偃师东)时,遇到做贩牛生意的郑国人弦高。弦高为了救国,将牛献给秦军,假说郑国已知消息,有了准备,使秦军放弃伐郑,而顺手灭了滑国。因滑国是晋国的东南边邑,受晋保护,秦灭滑,引起晋襄公的不满。晋派大将先轸率兵两万余人伏击秦军于雁翎关东南地区,秦全军覆没,秦国将领孟明视、白丙乙、西乞术成了晋国俘虏。西汉末年,农民起义赤眉军转战陕县。公元27年,东汉大将邓禹、冯异部在雁翎关附近的回溪阪被赤眉军打败,死伤3000余人。邓禹逃到宜阳,冯异带残部落荒回营,收散兵万余人,再与赤眉军会战。冯令军士着赤眉军服,黄昏伏兵突袭,在雁翎关以东两公里处的崤底将赤眉军打败,赤眉军损失8万余人

大雁南飞是大雁的--什么--习性?!
1个回答2024-02-15 22:48
1、雁南飞季节性迁徙习性;南气候稍微温暖食物充足雁至于冻死饿死另外雁南产卵哺育代
2、研究员观察蜻蜓飞行蜻蜓翅膀获灵:蜻蜓所能够灵自效控制翅膀颤振半透明翅膀前缘块加厚色素斑(称翼痣或翼眼)蜻蜓快速飞行转弯受颤振困扰症结所翅痣着消振功能
大雁飞向南方,飞过大海。
1个回答2024-05-10 22:17
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大雁成群结队地飞向南方,飞过浩瀚/无边无际的大海
大雁南飞飞到哪里去了
1个回答2024-05-16 15:31
大雁南飞飞到我国南方。
大雁为了躲避寒冷的冬天,会长锋羡途塌轮飞行,在九月份左右,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的向南飞。主要路径有两条:一是经由东北经过黄河、长江流域,到底福建等地,二是经由内蒙古到底四川、云南,甚至更远的缅甸等地。
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大雁属鸟纲团基信,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中国常见的有鸿雁、灰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群的聚合体。
大雁南飞
1个回答2024-01-26 04:18
引起鸟类迁徙的原因很复杂,一般都认为这是鸟类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不仅有遗传和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是对外界生活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与气候、食物等生活 条件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候鸟对于气候的变化感觉很灵敏,只要气候一发生变化,它们就纷纷开始迁飞。这样,可以避免北方冬季的严寒,以及南方夏季的酷 暑。气候的变化,还直接影响到鸟类的食物条件。例如,入秋以后,我国北方大多数植物纷纷落叶、枯萎,昆虫活动减少,陆续钻入地下入蜇或产卵后死亡,数量锐 减。食物的匮乏促使以昆虫为食的小型鸟类不能维持生活,只有迁徙到食物丰盛的南方,才能很好地渡过冬天,而以昆虫和小型食虫鸟为猎捕对象的鸟类也随之南 迁。



天气的好坏、风向、风力的大小等均对鸟类的迁徙有较大的影响,较为适宜的是晴朗的天气,并有风力为3—5级的顺风。但春季迁徙的一部分鸟类,有时由于繁殖期的临近而急于赶到繁殖地,因此即使在十分不利的气候条件下,也会克服困难,继续迁飞。



更令人称奇的是,鸟群在迁徙时竟然能够飞行得十分协调,时而向左,时而旋转,时而如万马腾空跳跃,蔚为壮观。这种现象自从古罗马博物学家皮里尼首次对大雁 等鸟类作过观察记录以来,已经被人们研究和探索了20个世纪,但至今仍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目前趋向于三种解释:其一是“节能”说,根据“空气动力学” 或“跑道”原理,鸟类在作“V”字形飞行时,把翅膀放在其他鸟类飞行时所产生的气流之上,就可以节约大约70%的能量,这对躯体比较笨重的大雁类来说是至 关重要的;其二是“信息”说,在鸟类群飞时,常有一只或几只有经验的领头鸟带路,领头鸟可以为鸟群提供食源、水源等的可靠信息;其三是“安全”说,认为大 群鸟类集合在一起的时候,要比单独一只或仅有数只鸟的情况更容易发现敌害,因为在鸟群飞行或栖息时,只要其中有一只鸟发现敌害,它就会很快将这个信息以一 传十、十传百的方式传递给所有的鸟,鸟群就会立即采取应急的对策,或者迅速逃跑,或者一起鸣叫,将敌害吓退。



