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孔子相声

写一句孔子的名言并加以批注
1个回答2024-03-17 14:2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在当今就做换位思考,你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想想是否会影响到别人。
你想要别人去做的事,想一想别人愿不愿意。
多替对方着想,你们的友情会更长久更牢固
孔子批判弟子曾参的故事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1-24 22:36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曾参与父亲曾晳一同在瓜地里劳作,曾参稍不留神,斩断了瓜苗的根。曾晳看到儿子不知爱惜物力,做事不谨慎,举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参的背部打去。

曾参见父亲因自己做错事而生气,心里很惭愧,也不逃避,就跪在地上受罚,可身体承受不住,便晕倒在地,不省人事,过了很久才慢慢苏醒过来。

曾参刚睁开眼睛,就想到了父亲。为让父亲安心,他欢欢喜喜地爬了起来,整理好衣冠,恭恭敬敬地走到父亲面前行礼,向父亲问道:“父亲大人,刚才孩儿犯了大错,使得父亲费了很大的力气来教育我,您的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吧?”

父亲听了儿子的问候,又见儿子似乎没有什么大碍,也就放了心。

曾参退回了房间,拿出琴开始高声弹唱起来,他希望欢乐的音乐与歌声能传到父亲耳中,让父亲更加确认自己的身体无恙,可以安心。

听到这件事的人都很敬佩曾参对父亲的孝顺,可孔子很不高兴,对门下的弟子们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弟子们有些奇怪。

曾参知道后,内心很是惶恐不安,先生如此生气,一定是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仔细检点反省,却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于是,他就请其他同学去向老师请教。

孔子对前来请教的弟子说:“舜在侍奉他的父亲瞽瞍的时候非常尽心,每当瞽瞍需要舜时,舜都能及时地侍奉在侧;但当瞽瞍要杀他的时候,却没有一次能找到他。如果是小的棍棒,能承受的就等着受罚;可如果是大的棍棒时,就应该先避开。”

“这样,瞽瞍就没有犯下为父不慈的罪过,既保全了父亲的名声,舜也极尽自己孝子的本分。而如今,曾参侍奉他的父亲,却不知爱惜自己的身体,轻弃生命直接去承受父亲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回避。倘若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么?哪有比这更不孝的呢?”

弟子们一听,深受教育,都觉得先生说得正确,就把先生的话告诉了曾参。

曾参感叹地说:“我真是犯了大错呀!”于是就亲自前来,很诚恳地向先生拜谢并悔过。

批评孔子的诗句
2个回答2023-12-14 18:34
是《三字经》,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
“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这“项橐”何许人也?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这项橐是燕国一少年。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圣人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说:“什么样的水没有鱼?什么样的火火没有烟?什么样的树没有叶?什么样的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见怪不怪的说:“你可真是问得怪了,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便放声大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
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四处碰壁,他在蔡国迷路,长沮、桀溺拒绝为他指路;荷囗丈人骂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楚狂接舆追在他后面狂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 而已而,今之为政者殆而!”供参考。
孔子的学生救人,接受了礼物,孔子表扬他,另一个救人没接受,孔子批评了他,有关作文?
1个回答2024-01-23 04:34

是子路。

附:“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原文如下: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吕氏春秋》

注:

鲁国法律规定,如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出钱赎回来,事后可由国家报销赎金。

孔子的学生中有个叫子贡的,是商界成功人士,一次他到国外商务旅行,顺便响应国家号召,赎了一个同胞回来,事后却拒绝了国家支付的赎金。

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子路救了一个落水者,人家送一头牛谢他,他老实不客气地收下了。

子贡赎人而不肯要按照法律应得的奖金,孔子说:唉,从此不会再有人替鲁国人赎身了。子路救人后欣然接受了别人送给他的牛,孔子知道后很高兴,说:从此这样的救人的事情会更多。

孔子的故事的旁批怎么写
3个回答2023-11-23 06:46
旁批就是在文章的旁边作批语。长篇旁批和读后感或读书笔记差不多。最简单的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摘抄法”。

你可以写成心得式旁批,即读后感。
给你篇参考: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儒学的奠基者,他的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孔子的故事》这本书更是对孔子一生品格的赞颂。
孔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他从小聪明好学,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收徒。他带着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十四年之久,用自己的智慧和为人折服了人们,度过了重重难关。
孔子如此博学多才,与他谦虚好问的美德是分不开的。他曾这样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就不要装懂,不懂就问才是最聪明的。当孔子遇到一丝困难,他就会不放过一切的向他人请教。正是对学习的这种态度,才促使孔子的知识能够更加渊博!而我正是缺乏这种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不懂一个问题则是埋在心里,过去了就过去了。到头来,不懂的问题越来越多了。养成了这种对于知识随随便便的坏毛病,遇到的麻烦事儿可就多喽!就说解方程吧,方程倒是解对了,可最后,解忘记写了,白白扣了一分,原本的一百分变成了九十九。
孔子为人的谦逊是我无比敬佩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可谓是家喻户晓吧,它正是出自于孔子的笔下。孔子这样流传千年的伟人,不说三人,就是三千人,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啊!而谦逊的孔子却说,三人同行,有一人必定是自己的老师。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一点儿不错,每过一日,自己应当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久而久之,让自己更加完美。如今,黄老师受这句名言的启发,在我们班开展了“吾日三省”的活动,让我们全班同学每天都反思自己。
孔子的谦虚、好学、善良……使我十分敬佩。而《孔子的故事》这本书启发了我,使我永生难忘!
孔子为什么批评做好事的学生
1个回答2023-11-18 01:35
安徽庐江中学 夏朝晖(2315****)
[故事一]春秋战国时,鲁国颁布了一条法令:如果有人在别的国家发现鲁国人做奴隶,可以将其赎回,所花的费用由国家报销。孔子的一个学生是鲁国人,他在齐国发现有个鲁国人在做奴隶,于是花钱将其赎回,但是他回到鲁国后却并没有要求报销。此举很是让一般人钦佩,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值得推崇。这事后来被孔子知道了,孔子不但没有表扬这个学生,反而严厉地批评了他:“你不去报销,可能会让人觉得你品行高尚,但是这么做的受益者是谁?只是那个被你解救的奴隶。可对更多的在别国做奴隶的鲁国人是不利的。如果今后有人再遇到这种事情,他救还是不救呢?如果救,那所花的钱报销还是不报销呢?如果报销,你已经做出了榜样——不去报销,他要是再去报销的话,不就显得他的品行低劣吗?如果不报销,这笔费用他能承担得起吗?即便能够承担得起一个,但如果遇到更多的奴隶就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的结果是今后有人在别的国家看到做奴隶的鲁国人,很可能会装作没看见。所以,在表面上看,你的品行似乎十分高尚,令人仰慕,但是最大的受益者只是一个人;而如果你去报销了,那么,起到的将是正面的引导作用。会有更多的人去花钱解救在别国做奴隶的鲁国人,这是因为,孔子的学生都去报销,那么,他去报销也就无可非议了,自己在经济上没有什么损害,还可以落一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儒道二圣,在老子和孔子之间,为何批评孔子的更多?
2个回答2023-07-02 21:47
因为老子提倡的是注重孝道,孔子注重的是三纲五常,强调人的等级制度,人们都渴望追求平等,所以就会受到人们很多的批判。
孔子弟子宰我白天不学习打瞌睡,孔子是怎么批评他的?
3个回答2023-11-20 03:12

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孔子说这句话一方面是在训斥宰我,另一方面也以此勉励其他弟子勤奋学习。

一、宰我白天不学习打瞌睡

宰我姓宰,名予,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宰我是孔子的一名弟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相传他能言善辩,说起话来娓娓动听,在孔子众多的弟子当中,以“言语”著称。

起初孔子很喜欢宰我,认为宰我将来能有所成就。但是一件事,宰我让孔子大失所望,也改变了孔子对宰我的看法。

有一天白天,孔子给他的学生们讲课,却发现宰我没有来听课,就派别的学生去找他。前去找他的学生回来告诉孔子,说宰我正在房间里睡大觉。

二、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听了非常生气,也很失望,就感慨地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意思就是说腐烂的木头不能再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也不能再粉刷。对于宰我,是不值得责备的。最初我听到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一定与他说的一样;经过宰我白天睡觉这件事,现在我听到别人的话后,要考察一下他的行为与他所说的是否一致。从宰我开始,我改变了我原来轻信别人的态度。

故事流传至今,后人就用“朽木不可雕”来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不可救药。

最后:宰予虽然被老师骂为朽木不可雕,在后来用自己的能力向孔子证明了他不是一块朽木,而是一块良才碧玉。

宰我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依然受到统治者的敬重,唐开元二十七年,宰我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又加封临淄公等,在事业上宰我做的非常成功。

孔子的弟子被他父亲用锄头打,他不跑,但是被孔子批评了,这事儿的原文
3个回答2022-08-03 04:50
《家语》云:曾皙使曾参锄瓜,而误断其本,皙怒,援大杖以击其背,手仆地,绝而复苏。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既而曾子请焉,孔子曰:‘舜之事父母也,使之常在侧;欲杀之,乃不得。小箠则受,大杖则走。今参于父,委身以待暴怒,陷父于不义,不孝莫大焉。”
热门问答