许多鸟类有一种本能,即所谓“返巢本性”,这种本性反映出它们对于自己的出生地枣故乡的眷恋,以及寻找旧居的能力。它能帮助鸟类在第二年繁殖季节,顺利地 返回旧巢。有人曾捕获一只雕鴞,13年后,这只获得了自由的鸟儿竟回到了离故址不到2公里的地方。鸟类从千里之外定向识途的本领,一直是神奇的大自然的奥 秘之一。它们靠什么来决定航向?北极星?太阳?月亮?风?气候?还是地磁?它们的方向意识又是从何而来的?这始终是自然界中一个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科 学家通过环志、雷达、飞行跟踪和遥感技术等方法测到,鸟类在飞行时,往往主要依靠视觉,通过天空中日月星辰的位置来确定飞行方向。此外,地形、河流、雷 暴、磁场、偏振光、紫外线等,都是鸟类飞越千里不迷航的依据。最近的研究还表明,鸟嘴的皮层上有能够辨别磁场的神经细胞,被称之为松果体的神经细胞就像脊 椎动物对光的感觉器官一样起着重要作用。对哺乳动物和信鸽进行的多次电生理学试验表明,部分松果体细胞能对磁场强弱的微小变化作出反应。



一般认为,在白昼迁徙的鸟类是根据太阳来定位的,夜间迁徙的鸟类迁徙是根据星空定位。另有一种观点认为,鸟类拥有适应于空中观察的敏锐视力。在开阔的环境 中,人类的视野半径为9.6公里,而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鸟类视野为100公里,它们并能牢记熟悉了的广大地区的特征作为方向标志,为其从繁殖地向越 冬地迁徙往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鸟类的迁徙绝非轻易之举。通常飞越一个宽阔的海面和高大的山脉后,其体重会减轻一半,大批当年出生的幼鸟在迁徙途中或到达迁徙终点后都难逃夭折的命运。在 迁徙的途中来不及觅食、骤起的风暴、浩瀚的水域等等,无时无刻都在吞噬着这些生灵。同时迁徙时间的早晚也蕴藏着危机,太早意味着北方的生活环境还被冰雪覆 盖,过晚则会遭遇暴风雨的危险,而且还有无数人为的干扰:高大建筑物,无线电天线,灯塔与烟囱、与飞机相撞等等,都潜伏在鸟类漫长的迁徙途中。
大雁飞往南方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0:20
孤单的大雁
小鱼姐姐:咕巴啦,你在看什么书哇?看得那么认真!
咕巴啦:我在看一本关于大雁的故事书。正好有个问题想请教您!
小鱼姐姐:什么问题呀?
咕巴啦:秋天到了,一群大雁要飞到南方过冬。一只大雁觉得大家一起飞很没意思,还要排成固定的队形,所以他悄悄地离开了队伍。一个人飞多自由哇,想休息就休息,想出发就出发。可是,他飞了不远,就觉得好累,似乎一个人飞比和大家一起飞要费力得多。小鱼姐姐,您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让小鱼姐姐来告诉你其中的奥秘吧!大雁们迁徙时,常常排列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在飞行时,除了扇动翅膀外,主要是利用上升的气流在空中滑翔,以便节省体力。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在“人”字形雁阵中,左边的力量较弱,队伍比较短,由雁群中体力较弱和比较年幼的大雁组成;右边的力量较强,队伍也比较长,由比较强壮的大雁组成。右边的雁阵是整个雁群的中枢,飞行中右边的大雁要不断地变换位置,每个大雁轮流充当头雁。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尖上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后面的大雁为了利用这股气流,就紧跟在前面大雁的翅尖后面飞,这样飞起来比较省力。故事中的大雁离开了雁阵,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飞翔,当然会感到累了。
咕巴啦:唉,看来还是和大家一起飞比较好。我要继续往下读,看看这只孤独的大雁最后有没有回到雁阵去。
小鱼姐姐:好的,看完别忘了告诉我结局噢!
咕巴啦:没问题!
(赵红菊 供稿)
发表于《小学生拼音报》(读写起步版)10月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